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国食堂

(2013-12-01 20:41:55)
标签:

说法

弟弟

还是

烧饼

女儿

杂谈

在七十年代,如果你乘车从上蔡到华陂去的话,那么你一下车迎面看到的就是一个食堂,它位于华陂街“十”字路口的北侧,在“十”字路口的北街上路东的最南端,它的大门上用红色大字写着“华陂食堂”四个大字,实际上,它就是供销社下面的一个食堂,因父亲的一位好朋友马国当时任食堂的主任(现在称之为经理),所以,在父亲的口中常常出现“马国食堂”的字眼。但不管它是马国食堂还是国营食堂吧!总之,它就是华陂的一个食堂。

这个食堂因为马国的关系,我倒是进去过几次,也在那里吃过几次饭。记得一走进食堂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几张破黄漆漆成的大圆桌子,旁边摆放着几个破凳子,在食堂的最南边开了一个递饭的窗口,如若是你报了什么饭的话,工作人员便是从这个窗口处把饭给你递出来。在食堂的北面,是一个柜台,经常是里面站着位工作人员,在为来买饭的人们售卖油条和烧饼等。

七十年代的食堂不象现在的食堂那么阔气,里面的花色品种也非常单一,这不仅是华陂食堂如此,就是在上蔡城的几个食堂里也是那几样东西,因为,那时的食堂并非是为贪官们准备喝酒招待的地方,而是为一些从乡下来城里或是从远乡到华陂办事的一些农民们准备的,你若是在中午的吃饭时间到这些食堂里一看,在那里面便能看到几个农民打扮的人正在吃着油条和烧饼,有条件好一些的,也能吃上一碗炒面什么的,但这也只是极少数的有点闲钱的人才能在馆子里享受得到的。

也是因为食堂的主任马国是和我的父亲有着非常铁的关系,所以,我有幸随父亲在食堂里面吃过那么一、二回,吃的这两回我都非常有记忆,记得第一次去吃,也是准备乘车回上蔡去吧!父亲便带着我走进了马国食堂里去了,那回吃的是烧饼圈油条。第二回便还是和父亲一起去吃的,那次吃的东西我记得很清,但究竟为什么去吃却被我忘得干干净净的了,记得那次是在马国伯伯的住室里吃的,是吃的煎饱。在这里吃的煎饱,是我从来没有吃过的,为了增强口感,马国伯伯又在煎包的外面用鸡蛋裹了厚厚的一层,别提有多好吃了。那一顿我吃了一个猛饱。

他们食堂里的这种包子,在我们家不仅是我一个人吃过,我的爷爷在七五年发洪水后,去华陂看望我的父母和妹妹弟弟时,也是在马国食堂里吃的这种包子,记得爷爷从华陂回来后,一直赞颂着马国食堂的煎包漂亮,好吃!据爷爷那年讲,他是从上蔡城一路步行赶到华陂的,在西洪又遇桥被洪水冲没了,他是乘解放军的橡皮艇才得以度过西洪到达华陂的,当他看到父母和妹妹弟弟四口都非常的安全的躲过了洪水的劫难时,他才轻松的随父亲到马国食堂里去吃的这顿饭的,之后,他便又马不停蹄的从华陂赶了回来的。回来后便一直的称赞马国食堂里的包子,以及马国本人对他的热情招待。

父亲认识马国,也是通过他的儿子才认识的,马国的儿子也是父亲的一名得意门生,物理学得相当好,也是因为他的关系,我的父亲才和他的父亲结上了深厚的友谊的,而他也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某大学物理系了。自他以后,我们两家便有了一些往来了,记得马国到上蔡城赶集时也总是要拐到我们家去看看我爷爷和奶奶的,当然,那时我爷爷和奶奶也总是很热情的招待父亲的一些朋友的,就这样一来二往的,我们两家竟成了象亲戚一样的关系了,最后,他的女儿还是跟随父亲,由父亲把她送入大学的。以上种种,便是我对华陂食堂的特殊记忆。把华陂食常称之为马国食堂,也是我们家独有的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前往遂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