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观恩施点滴
(2012-10-16 21:00:18)
下午不到五点,我便迫不及待的坐在了电视机前,静等中央四套《远方的家》栏目播出了。今天这套节目在五点十五分按时播出,引领大家随摄制组参观的外拍记者还是彭祖,一看这名字便把人惊了一跳!拍长寿村的记者,竟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长寿之人。记得传说中的彭祖的年龄是在八百八十岁,是神仙。可能是江苏徐州那地方的吧!记得去徐州时在公园里曾经看到过彭祖的雕像。咱们这位记者彭祖虽不是传说中的彭祖,但也肩负着给我们介绍长寿之地的人文风光的任务的,在这位记者的引领下,我就好好的随着他们的足迹,尽情的观赏我们的老领导,老排长和老副连长的家乡美景吧!
彭记者带我们先到了一个叫做石灰窑的地方,这里盛传着一种习俗,那就是女儿节。也就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十二日这几天,街上会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出来逛街的,按以前的风俗,女孩子应该是带着一些东西到街上去卖,遇到心动的心时,她会压低自己的价格把物品卖给意中人的,有的甚至还不要钱就送给了意中人,以此来觅得自己的配偶。这个节日基本上未婚的男女来寻求自己的另一伴的,他们或是通过买卖,或是通过对歌,或是通过其它形式,在这几日里来碰自己的婚事。正好摄制组采访时正遇上了两位女孩子,他们二位正和一位男孩子在谈着什么,看到这般境内外况,咱们的彭记者便走上前去对他们进行采访了。
据这位女子介绍,她和这位男孩子也是刚刚才认识的,是他们刚刚在商店里购物时认识的,彼此也有那么点意思,这不,正在谈吗!在记者的怂恿下,二位也是为了更好的向外介绍他们的家乡,便当场向摄制组表演起了他们那里对歌的情况来了。男问女答,唱得非常好听。这种对歌我也是在早些时期在电视中听到过,但那时只是觉得舞台上的两位演员在唱,估计是只有演员才能表演的那种地方歌曲,一般人是不会唱的。今天一看,才知道恩施的青年男女差不多都能唱上一段的。不会唱也不行啊!在这里谈对象都得靠对歌才能搞定,你若是不会应答这种山歌,恐怕是没有姑娘会看上你的。看到此,心里便跑开了板了,便想:当初排长的妻子到部队时,也是一位苗条的美女,她在部队住过数日,也没见到排长和她对什么歌啊!估计那时排长是不好意思当着我们的面和妻子对歌的,或许是结过婚后,排长便觉得这种形式有点不好意思了,也未可知。反正当时是没见到排长会唱这类的歌的。当然,排长当年的美女老婆现在早已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老美女了,估计他们二位再也不会用对山歌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意了。
在记者的带领下,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了一对老夫妻。老猛男已是八十有七了,老美女也已是八十有五的高龄了。他们俩是在女儿节上彼此相中对方的,起首便是那男的看到了一名高个子的美女带着她的东西在卖,因为那男子也个高,便对她心中有意了。于是,便上去假装买东西和美女搭起了讪来了。后来这位老美女竟一分钱不要的便把她卖的菜送给了这位猛男了。二位这便产生了起初的爱意了,后来又经对歌,使他们的爱情越来越深,最后喜接连里,终成眷属,他们又一同经过七十年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当下他们虽都八十多岁,但声音、身板、精神都还仍然象似五十多岁的人似的,估计二位老夫妻还将再为他们的家乡再做数年的新贡献呢!
彭记者带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便是恩施的一个吃饭的地方。没想到这里的规矩竟是用大碗喝酒,更没想到他们会把喝过的碗给摔掉。当彭记者参与其中是,才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他们这里的规矩。彭记者在女服务员的配合下,先是听女服务员唱歌,在女服务员唱过后,一桌的人们都纷纷起身,端起自己手中的碗,畅饮而尽,然后又很痛快的把自己手中的碗给摔掉,然后哈哈一笑,这气氛是十分欢乐的。可我们的彭记都却在第一次没把碗给摔碎,按照当地的习惯,不摔碎碗就得再来一碗,于是,在欢乐的朋友们面前,彭记者不得不又喝上了一碗酒。这引得我坐在沙发上一阵大笑。看来真有到恩施去玩的那一天,真要是见到老排长时,还真得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呢!千万不能让老排长给我灌个死醉啊!
参观完了这一处,便随摄制组又来到了大街上,彭记都带大家来到了一个卖烧饼的摊子前,不用说,这烧饼肯定是非同寻常的,要不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是不会轻易的到他们这家的。果不其然,据当地人的介绍,这家烧饼已是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外焦里湿,香苏可口。观其工艺,象我们这里做油馍似的,不过在里面的那层却和我们这里的油馍大大的不同啊!他们是用粘糕类的东西在里面滚,一层鲜红的辣椒一层油,然后用擀面杖一滚,然后,有外面的一位师傅把做好的馍放进土灶里,十几分钟后便成为了烧饼,其外部的制作流程和我们这里的没什么区别,主要区别之处便在于里面的东西,我们这里的烧饼显然没有恩施那里的好吃啊!这是用眼直观便可以得出的结论。
据说这家的烧饼制作还是当年的一位要饭的传给他们家的,据他们家人介绍,当年他们这里来过一个要饭的,已是走投无路了,当时也没有人收留他,他在街上四处奔走,最后,自己的祖上看他可怜,便把他领到自己的家中。后来那位要饭之人临走之时,为了表示答谢,便把自己的祖传手艺传给了这位好心的收留者,之后,这位好心人的后人便从事了这种生意了,一直传到现在。
介绍完这里的烧饼,彭记者又引领着来到了一条小街道上,他是向大家介绍这里的板报的,在这里我们看到在一侧的墙上,摆着很多的木板,板子上粘贴有很多的用红纸白墨写成的板报。原来这里有一位老先生,在二十年里天天象过去那样的做着这种义务宣传工作,他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的用这种形式向大家做着宣传。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会有这个创意时,他则告诉记者,他小时便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喜欢写点什么,也曾为当地的戏班子写过材料,练就了一手好写,后来,他突然患了胃癌,胃便割去了一部分,为了不使自己大脑想一些无聊之事,也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政策,更为了这街道上两所学校的学生能在课外掌握一点课外知识,他便想到了这方面来了。现在他已经在这个平台走过了二十个春秋,当初和他一起住院的五个病友,都早已到天堂报道去了,只有他自己还在人世上为大家服务着,他是何等的自豪啊!他向记者表示,他会把这种形式的宣传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的。
这位老者着实是感动了我,我觉得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牢牢的记着这位老先生的教导,只要能做得动,就一定把自己喜欢的事做下去。
在恩施,我们还看到了一位歌手,他带领摄制组游走了一些石林景区,这里的石林不象昆明的,这里的石林上面都戴有帽子。当然,这也是那位向导介绍后我才发现的,那位向导很会唱歌,又特意的从景点上叫来了几位姑娘,给摄制组表演起了他们当地青年男女求婚对歌的一幕。让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的朋友也饱了眼福啊!
恩施这地方的风光真是好啊!看来真得去玩一趟啊!看看排长,游游清江,观观石林,听听山歌。该是多美好的事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