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做第一楼小笼包

(2012-02-19 19:23:51)
标签:

小笼包子

开封第一楼

包子店

灌汤小笼包

品尝

杂谈

    本周的一天,我和妻在电视上看到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到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采访,记者从郑州出发,先向大家介绍了从郑州到开封的行程,然后,又故意的采访了几位路人,向他们打听开封那一家包子店做的包子好吃,几位路人都异口同声的向记者介绍了第一楼的包子最好吃,。当然,这是每个河南人大至都能说出的答案。
    之后,记者便把镜头直接切换到了第一楼包子店面了。
    记者先是让大家观赏了第一楼的门面,这让我觉得变化不少,现在的第一楼已是新的门面,高高的门楼,透着现代化的气派,和我二十多年前去时大不一样,记得我第一次去吃小笼包子时是七十年代的初期,那次是父亲带着我和哥哥二人一起去开封办事,因为父亲曾在开封读过大学,所以,他对开封的一切事事也都是很熟悉的,那时我还在小学时期,只记得吃过小笼包子后,我们又到了龙厅去玩。那时的龙厅也不象这时的,在模糊的记忆里只清淅的记得有两个大湖,我和哥哥在湖边玩了一会,还记得那时的龙厅里并没什么腊象,只是一个空空的房子,里面柱子上雕着一些盘龙罢了,前面一进门似乎是还有一个孙中山的雕塑。但现在再去,早已没有了孙先生的雕塑了,孙先生的雕塑着实是不应该放在那里的。
    那一次的吃小笼包子,我并没什么记忆,更没品出什么味道来。
    第二次到开封吃小笼包子,是一九八一年四、五月份吧!那是参加八一年的体育高考而去的,和几位同学考罢基本的项目后,便一起到了第一楼去吃了一顿小笼包子。但那时是因和几位同学一起去的,也并不知道品尝什么味道,更加中狼吞虎咽的吃。所以,对小笼包子的美味我竟无从忆起,只一个概念:就是好吃。
    第三次去吃小笼包子,记得是和爷爷一起去的,也是在八十年代里去的,但已忘记那次去干什么去了,也许是因为弟弟那时在河大上大学而去的吧,现在已是想不起了。
    后来,妻子又于八七年考到了开封税校去读书,我便因此而多去了几趟开封了。故而,也特别的多次品尝了开封的正宗的小笼包子了,我之所以说是正宗的小笼包子,是因为我每次去吃也都是在第一楼吃的,记得那时是乘十路车到第一楼的,当然,每次去品尝也都是要先排号,得站在那里等,等前面的人吃完后得去抢占一席之地,然后,再等着包子的到来,每次都得等上很长时间,因那时时间观念差,也都没去认真的考究究竟得等多少时间啦,只是凭感觉觉得不下一小时吧!
    之后,随着出差的增多,也在不少的城市里品尝过开封小笼包子,虽说他们都是打着第一楼的名号,吃起来味道也觉没什么差异,但总觉得不是第一楼本部的包子,观念上便稍有差异了。其实,前几年在本市也开了一家第一楼的包子分店,我们一家是经常去吃的,尤其是老父亲在世时,因他在开封读过书,所以,也极钟爱这一口味道。但最后不知为什么,这家包子店竟关门了,这未免让我们觉得遗憾!多少次想再吃一下第一楼的包子,但在本市内是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了,于是,便和妻子约定,待过一段时间专门去开封再吃几顿包子和马道街的小吃去。
    以上是我对第一楼包子的认识。正好那天电视上播出了到第一楼的情况,我和妻子肯定是会好好的随着记者去领略一番的啊!
    记者先带我们到了大厅,他先要了一格包子,当然,包子的美味是透着电视我们也能体会得到了,随着腾腾的烟雾,我简直是觉得口内也有一丝丝的垂涎将欲滴出。可记者也马上便把镜头给切换到了后台去了。在那里记者采访了一位美女,据说是主厨,她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介绍了整个包子的制作过程。我们看得是津津有味,当场妻子就表态:这星期一定做一次小笼包子。
    今天便是时侯了,妻子上午就把馅子打好了,下午她到街上又买了点物品后,便把正在读书的我叫到了厨房,她是让我帮她做这顿学来的包子的。
    按照那天得来的宝典,我先是把馅搅拌一下,然后,加水,再搅拌,再加水,再搅拌。可由于我经验不足,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未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天出的问题便是水加得太多了。我第一次加了半碗水,待搅到稍稠之时,又加了半碗水,可这半碗水下去,却怎么也搅不恁稠了啊!为搅拌包子馅前后花去了我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搅稠,没办法,妻子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她让拿到冰箱中去稍冻一下。于是,我便按她的要求把未搅好的馅子送入冰箱,等半小时后拿出,果然,馅已稍硬了些,能用此包包子了。于是,我便腾出手来,趁这个空隙写这篇日记,以记下今日做灌汤小笼包的经过。
    包子是妻子包的,她会包这种形状的包子,写到这里时,她已包出了几个,我去厨房看了看,其形还是很象的,估计蒸好后也会和第一楼的包子差不多的。因为,这包子是完全按着第一楼的那位美女大师的方法做的,应该是不差多少的。但这只是想像而已,如果学一遍就能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的话,那第一楼还能永保第一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今天的包子能灌上汤子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真正要品尝第一楼的小笼包子,还得抽空亲去开封去吃上一几顿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成功的尝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