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相关资料 |
玄奘在今印度境内学习、考察前后共约13年,游历足迹遍布印度各方。《大唐西域记》记印度地理,“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垅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 可见玄奘对印度全境有通盘了解。他与印度结缘深厚,在印期间,凭借自己超卓的智慧,以一介外籍留学人员的身份而名闻全印,受到上至帝王下至普通民众甚至信仰其它宗教的“外道”的敬重(故事详见下文),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及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千多年过去,他所著述的《大唐西域记》又成了研究印度古代历史不可替代的重要典籍,十九世纪中叶后,这部著作又成了印度考古部门的文物发掘指南和文物考定的权威依据。“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中国人沿用至今的对南亚次大陆这一重要国度的称谓——“印度”,正是发端于玄奘的译介。
后一篇:灵谷寺——建有玄奘法师顶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