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一个小尼姑的故事

(2006-04-09 16:25:35)
分类: 西藏的回忆
 

20008月,内地的3个朋友到西藏看我。我告诉他们当雄有个“天湖”——纳木措,景色非常美,所以他们也不顾4717米海拔的威胁了,一定要去看看。去那天,我们开了一个三菱吉普,挤了6个人,朋友、我的手下小张、我和藏族司机达娃。虽然当时从当雄到纳木错的路很难走,但我们还是早早的到了纳木错的扎西岛。湖边还没有游客。达娃几天一直开车陪我朋友转,比较辛苦,到了扎西岛他就休息了。我们5个走到湖边,感慨着纳木错的美,这里除了蓝天、白云,绿草、雪山,还有就是远处洁白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和湛蓝的湖水连在了一起,湖很大又很宁静,凉风习习,我们几个惊叹其美却不敢大声惊动,好像进入了神仙的境界。

突然,我们发现离我们不是很远的地方,站着一个小尼姑(在西藏尼姑是很容易分辩出的),只见她面对清澈的湖水,手中握着转经筒,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祈祷。这时,我的一个朋友显然对她产生了兴趣,对我说,“咱们也没有向导,你也说不清这里到底有什么神奇的故事,不如问问她吧”。我想也是,虽然曾经来过这里一次,但对纳木错的了解确实不多。我就走了过去,用汉语向她打招呼,“你好,我能给你照张像吗?”。她没有说话,只是对我微笑着,我估计她可能没有听懂我说什么,就做出了给她照像的样子,她很高兴,冲我点点头,这样就有了上面的我贴的图片。看到她很配合,我就说了一句“托吉起”(藏语的谢谢)。她很惊讶,做出很开心的样子。我觉得如果她对纳木错熟悉,应该请她帮助一下,就再次用汉语问她是哪里人?她还是微笑不回答,看来她真的听不懂汉语了。这时我突发奇想,问了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没有想到这次英语她却听懂了,告诉我她就是本地人,很小就出家了,一直住在这里的一个山洞里。我问,你能带我们转转吗?她说,“可以,跟我来吧”。她就带着我们沿着扎西岛转了一周。在转岛的路上碰上过几个外国游客不知所措,小尼姑就主动上前,热情、熟练的帮助他们。由于我的英语水平比较基础,因此,我和小尼姑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甚至边说边用手比划,有时还需要小张把他在西藏学到的基础藏语配合用。总之,大家有说有笑,很和谐。记得最有意思是,她带我们走到一个石洞,洞是弯曲的。她告诉我们,“游人经过这里,一定要从洞穿过,这样过去做过的错事就能一笔勾销了”。因为我当时身体比较瘦,所以很容易穿过了,两个朋友和小张也过去了。只剩下一个又高又胖的朋友了,他一次不行、两次不行,第三次不想过了,就起身想走。小尼姑不干了,认真的说,“不行,一定要过”。朋友急的把厚衣服都脱了,还是不行。尼姑这时笑了,亲自做了一个身体弯曲的技巧示范。我的朋友看完她的动作,一下子豁然开朗,后来居然过去了。把我朋友激动的呀,差点跳起来。转完扎西岛,小尼姑邀请我们去她的住处看看,我们也没有拒绝,因为尼姑庵对于我们确实是陌生的地方。我们跟着小尼姑转弯抹角,到了一个山洞口,洞口挂着一个蓝色的布帘。进洞后,看到洞壁上有一些凹坑,凹坑里放着经文和叫不上名字物品,洞里挂着佛教饰品。洞内酥油灯静静的燃烧着。藏柜上摆放着经文。洞内很干净,一看就知道这里的主人是个非常严谨、认真的人。本来她是准备给我们打酥油茶的,后来因为我的朋友执意要离开,也就没有喝成。我们走的时候,小尼姑站在洞口,微笑着为我们送行,对我们说“扎西德勒(汉语:吉祥如意)”,声音很轻,很真诚。

 

因为,开通了博客,想写些西藏的经历,今天看到了这张老照片,才写了这么多。好像只是简单的回忆的记叙,但从中不能不让我感触:

1、藏传佛教的佛法精深,使一个年轻的尼姑将自己青春和毕生精力参悟佛法。

2、一个很小出家隐居山洞的小尼姑,居然能说很好的英语,让人惊讶。

3、从小尼姑对我们和外国游客的态度,折射出藏族同胞真、善、美的优良品德。

 

本文参加了《我和青藏的故事》征文赛

请您点击这里给大龙投上一票

谢谢您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