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软式排球课教案

(2011-05-19 09:39:21)
标签:

武汉市

软式排球

手势

练习

体育

分类: 体育教案选登

 2011年 武汉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 教案

        位: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授课教师:周

授课年级:八年级(男、女各20人)   指导教师:吴孝志   容建明         林青海

教学

内容

  软式排球   1、软式排球裁判手势节拍操  2、正面双手垫球

               3、排球基本技术---步伐移动

1复习软式排球运动裁判的基本动作,使90%以上学生通过操化练习,熟悉和初步掌握排球裁判的基本手势。并能通过系列操化练习,加强对裁判手势操的理解与提高。

2学练软式排球垫球的基本技术,进一步了解并体验“插”“夹”“抬”的技术动作要领,形成较强的一传及防守战术意识。

3、通过“球场上的运动音符”的游戏活动,体会基本移动步伐,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并激励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合作、愉悦身心。

部分

时间

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

教法、学法指导

图解

导入与

热身

 

1

分钟

 

一、课堂教学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3、宣布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要求。

一、课堂教学常规  

1、体育委员按老师指定位

置集合,准备上课。图(1

2、明确本次课内容及学习

目标。

3、分练习小组,小组长负

http://s4/middle/4392b7bbga397316c1f83&690

 

图(1

 

 

 

 

2

分钟

二、热身活动

1、慢跑热身练习

 

2、“流动的圆圈”

组织:各组在老师引导下游戏

二、热身活动

1、集体进行慢跑练习,激

发练习的热情图(2   

2各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流动的圆圈”练习      

要求:积极参与,愉乐身心

  

http://s10/middle/4392b7bbga397361d2ff9&690
 

图(2

学习与练习

 

 

 

 

 

 

12分钟

 

三、软式排球裁判手势操

1、了解基本的裁判手势

2、复习裁判手势  

教学重点:手势动作规范

教学要求:动作正确,知其意。

复习裁判手势:

界内球---界外球

持球---打手出界---得分

拦网犯规---换人---位置错误

交换场地---双方犯规----比赛结束

3、排球裁判手势节拍操

第一节:界内球---界外球

第二节:拦网犯规---换人

第三节:打手出界----双方犯规----比赛结束

三、学习软式排球裁判手势操

1、教师引导集体学习裁判手势。图(3

2、教师引导示范,学生集

体模仿练习体验四节裁判

手势操。

1)呼号动作名称的练习

2)口令呼号练习

3)完整动作练习

要求:动作正确,能知其意。

3、师生互动练习及展示。要求:动作规范、学生观察并相互评价。

4、配合基本步法的变化,练习裁判手势节拍操的练习。

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加强对动作的熟练程度

 

  http://s15/middle/4392b7bbga3973894be7e&690

        图(3

 

 

http://s5/middle/4392b7bbga39739c50764&690

http://s9/middle/4392b7bbga3973a6317d8&690

 

 

学习与练习

 

 

 

  

16分钟

 

 

 

 

 

 

 

 

 

 

 

 

 

 

 

10分钟

 

四、正面双手垫球

教学重点:双臂夹紧,快        速插入,蹬地抬臂

1、趣味玩球

   男女生分别在规定的区域内散点进行玩球的体验性练习,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体验软式排球的球性。

2、学习正面双手垫球

教学重点: 正确的击球手型和击球部位

教学要求:了解正确的插、夹、蹬、抬、跟

①自垫球体验练习:听哨音变化的垫球、垫球击掌。

②垫球比多对抗练习。

3、提高垫球的准确性

教学要求:初步体会控制垫球的力度、方向

①提问:夹臂不紧产生垫球的后果?

②提高垫球的准确性练习

五、“球场上的快乐音符”

教学重点:

快速的移动。

教学要求:

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练习热情

四、正面双手垫球

 1  ①散点利用手掌、手背、手臂、头、脚、膝盖等部位体验玩球。 图(4

    ②提问:是双手垫球稳定还是单手垫球稳定?

③正确的击球部位练习,徒手体验。    图(5

 

2、学练正面双手正面垫球

   ①设疑:曲臂垫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②建立垫球的一传进攻意识

   ③针对自垫练习情况,教师评价,学生展示。

3①对抛对垫球练习

   ②互垫球练习

   ③垫球准确性游戏:分组的自主性练习

五、快速的移动练习游戏

   设疑:对于离身体较近或较远的球,该如何处理?-------依靠移动

①人为音符

结合步法的移动,快速反应的练习

③跳动的音符

 

 

   http://s5/middle/4392b7bbga3975af44af4&690


         图(4

 

 

 http://s6/middle/4392b7bbga3975d0fe0c5&690

            图(5

 

 

 

 

 

 

 

 

 

http://s13/middle/4392b7bbga3975ea76d5c&690

 图(6

调整与小结

 

4

分钟

六、调整放松     

1、放松活动:“休止符”。

   2、小结本次课。

   3、师生再见归还器材。

1、教师引导游戏方法,学生进行身心放松活动      

2、教师评价本课学习情况。

3、安排学生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器材

排球:41   

标志点:若干

 

预计练习密度

4045%

预计学生心里感受

预计平均心率

125130

我努力我收获、我快乐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满足学生主体认知排球裁判技能和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的心理需求,并通过自主,合作性的学练,提高学习兴趣和多种能力。

二、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

     选择软式排球作为本课的核心教材,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中,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本课通过拓展与延伸,应对学生对排球运动裁判场上技能的认知需求,教师自主挖掘教材的深度,创编了一套排球裁判手势的节拍操,以便于学生实践与运用,同时通过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与体验,以及对快速移动的游戏活动的热情参与,使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各项运动的技术技能的掌握还不能运用的娴熟自如,这也使得他们有更希望老师能为他们指点迷津,并乐于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系列的教学活动行为,教师适时适度的利用这种求知欲,也给予学生自主的学练空间,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传承体育文化,又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本课特点

1、以严谨有序之风  驾驭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

     排球裁判的场上判罚手势必须正确到位,本次课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以后的运用,创编了一套排球裁判手势的节拍操,但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是严谨的,从各个裁判动作分组的复习练习,到配合身体姿态和下肢动作的变换练习过程,分层而有序,手段合理,教学有实效。

 

2、以设疑解惑之风  提升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

     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并不是很难,但要运用的娴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并不是容易的事,运动技术是操作性的知识,其中还伴随许多需要理解的记忆性知识和需要认识的原理,因此,在此环节中,教师将这些知识提炼出来,配合教师的提问、学生找疑、比较性学习的系列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把握,“快速下插、夹臂压腕、蹬地抬臂、重心跟进”的教学重点,边练习边认知,边实践边思考。

 

3、以和谐交流之风  构建协作互助的学练过程

     软式排球是一项需要相互合作,协同互助的运动项目,因此教师认为在本次课的学练过程中也应注重此意识的培养,在抛垫球的配合练习及分组提高垫球成功了的学练活动中,教师把此学练过程的改造有意思的改造成“集不断努力和不断成功而达到最终成功”的“快乐体育的学练过程”配以一定程度的自主学练环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边努力边成功,越学习越有乐趣”!

 

4、以快乐轻松之风  调控品趣乐动的学练过程

     要提高垫球的成功率,快速的步伐移动必不可少,传统的、枯燥的移动步伐的练习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师特设计了“球场上的运动音符”游戏活动,将五彩的场地线条,换化为动感的五线谱,在轻松快乐的乐曲中,分别以人为音符,球为音符来达到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迅速移动的身体素质的目的,运动能力和愉悦身心双向目标均有效达到。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及同行批评指正

                                       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周书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