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7月14日《南方日报》— 现代“西游记”即将启程(三)

(2006-07-15 14:18:46)
分类: 媒体风暴

原因:心灵的沙漠更需要保护

  记者:我们了解到的佛教修行方式,一种就是打坐,一种是行走,你之前一个人走过这种比较荒芜的地方吗?

  明贤:有,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到敦煌的附近,走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区。从阳关出去,走进那片沙漠,我感受到了沙漠的“大”,没有边际,怎么走还是这样。只有我一个人,要是站着看肯定是要迷路的,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沿着脚印往回走,这样就不会迷路了。()

  记者:你认为是什么使你冒着生命危险去行走?

明贤:前些天,我看过一份报纸,联合国发出一个声明,提倡保护沙漠。我一看觉得挺奇怪,沙漠还要保护吗?看下文我才知道,如果沙漠不保护,它底下的水层就会彻底干枯,那时沙漠将变成死亡沙漠,不再有任何活力,所以沙漠需要保护。当时我想,人的心灵也有着一片一片的沙漠,但这些沙漠没有人保护。联合国在提倡自然界的沙漠需要保护,而我们提倡人类心灵的沙漠更需要保护,给予绿荫,给予水源。

 

困难:自然环境远不如过去了

  记者:你认为这次西行路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自然界的困难?还是在佛法上的困惑?

  明贤:困难和困惑在路上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说玄奘大师走过的很多国家,我们这一次是注定去不了的。我们首先有一个困惑,为什么物质文明那样落后的时代,人们沟通起来那样容易。那么多国家他都去了。现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交通工具这么便利,通讯工具这么完善,为什么这些国家我们反而去不了?这是很明显的困惑。

  再者,玄奘大师西行的时候,通过河西走廊,那里是水果、树林、河流、水草连天,自然环境如此优美,而现在到处都沙化了。我们要做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准备比过去要多得多。虽然我们西行中的装备更加完善,但自然环境比以前不知道恶劣了多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远远不如过去。

  我们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人们忘记了我们祖先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一无所知?过去人们在这些方面是三步一村,五步一亭,喝茶的,谈孔孟之道的,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都有。西行的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文化之路,现在不光是自然环境恶化,文化交流也颇感困难。

我们还困惑现代人对人文和宗教如此陌生,为什么与古时候相差如些遥远。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年代,为什么精神层面如此苍白?我们生活在寺院,生活在文化氛围相对浓厚、有宗教信仰的场所。而当我们走出寺门,走到城市,走到大西北去的时候,感到太陌生了,那不是以前的大西北,不是我们过去的丝绸之路。人们生活在一种很闭塞,互相不负责任,追求一些小利益甚至于坑蒙拐骗的状态,这是我所忧虑和困惑的。

 

目的:西行之路会有丰硕果实

  记者:你们在西行中有没有一个切实的计划,改变你所看到的这种现象?

  明贤:我们现在西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限的行动。我们只能做一些文化恢复,做一些心灵恢复这样的工作,这都是相对软化的,它不是很具体的,不是说马上就出现一个学校,马上就出现一个经济贸易和谐的时代。我们“尽人力而听天命”,抱着一片愿望,尽我们的能力来做。我们相信,一旦这种精神凝固下来,就像撒种子,将来西行之路的丰硕果实就会铺天盖地地呈现。我们相信这一路西行能够给未来带来希望,带来光明。所以这个活动既是软化的,又是充满希望的;既是有困惑的,但又是值得努力寻找的。

  记者:有没有一个预设的目标?

明贤:我们有一些具体的安排,预设的目标都是综合的目标,很难具体说明,因为目前我们看不到一些具体的条件,将来如何成熟,我们无法预知,这种预设多半还是心里的一个愿望。当这个愿望得到一些条件满足的时候,那么这些愿望就变得明朗起来;当愿望得不到条件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将这愿望藏在心底。

 

运作:活动只是生活方式改变

  记者:这次活动,作为一个电视活动,必然会有一些商业化的味道。这与你们的心愿是不是有些背道而驰?

  明贤:在我来说,与我平时是一样的。对出家人来说这个世界是比较虚幻的,人生如梦。我们要寻找的,是梦当中的真实是什么?梦的究竟是什么?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参加活动之前,我们也就是这样一种寻找过程,在活动当中也是这样。活动只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个改变,这些方式,我们都不会太看重,因为终极目的是一样的。假如说以前我是在教学和寺院生活当中寻找这种人生的终极目标,那么现在我是通过行走,通过追寻玄奘大师的足迹来寻找。

  记者:央视有一个活动叫“重走玄奘西行路”,你们的活动叫“重走唐僧西行路”,给人的直觉是你们的活动跟《西游记》比较接近。在设置活动的时候,会不会让人觉得有娱乐化的味道?

明贤:组委会取这样一个题目大概有他们的考虑。我认为,至少有一个用意是肯定的,那就是把中国对《西游记》的娱乐性理解,拉回到它的文化渊源上去。我相信这个活动有一个作用,能让国人从偏重娱乐到重视文化。

 

交流:科学与佛教有相通之处

  记者:除了佛教经典,你们平时有没有学习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东西?

  明贤:我还是传统文化课的一个老师。除了以前学习的一些基础以外,我在寺院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是不间断的,有寺院固定安排的课程,也会抽出课外时间阅读更多传统文化的经典,四书五经的内容,道家的一些典籍,基本是学习过的。虽然研究不深,但还是用心拜读。对当代中国文化、西方的文化经典,我也曾经阅读过。比如宗教伦理的关系、伦理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文学名家的作品。看雨果的《悲惨世界》时,有一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当你的心死亡,你在干坏事的时候内心就不会有障碍。”

  记者:慧在法师,你受戒的时间只有几年,你之前是机电工程师,世俗的进取心与佛教无欲无求有无矛盾?什么事使你剃度出家?

  慧在: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有生活的意义,如果说生活上很空虚,那么你就要有很多的东西来弥补这些空虚。工作的时候是这样,周末去寺院做义工也是这样,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剃度出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如你买一辆车,先要存钱,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我在出家前,已经在佛寺做了七八年义工,同时也在研习佛法。虽然以前所学的专业科技在佛教上用的机会比较少,但我觉得科学与佛教是有相通之处的,科学求真求实,佛教也求真求实,科学的求真求实是在于证据证明,而佛教的求真求实是从心里去体验。

  记者:这次重走唐僧西行路,两位法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两岸佛教的差异?

  明贤:比如说吧,我向慧在法师了解了很多佛光山在做佛事方面的经验。在这方面,我是由衷佩服的,他们是把佛教的事业当作最重要的一个家务来做。当然,我也给你透露一个秘密,我和慧在法师一起练双盘,我要帮他把腿给盘起来。因为台湾在禅坐上,对双盘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这些活动也是一种交流。(慧在笑)

  记者:这次活动会否使两位觉得是两岸佛教交流的一次机会?

  慧在:是的,这个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互相学习。

明贤:现在我们一起来走这条路,我们正在做,这就说明了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