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中作家走西平(10)

(2011-05-06 17:17:56)
标签:

西陵

西平县

西陵风

张金泉

天中作家

杂谈

    走进棠溪峡,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通道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要想对棠溪峡作深入的了解,就必须经过这段石路的检验。我初是和老张、老胡一起沿着这条路,在大家的后面尾随而入,但走到一块空地时,前面行进的作家们不知为什么都停留在了这里,我们也不得不在此稍稍停留。待彻底走进他们时,我方明白,原来县委书记张金泉早已走到了此处,他正在一边向大家作着介绍,一边用手遥指远方的美丽景色让大家一饱眼福呢!在张书记为我们大家讲了一些故事后,他便对站在他身边的一位年轻女同志说:“你开始给大家讲吧!”。原来这位女孩子就是今天专为我们讲解的讲解员啊!于是,我便靠近她的身边。想近距离、认真的听从她的讲解,也好从中学得些知识。

  她先是给我们讲解到:

  棠溪峡,当地百姓称之为冒烟沟,茅芽沟。冒烟沟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早的时侯,当地的先民看到峡中有大块石头冒出缕缕青烟,究竟石头为啥冒烟呢?一说是神秘的天象,说是上天点化并赋予其灵气,灵气生动而凝成青烟,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到此一游,不仅享受这里的灵山秀水,奇木异花,还要留心这峡谷中的每块石头,说不定哪位贵客有幸看到那块正在冒烟的石头呢!那是上天赐给您的灵气,它会给您带来吉祥安康;二说是科学的依据,“棠溪”一名最先出现在史太公司马迁的《史记》中,以至于范文谰先生的《中国通史》中,对于棠溪也有记述。史太公说:“韩之剑戟,出于棠溪。”后来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也均对棠溪的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过考察。他们的定位是,这里的石头含铁量相当高,而这种含铁量相当高的石头,在烈日长时间的照射下,可蕴藏相当的热能,热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向外释放时,由于宙际的空气相当清纯,自然地释放,很容易形成丝丝缕缕的青烟,看来科学的依据应该是可信的吧!

  讲过这段传说后,我们便在张书记的带领下一直向山内走去!四月末的山中一片绿叶成荫,我禁不着绿的诱惑,干脆脱离了讲解员的讲解,尾随在一位专业摄影师的后面,随着他所取的景色,用一架破旧的老相机,把我比较喜欢的景色拍个痛快。待我们停下来时,大队的人马旋即跟进,讲解员在我和老胡所站在地方,又开始给我们讲起了这里曾发生过的传说来了。她指着一块地方告诉我们说:

  这个地方是浣衣池,传说当年仙女下凡后,经常在这里洗衣,因此而得名。我们对面的这个石壁,有一尊凸起的浮雕,形似足登皂靴,身着长袍的一个人,传说是汪郎的化身,只是头部在经历岁月的苍桑之后,有些残缺,不免让我们或多或少感到遗憾!汪郎原是当地的青年郎中,他时常在附近的山林中采集草药,回去后加工泡制,为百姓治伤医病,百姓都尊称他汪郎。有年瘟疫流行,汪郎档家忙西家跑,几天没有怎么吃上一顿热饭,那天身背一大背篓草药下山时昏倒在上面的池子边。俗话说:离地三尺,必有神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于汪郎全心全意的为山民医病的作为,天上的神仙早就知道,在上面刚洗浴过的仙女准备来到浣衣池洗衣时,救起了昏倒的汪郎,从此两情依依,天长日久,这石头上慢慢地浮化出一尊汪郎的浅雕,你看这面向西的这个大古椅,据说就是当年汪郎和仙女双双坐过的地方啊!这潭清水一年四季总是源源不断的流着,像是委婉低吟的小曲。

  在讲解员的指点下,我看了看这向石椅,当然是越看越像了!如若她不这样说,让我自己去猜测,估计我不会猜出这个结果来的。

  又前行一段后,讲解员又给我们讲解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一个古栗树。实际上就是板栗树,据说是这一片的最大的一棵,但我对此没什么兴趣,也没有考据之癖,所以,只得全凭她说了,至于是不是最大,我不得而知,估计是错不了的。眼前的这棵树,树干已空洞,树叶茂绿,分枝如麻,每到栗子成熟季节,栗苞挂满枝头,硕果累累。

  我和老胡继续往前找诱人景色,在我的镜头下,我拍摄了几棵绿中的白花,那是远处山坡上的槐树所开的花,在这万绿丛中,竟也为这座山脉平添了几分秀色,我被眼前的绿所迷,一直跑在队伍的前列,为的便是拍一些异样的绿来。

  我们走着走着,一个铁栏杆做成的天梯便闯入了眼帘,这个天梯几乎呈直上直下状,正嵌在一处悬崖之处,走上去往下看,多少有点令人心惊。我不知道具体的长度是多少,但我走上去也弄得上一路的小喘,前面的一位美女更是喘如牛,她是大口大口的喘气,几分钟后才恢复正常。

  在经过一段斜斜的梯道时,随行的一位西平作家提醒我们:这前面伸出的那块石头便是鄂鱼头,我看了看,果然很像。我惊叹人之才华啊!竟能平空把无生命的石头赋予它们生命,并为它们冠以一个奇特的名字。

  绕过这块石头,又行了一段路程,那位讲解员不知怎么走的,她竟跑到了我的前面去了,她看到我们第一梯队的到来,很想再给我们讲一些发生在此山中的典故,但又看我们几位拿照像机的朋友,并无聆听她讲解的意思,只是一味的去找一些奇景妙境,她便不再多为我们讲些什么,而是站在那里,一等后面的人马到来,再展开她的喉咙,向更多的朋友讲述她所知道的神话传奇。

  我随老胡、老张又拍了几张照片后,觉得也快到下山的时侯了,便关闭相机,从下山的路口处向山下走去, 老胡和老张二人则向着和我向反的方向继续去寻找他们心中的佳境去了!

  下山时我又遇见了一位本地报社的一名老同志了,我们是一路聊着此游的收获,当然也聊一些国家的、本地的一些新闻,轻轻松松的走下山来。

这座山不是太大,我看了看腕中的手表,全程游完也只是一个小时多一点,若是我一人游走此山,估计还用不了一个小时人。

这座山风景迷人,草木繁多,春季登临此山,真是绝好的选择啊!此番来西平,真是不虚此行啊!

在山下一家餐厅吃过午餐后,我们便乘座一辆中型面包车返驻了,两天的西平之行就此结束。在此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前往西平游玩投资,西平人民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