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篡位

(2012-12-08 18:10:15)
标签:

只是

追悼会

三个

山西人

边哭得

杂谈

    今天和几位朋友一起去与另一位朋友的父亲送行,在火葬场看到了件趣事,引起了几位老弟兄们的评论。原因是这样的,当我们等到最后,朋友一家迎接过他父亲的骨灰后,令我们不解的一幕发生了,由此引起几位弟兄们的一段闲聊。
    当我们随同安葬老人的军乐队一起从里面向外面走出时,朋友的一家照例紧跟在军乐队的后面娓娓而行,可令我们不解的竟是朋友竟走在了最前面,他抱着他父亲的照片紧跟在军乐队的后面,而做为他家老大的他哥竟然紧跟在他的后面,再其次则是他哥的儿子抱着他爷的骨灰紧跟后面而行,当然,按照当地的习俗,他姐姐的一家应该走在最后面,她虽说按实际排行在这个家庭中排在第一,但她还仍然遵循着本地的规矩,和他的丈夫及其全家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当这一幕出现时,朋友中有一位便开始发言了,他说:“你们看,某某怎么会走在他哥哥的前面了呢?篡位了吧!”
    另一位朋友解释说:“他哥没有他混得好,再说了,他父亲的一切后事也都是他亲手操办的,可能是及于这方面的原因吧!他哥让他走在最前面的。”
    另一位朋友接着说:“也对啊!在咱们这里,也就是老二抱照片啊!但这个排位似乎是不应该的。”
    我觉得似乎也不太对似的,但不知他们所请的司议是怎么安排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一排位,引得我们又连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另一位好朋友也深有体会的说:“看来下一步我自己也得有自知之明啊!我在家中是老大,但俺家老二现在已是什么级别的官员了,我又已退职,肯定到时间我的父母走时,我得让位于我的老弟啊!”
    我便和他开玩笑说:“你心里也别有什么难受的,你家的老二、老三都排场得了不得,到时间你用不着操恁多的心了,你不管他们俩就安排好了,你可以退居第二位去走,但你家老三却不一定认头走在第三位啊!你家老三在我看来,比老二还厉害的,你可以掉回头叫你家老二是哥,但老三未必就不想当老大啊!到时你就别再要什么面子了,学朋友的哥哥,主动退居二位,或者你直接站在第四位的位置上,让你们三个老弟走在你的前面,你也可以在全家聚会时,郑重的向全家宣告:从此后你想当当老弟了,你都当了四十几年的大哥了,也该换换让人家当当了啊!”
    我话一说完,他便大笑了起来,之后,便开着玩笑对我们说:“你也别说,这也是个法呢!自从我弟弟提为一定的级别后,他的身价也就随之提上去了,以前在某县当局长时还听我的,现在我看他简直是想取而代之我,在家中直想当老大,不过老三虽说在仕途上也可以,但他一直还把我当做个大哥,我说的话有时他也还听,但我还是听你的老朱,下一步我回家中和他们聚会时,先把这一观点撂给他们,我自己主动下台,一掳到底,从老大直退到老四的位置上去,让他们去捕摆去吧!”
    这句话说完,便又引发了一阵子的热聊。
    之后,一位朋友又从朋友家的葬礼中看出了问题来了,这位朋友接着说:“我咋看着有点问题呢!按咱这里的规矩,他母亲是不应该参加他父亲的追悼会的,但今天早上我怎么看到他母亲也来了呢?”
    “另一位朋友接着说:“他的这位母亲是后妈,他亲妈死十几年了,可能是后妈没这方面的说法吧!”
    又有一位朋友说:“按说是后妈也不能来参加,不过我倒是没看到他的这位后妈参加啊!你是看花眼了吧!”
    “没有!我们住的不太远,而且我和某哥从小都在一起玩,他亲妈后妈我都认识,我怎么会看走眼了呢!”
    我从我自己的认识出发,谈了我自己的观点:“听别人说,他后妈和他爸爸的感情很好,而且,他后妈所带的几位姐弟也和他们姐弟几个关系相当好,我曾一位老前辈讲过,说见过很多的重组家庭,但没见到有他们这一家人组合得这么好的,几位重组的弟兄关系也都相当的好,甚至比有的家庭中的亲兄弟还要好啊!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我曾找过他的几位姐弟们办过事,感觉他们关系特别的好,不是他自己给我说他们的关系,我当时怎么也不会相信,他们不是亲弟兄们啊!今天你们看了吧!他后妈带的这几位也都是跑前跑后的非常卖力啊!虽然,他们没有站在送葬的亲人行列中,但看得出他们几位一样的也是站在一边哭得很是丧心啊!这说明人家这几位真是和他的姐弟几个搁合的很好啊!他们的家庭是很团结的啊!”
    在闲聊中,我们登车而回。
    在返回的途中,又听到了一则趣事。同车的一位做餐饮业的朋友给我们几位宣传着说:“我的酒店就不用说菜了,就单是一个面条,我就能赚到钱。”
    我很不解,也没去过他开的馆子里吃过饭,便对他所说的面条能赚钱表示很不相信,他也看出了我的疑惑了,便进一步告诉我们说:“我们家的饭店门前写得清清楚楚的,此面条是从五八年开始的,我们家祖传的面条,当年我老母亲曾为河工做过饭,那时间做河工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面条,所以,到现在老母亲已经是八十多了,也还保持着做面条的好习惯的,她不做急的慌。”
    对于他的这一番言谈,我更是不解,我微微一笑后告诉他:“你说这做面条也会有什么经验的话,可以在广东或是其它南方的地区去说,可你在咱以吃面条为主的河南开饭馆,你说你家的面条做了几十年,那谁家的面条不是做了几十年了呢!要这么说,咱人人都可以说自己家的面条从明朝就开始保持下来了呢!只要是现在生活在世上的人,都有资格这样说,那里还有你家祖传几十年的面条呢!这岂不是在江边卖水吗!”
    几位朋友一听我的这一番驳斥,便恍然大悟了起来,之后,便大笑了起来。大笑之后得出结论:“你这家伙也真会做生意啊!还真有创意啊!你写的没有一点假的,老朱说的也不错,谁家不是吃面条过来的呢!咋就单是你家从五八年开始的呢!”
    朋友听后也笑了起来,他边笑边给我们说:“实际上做这个广告时我没考虑到这么多,只是想老母亲在五八年时曾在为河工做过面条,那时间的河工到现在也差不多都是六十多岁了,估计还能有回味到这方面的人,因为那时都是在全地区抽的人到湖里去挖河的啊!应该是全区的人都知道的。不过,自从我这个广告牌子贴在大厅里后,还真有人去看这一段话呢!还真是有人专程去吃面条的呢!曾经有一位有身份的人,曾大赞我的这个创间,他建议我把牌子改成清朝的。我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我告诉他:“你也别改清朝了,直接改周朝也没人说什么,因为河南人自古以来都是以面条为主,别说你家五八年的面条了,咱这一车的哥们,又有哪一家不是从盘古开天就祖传下来的面条呢!只要你祖上是河南人,你就可以这样去写,任何人也找不出什么毛病的,但也有一点,明朝时从山西搬到河南的却不能这样写的。”
    又有一位朋友接着说:“你说的不对老朱,山西人也是吃面条的,祖上是山西的也可以这样写的,就是不知道谁是山西搬过来的罢了。”
    我告诉他:“从书上看到是一条信息,说是检验谁的祖上是从山西搬过来的几条方法是这样的:一是小脚趾的指甲盖是分开的;二是爱不爱吃醋。当然,有的家庭至今还珍藏着洪武年间从大槐树下得到了官诰呢!我曾经在某地住村,他们这个庄子上的所有家庭都是那时从山西搬过来的,他们是一代一代往下传着呢,有的还放着那种官诰呢!”
    在闲谈中,不知不觉的便回到了市内。当然,吃饭时我们几位还是坐在一起,还意犹未尽谈论着这些无关宏旨的问题。
    当然,他们全家还仍然沉浸在丧父的痛苦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丢夫的女经理
后一篇:今天的锻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