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暇人品清如玉——听张学鹏教授书法讲座的感受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师风采 |
今天,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唐山师范学院的张学鹏教授来我校进行书法讲座。张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不张扬。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后,才知道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我不由地肃然起敬,尤其是他这种平和的心态更让我由衷的钦佩。
张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的是书法与文字。他用非常生动的事例和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以及出现的后果。听完张教授的讲解,使我认识到了教师写一笔规范的好字(或比较好的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在使用汉字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一定要少写或不写错别字,自觉纠正错别字。我们只有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才能使汉字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其次,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书法与技巧。使我们感触到了张教授高超的书写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育教学中,张教授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研究并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书写技巧,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正是他的这种脚踏实地,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精神成就了他的人生,我们也由衷的对他感到敬仰。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他对自己事业的那种执着的热爱。他深爱着自己的书法教学,深爱着自己的书法艺术。他将每个文字都赋予了生命。在他看来,每一个文字就是一个的小孩子,要使他们活泼可爱,需要我们去遵循美的规律,抚育他们立足于世,而这是需要爱心和技巧的。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躬行与实践。书乃心画,境由心造。书法家言恭达说:“功力和情性两者是相融通的,书法就是讲功力和情性。只有对艺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心之所想、情之所感、意之所托、笔之所动跃然纸上,才能完成挥洒才情和扩散美感的享受过程。
书法是艺术,是科学,也是生活,是人追究的一种生活境界。张教授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也就是自己认为“怎么美就怎么写”。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
张教授书法的风格和他平和、宽厚的人品,使我不禁想起了他曾写过的一幅对联“无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处世的最高境界并不复杂,是平和,既洒脱自由的活出真我,又不违背别人的意愿,伤害别人,自己的内心与行为和谐,与环境也和谐,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书法艺术是无止境的,学习书法艺术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倾注于书法艺术,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http://s3/middle/4390e819t90d394bae28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