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二中采访手记(6)
(2009-04-16 23:20:29)
标签:
教育
采访手记
一中
校长
张重阳
上蔡
杂谈
|
|
(6)
会议进行的第三个议是,便是张重阳校长的讲话。他首先向与会的作家们表示感谢,然后,便把话题直转到了主题上了,他说:“我讲话的主题是:为信念而生存。为了节约时间,我就不按材料上的念了,就抛开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先说说上蔡二中五年前的情况。
“上蔡二中原名上蔡县蔡都镇中学,八七年建校,隶属蔡都镇。03年最大规模为12个教学班,1100作名学生,110名教职工。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学校升学率不高,属于全县薄弱初中------。”此段前文均已介绍,为了节省篇幅,咱直接从张重阳任该校校长时谈起。
张重阳校长原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是一位很有前途的行政干部,03年七月从组织部调入该校任校长一职。他接管这所学校时,当时的情况就如前文所言的那样,教师思走、学生思流、人心惶惶、前途未卜;加之学校地处县城边缘地带,周边环境差,社会人员杂,财政乱,欠帐多,生源差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家庭教育差,学校的基本条件也是全县最差的。
张重阳校长面对这种情况,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在家人、同学、朋友的好意劝说下,思想没有丝毫的动摇,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把这所学校办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这所学校的教师,更对得起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当时因学校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组织上一时把这所学校并入到了上蔡一中,作为上蔡一中的西校区。上蔡一中抽几名教师来这里上课,开会时,二中的教师得多跑两、三公里的路程去一中开会,但他们虽然在形式上成为了一中的老师了,但在内心里,总是觉得自己矮人一等似的,加之,有些教师的风言风语,二中的这些教师,便觉得自己好象是去分人家一杯羹似的,这令他们的日子极为难受。
大家都很清楚,这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面对这种情况,此时作为二中校长、一中副校长的副科级干部张重阳又是怎么想的呢?他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也是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他不能看到他的部下心中的委曲。于是,便大胆的作出一个决定:全班人马返回自己的学校,勒紧裤腰带,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也得把自己的学校办好,把已经在世界上消逝的上蔡二中的大旗重新竖立起来。想到此,他便召开了全体二中教师的会议,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们通报后,便得到了多数教师的支持。为此,他坚定的信息,一定要把上蔡二中重新繁荣起来!
可当他正准备实施自己的计划时,他的妻子和朋友都从关心他的角度出发,纷纷劝说起他来了,有的说:重阳,你千万别再回去!你看着二中校长是个岗儿,实际上是火坑,你可得想清楚了,万一跳进去出不来可咋办吧!有的说:重阳,你在一中副科级副校长干得好好的,不操心不负责,不缺吃不缺喝的,到那个小庙里图个啥呀……
但这些劝说,对张重阳校长来说,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已经坚定了的信念,是任谁也扭不过去的,不论前方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他都要义无反顾的冲上去的。
我们且听张校长是如何认为的吧!他说:
“我知道同事和好朋友们说这些话,都是为了我好,更清楚几年前县里为了挽救这个学校,多次找不少干部谈话,想叫他们来拉学校一把,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来。我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相劝,在组织上找我谈话的当天下午,就满怀信心的赶到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带领大家提前工作。从接管上蔡一中西校区的第一刻起,我就有了自己的‘野心’:一定要在困境中放飞希望,为学校找回正名,为教师和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世上没有令人绝望的困境,只有对困境绝望的人。最后,我暗下决心,既然组织把这个烂摊子交给我,就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和相信,‘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一定要用实际工作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一定要用自己的余生在这个广阔的教育平台上进行人生一拚。”
此时的我逐渐被他的讲话所吸引,张校长的话语掷地有声,豪气冲天,激情万丈,光芒四射。但我想,他仅有冲天的豪气,和敢于干事创业的胆识,没有适合这所学校发展的方法,恐怕同样也会带不起这所学校的吧!他究竟都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才使这样的一所学校由破烂转向了繁荣的呢?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刻,我便摒弃了会议前的一些想法,抖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着听张校长接下来的介绍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