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记事
(2008-07-24 11:42:39)
标签:
炒面懒觉激将法中篇小说诸葛亮河南杂谈 |
昨天的雨,一直平稳的下着,我也只得听天由命的躺在床上享受这很少享受的懒觉生活,本想起床练习几篇毛笔字的,但转念一想,毛笔字也不是三天两早起的事啊!就按正常的日子练也就行了,反正是要练几十年的,何必再乎这一天、二天的雨天呢!睡吧!也享受一下懒觉的感觉吧!
妻子今天也睡起了懒觉,但她还是比我要早起得多,因为她要为女儿做饭,她还要正常的上班,所以,她必须得在正常时间起床,也既是,不论刮风下雨,她都得准时的去完成这一切工作的。我是在近七点时被她喊起的,她告诉我说:“今天你没起床,我也睡过了头,没做什么饭,就把我前几天刚刚从超市买回的炒面给你们烫了两碗,赶紧起床吃早饭吧!
她的命令一下,我是急忙从床上爬起,洗濑完毕后便品尝起这很久没吃过的土饭了,这种炒面和昨天她做的炒面条不尽一样,这是河南的特产,可能也只在我们河南才有吃这种炒面的习惯,其它地方,我则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吃法。它的制作过程很简章,就是把面粉(或是大麦面)放在锅里一炒,把它炒得能发出一种香的味道来,就算是半成品做好了,在吃的时侯,得先把这种炒熟的面粉放在碗里,然后,加上一些白糖,再用开水一冲,接着用筷子来回的搅拌搅拌,一碗可口的糊状的炒面便做成了。我今天早晨便是享用的这种象外国的通心粉似的食物。
今天的雨和昨天一样,仍然平稳。这是我早餐后站在阳台上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昨天的计划由于雨下得特大,所以,晚饭后到广场中散步一事,便用看电视新闻代替了,因为没有外出,所以也不知道本市的雨究竟下得有多么大,但昨晚的电视新闻,却播出了本市内的降雨量,从电视上得知,我们这里正处于汛期,大街上都积满了水,行车都很不方便,电视上一组镜头是一位年轻人,正骑一辆踏板摩托车在已淹埋了半个车轮的水中行走,看得出,他的行走是极为困难的。由此方知,本市的一些农村低洼地正经受着大雨的考验,继而联想到,我曾经住过的一些村子里的群众们了,想起了他们的土地,想起了他们的生活,但自己早已不再从事农村工作了,也只能看看天,叹叹气,无奈的摇摇头,唉!某村的那上百亩的农田肯定又全部被泡在水中了。
雨,照常的下着。我心中的唉叹,它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它也根本不去管的,我自己也深知自己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左右这大雨的倾注,只能任凭它尽情的倾泄去了。我也只能按部就班的坐回在我的书桌旁,翻开《三国演义》读本,继续徜徉在诸葛亮指挥的古战场上,今天欣赏的是诸葛亮三擒孟获,下午直看到五擒,明天再看最后的两擒,看到一擒时,目随字走,心随内容而不时的转达动,诸葛亮为什么要用激将法来激恼赵云和魏延呢!难道直接派二位大将,他们便不肯出力吗?赵云、魏延跟随诸葛亮数年,难道不知道他是对他们用的激将法吗?按书中的意思,是幸得激将,而且,这激将又正好将二位高级将领激到了诸葛亮最需要的地方,继而大获全胜,生擒孟获。当然,当二位将令得胜回朝之时,也正是诸葛亮的计划实施得圆满之时,似乎是二人的自由闯荡,又完全没有走出诸亮的掌控之中,结论便又是:诸葛亮真神人也!
上午复习了近两个小时的民法,主要是合同部分。十点多一点时,妻子带着从商店里买回的一些食物回到了家中,她先向我们二位通报,他们单位将于本周到云台山去,不让带家属,届时,让我们自己料理食物。然后,便把从商店里买回的食物又加工了一下后,我们便开始了这既不是早上,又不是中午的一顿加餐了。
我是刚一吃过这顿饭,便又急忙坐回到我的书房里去读昨天没读完的那篇中篇小说去了,直到十一点十分,我彻底把这篇文章读完了。大意是一位农村的青年,高中毕业后到城里打工,所经历的一番风雨,我原想作者会安排这位青年走上一条上学读书的路呢!因为他一连读了七年的高中,中文的底子特别好,又总是遇上一些教授之类的人士,我想怎么着,他也会重新走上读书之路的,但直到最后,我的这一猜测也没有实现,最后的结局是他在城市中怎么努力,也买不起日益涨价的房子,只好又回到生养他的那片土地上去了。整篇文章都是用叙述的手法,好像是主人翁在讲述,而作者是在记录,或稍事整理,便出笼的一篇中篇小说,体裁不错,我认为主人翁的生活稍有平淡,应该把他拐到幸运的道路上,或通过在城里的努力,最终考上了他梦想的北大,最后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什么什么家啊!但作者的想法却是和我的想法差之甚远啊!
下午的雨似乎是小了点了,但我还是没有到办公室里去的想法,原因是我在民法的这一部分的学习,尚没打着节,需要再读一个下午才能到休息的时侯,所以,便在午睡后就坐在了书桌前,开始干起自己的事情来了。
近三点时,我战友给我打来了电话,他想让我了解一下前一段时间开过的庭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判决。我让他问,他则说:“不行!那位法官已经给我打过几次电话了,每次打电话总是在言语中夹枪带棒,总是想敲我。我想就一个借条子,我再给他送礼,划得来吗!所以,还是想让你给问问。”
“那我问他就不敲了吗?”
“你问他是不会敲的,因为你只是一个代理人,不是当事人,他是不能敲你的。”
随后,我便给法院打了电话,正好是那位判案的法官接听的,他告诉我:“快好了,可能下星期判决就会出来了。”
一个标的很明确的案件,法官竟用了三个多月,还不时的打电话去敲我的战友,这法官的办案水平也真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了啊!现在办事难啊!
这件战友的事办妥之后,我则又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还好,五点时我彻底完成今天的民法学习计划了,练了几版毛笔字后,便又读起了《三国演义》,直到读完五五擒孟获才掩卷休息。
晚饭后,稍微看了一会的电视,便拿起一把雨伞,带着妻子向新世纪广场走去!
妻子今天也睡起了懒觉,但她还是比我要早起得多,因为她要为女儿做饭,她还要正常的上班,所以,她必须得在正常时间起床,也既是,不论刮风下雨,她都得准时的去完成这一切工作的。我是在近七点时被她喊起的,她告诉我说:“今天你没起床,我也睡过了头,没做什么饭,就把我前几天刚刚从超市买回的炒面给你们烫了两碗,赶紧起床吃早饭吧!
她的命令一下,我是急忙从床上爬起,洗濑完毕后便品尝起这很久没吃过的土饭了,这种炒面和昨天她做的炒面条不尽一样,这是河南的特产,可能也只在我们河南才有吃这种炒面的习惯,其它地方,我则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吃法。它的制作过程很简章,就是把面粉(或是大麦面)放在锅里一炒,把它炒得能发出一种香的味道来,就算是半成品做好了,在吃的时侯,得先把这种炒熟的面粉放在碗里,然后,加上一些白糖,再用开水一冲,接着用筷子来回的搅拌搅拌,一碗可口的糊状的炒面便做成了。我今天早晨便是享用的这种象外国的通心粉似的食物。
今天的雨和昨天一样,仍然平稳。这是我早餐后站在阳台上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昨天的计划由于雨下得特大,所以,晚饭后到广场中散步一事,便用看电视新闻代替了,因为没有外出,所以也不知道本市的雨究竟下得有多么大,但昨晚的电视新闻,却播出了本市内的降雨量,从电视上得知,我们这里正处于汛期,大街上都积满了水,行车都很不方便,电视上一组镜头是一位年轻人,正骑一辆踏板摩托车在已淹埋了半个车轮的水中行走,看得出,他的行走是极为困难的。由此方知,本市的一些农村低洼地正经受着大雨的考验,继而联想到,我曾经住过的一些村子里的群众们了,想起了他们的土地,想起了他们的生活,但自己早已不再从事农村工作了,也只能看看天,叹叹气,无奈的摇摇头,唉!某村的那上百亩的农田肯定又全部被泡在水中了。
雨,照常的下着。我心中的唉叹,它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它也根本不去管的,我自己也深知自己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左右这大雨的倾注,只能任凭它尽情的倾泄去了。我也只能按部就班的坐回在我的书桌旁,翻开《三国演义》读本,继续徜徉在诸葛亮指挥的古战场上,今天欣赏的是诸葛亮三擒孟获,下午直看到五擒,明天再看最后的两擒,看到一擒时,目随字走,心随内容而不时的转达动,诸葛亮为什么要用激将法来激恼赵云和魏延呢!难道直接派二位大将,他们便不肯出力吗?赵云、魏延跟随诸葛亮数年,难道不知道他是对他们用的激将法吗?按书中的意思,是幸得激将,而且,这激将又正好将二位高级将领激到了诸葛亮最需要的地方,继而大获全胜,生擒孟获。当然,当二位将令得胜回朝之时,也正是诸葛亮的计划实施得圆满之时,似乎是二人的自由闯荡,又完全没有走出诸亮的掌控之中,结论便又是:诸葛亮真神人也!
上午复习了近两个小时的民法,主要是合同部分。十点多一点时,妻子带着从商店里买回的一些食物回到了家中,她先向我们二位通报,他们单位将于本周到云台山去,不让带家属,届时,让我们自己料理食物。然后,便把从商店里买回的食物又加工了一下后,我们便开始了这既不是早上,又不是中午的一顿加餐了。
我是刚一吃过这顿饭,便又急忙坐回到我的书房里去读昨天没读完的那篇中篇小说去了,直到十一点十分,我彻底把这篇文章读完了。大意是一位农村的青年,高中毕业后到城里打工,所经历的一番风雨,我原想作者会安排这位青年走上一条上学读书的路呢!因为他一连读了七年的高中,中文的底子特别好,又总是遇上一些教授之类的人士,我想怎么着,他也会重新走上读书之路的,但直到最后,我的这一猜测也没有实现,最后的结局是他在城市中怎么努力,也买不起日益涨价的房子,只好又回到生养他的那片土地上去了。整篇文章都是用叙述的手法,好像是主人翁在讲述,而作者是在记录,或稍事整理,便出笼的一篇中篇小说,体裁不错,我认为主人翁的生活稍有平淡,应该把他拐到幸运的道路上,或通过在城里的努力,最终考上了他梦想的北大,最后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什么什么家啊!但作者的想法却是和我的想法差之甚远啊!
下午的雨似乎是小了点了,但我还是没有到办公室里去的想法,原因是我在民法的这一部分的学习,尚没打着节,需要再读一个下午才能到休息的时侯,所以,便在午睡后就坐在了书桌前,开始干起自己的事情来了。
近三点时,我战友给我打来了电话,他想让我了解一下前一段时间开过的庭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判决。我让他问,他则说:“不行!那位法官已经给我打过几次电话了,每次打电话总是在言语中夹枪带棒,总是想敲我。我想就一个借条子,我再给他送礼,划得来吗!所以,还是想让你给问问。”
“那我问他就不敲了吗?”
“你问他是不会敲的,因为你只是一个代理人,不是当事人,他是不能敲你的。”
随后,我便给法院打了电话,正好是那位判案的法官接听的,他告诉我:“快好了,可能下星期判决就会出来了。”
一个标的很明确的案件,法官竟用了三个多月,还不时的打电话去敲我的战友,这法官的办案水平也真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了啊!现在办事难啊!
这件战友的事办妥之后,我则又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还好,五点时我彻底完成今天的民法学习计划了,练了几版毛笔字后,便又读起了《三国演义》,直到读完五五擒孟获才掩卷休息。
晚饭后,稍微看了一会的电视,便拿起一把雨伞,带着妻子向新世纪广场走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