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12星座恋爱宝典》连载区 |
可是,有一群人,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方式,仔细的挖掘了并茁壮了我们的柔情,让它们抚慰着我们强韧的神经,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着他们的感动,而欲罢不能。
是的,正是他们,让我们的爱情得以具象的表达和感觉。
情人节,在这个向来表达温馨和爱的日子里,让我们对这些一直关注爱情描述爱情的导演们致敬。

分开,只是因为我们爱得还不够
如果没有陈可辛,我们的爱情片想必会失色不少。
作为擅长以大城市的变迁做背景,细腻刻划小人物的爱情人生的导演,陈可辛的风格委婉清丽,富有人生积淀,更常常通过微小细节传递感人肺腑的场景。
他的爱情故事并不玄虚,他的人物故事向来平凡,但是,正是他描摹了真切的市民社会的状态。
比如《甜蜜蜜》里共同到香港打拼的大陆人,《如果·爱》里北漂成功的歌女。
而他的作品更积累了陈可辛本人对爱情的思考和丈量。
我们究竟为什么为爱情纠缠不清?我们的爱情为什么总是如此的辗转低回,不够圆满?
陈可辛一直在他的故事里试图给我们答案:《甜蜜蜜》里张曼玉两次离开黎明,虽然黎明为了她不惜放弃当时的家庭,她却抽身而退,若问原因,也许正是:爱得不够,如果够,张曼玉不会为了世俗牵绊而轻易舍弃爱情;而《如果·爱》里,周迅离开金城武、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挣扎似乎更是因内心一直“爱得不够”,正是因为爱得不够,让爱情变得如此悲凉痛苦而隐忍。
而为什么爱的不够?那是因为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企盼,比如甜蜜蜜里的张曼玉,她有她的理想,为了她的理想,她愿意舍弃爱情,比如如果爱里的周迅,为了出人头地,她不需要年少的痴情。
爱情在当今的社会里或许只是一个附属物件,它虽然绚烂美丽,却不见得值得追求。
现代人需索太多,爱情为此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即便是大雨中的苦等,深夜里的游泳,个人的痛苦比起尘世的浮华而言,原来如此之轻。
然而,这,真的是我们的爱情吗?
陈可辛电影里最后的结尾总有一个比较欢喜的结局,也许,这正是他的盼望,他期待着人们在多年后还有机会能够重新珍惜自己的曾经。
所以,尽管爱情已经在我们不断追索的过程中悄然离去,但是我们内心深藏着的对爱的恋慕和渴望,并未远离。
感谢陈可辛的电影,让我们走进平凡又真挚的爱情。
代表作《情书》《燕尾蝶》《四月物语》

年少时给你的情书,你可曾收到?
对以隽永恬淡风格擅长的日本爱情片导演岩井俊二而言,也许,我们迷恋他的作品,正是迷恋着我们自己对于青涩时节的爱恋与回忆。
美轮美奂的场景,诗意的早年生活,安静而复杂的心理状态剖析,细腻纯洁的抒情,意识流状态的电影语言,这一切用来表达爱情,显得那么恰如其分,那么婉转清新又直抵人心的蜿蜒深处,这,也正是岩井有那么多人爱戴的最好证明。
他的代表作《情书》也正是这种风格的最好体现,这部电影几乎引起了所有观众的共鸣。因为这部电影唤醒了每个人心底年少时的梦幻般清澈美丽的爱情,那种单纯和清澈,也许只有在少年时才有。
当这段曲折浪漫的故事在缠绵悱恻中徘徊渐进是,我们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也许,在纷繁的尘世中,我们的爱情,只有在最初还未成型的时候,才可以那样美丽,令人心悸。
所以,在岩井的作品中,我们被随处不在的真实的纯洁所打动着。
即使只是一段短短的描述单恋的《四月物语》,那散文式的婉约拍摄手法,那深刻的心里状态的细腻描绘,依然让已经经历了无数视觉刺激的我们感觉悸动。
是的,爱情,尤其是最初的爱情,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是那么的美轮美奂,透明清澈,仿佛冬天的雪国凝成的一颗透明水晶,清亮晶彻,不容亵渎和怀疑。
所以,感谢岩井俊二,因为他,我们得以走近自己的少年时期,那里的迷惘和失措,那里的单纯和错愕,都令我们在回忆中动容。
许秦豪
主要作品《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

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长留我心,永远美丽
韩国导演许秦豪虽然只有三部代表作,却丝毫不影响他作为爱情影片大师级导演的声望。
他善于以温暖平和的手法,让人为他所描述的爱情而深深动容。
在他的代表作《八月照相馆》里,他以开阔的视觉画面,微妙的情节为我们捕捉住了爱的每一个动人瞬间,细腻深刻,又特别的平和温暖。在影片中,他更触及到了关于永恒这样一个哲学命题。这也正浓缩着我们对爱情的恒久期盼。
在他的电影里,至始至终充满着哀而不伤的中庸色彩,他的画面美丽平和,剧情平缓自然,无不彰显出他温暖仁厚的基调,也许这正得益于他的哲学功底。
他的影像手法并不刻意追求剧情的紧张感,却自然牵引着人们的感情,而在影片中处处流露出的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及对爱情恒久的追寻,更透露出他一直在试图解答的命题,爱情和回忆,究竟如何保持住永恒?
也许,正因为时间的流逝,记忆才显得这么温暖和美丽.而这些回忆,也恰恰让爱情在一种状态下得以恒温保藏。
那么,我们的爱情,如何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得以永存?
也许,我们该仔细的看看许秦豪的作品,他把幸福描绘得如此深刻,原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仔细的耕耘与呵护。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
王家卫。作为独树一帜的香港导演,他导演的文艺爱情片几乎片片都能引发一阵王家卫风潮。经典的台词,晃动的镜头,斑驳的细节,大段的独白,强烈表达爱人间疏离感觉的特殊电影风格,使王家卫成为香港电影里一个特别的符号。
从《东邪西毒》开始,王家卫一直在创造着属于他的神话。他以强烈的象征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让我们体味爱情的另一面。
爱情让剧中的人都如此疯狂,有人死了,有人麻木的活着,有人对着镜头长达三分钟的喃喃自语……他爱她,她却爱上他,他又爱着另一个她……故事错综复杂,而每一段错爱的缘由都是因为妒忌,自负,或其他跟爱情无关的理由。
实际上王家卫的电影一直在描述着爱人之间的疏离感觉。
不论是《重庆森林》里对着凤梨罐头发问的金城武还是对着柬埔寨的小洞喃喃自语的粱朝伟。
原来在爱情中,我们曾经是如此的在内心充满渴望和呐喊,却又如此的冷酷自负,不肯倾听和交流。
王菲在粱朝伟的房间里游走,粱朝伟对着房间里的东西说话,……这一个个看似神经质的片断,却正说明了现代人在爱情上的无能。我们渴望被理解,我们又同时如此害怕被理解。
王家卫的影片像手术刀般精准,他让我们自己暴露在自己面前,原来我们的爱情是如此的暧昧纠缠,如此的量入为出,精于计算……那么,我们的爱情,会过期吗?
感谢王家卫,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自己有多么的自私和任性,原来人与人是多么疏离,也许,我们正躺在一张床上,可是,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对方。
吕克贝松
代表作《地铁Subway》《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

go and see,my lover.
著名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是个创作力旺盛的导演,他已拍摄的9部电影几乎片片佳绩,反响非凡。而作为爱情片而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则不能不提《碧海蓝天》
当故事的女主角不顾一切的爱上男主角时,男主角却发现自己越想接受爱情,却,越发现自己真正爱上的却是那片碧海。
爱情在吕克贝松的描绘下,来到了两难的状态。当彼此不再是对方的拥有的时候,那还是不是爱?
女人最终将男人送给他至爱的深海,而男人也负责的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回归他魂牵梦绕的海洋。
吕克贝松说过《碧海情天》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因为它有别一般爱情片中所谓的生离死别,在这里的爱情的名字是宽容,谅解,豁达,与真诚。
原来爱的真谛,就是宽容与谅解,忍耐与奉献。
感谢吕克贝松,他为我们描述了爱情的理想状态,爱的本质本来就是宽容与真诚,而并非猜忌和毁灭。
代表作《廊桥遗梦》

这样的事……永不再来
作为制片导演演员的全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旺盛的创作精力令人惊叹,他在不同的领域却都留下了丰厚的艺术作品,堪称是个全才级的大师。
在电影《廊桥遗梦》中他更自导自演了一出感人肺腑的爱情片,令这部爱情片成为经典。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情绪表现却异常细腻,它刻划的不仅只是一段浪漫的婚外恋邂逅,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了当爱情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抵触的时候,人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选择对家庭的责任?这部影片引起的巨大反响,使影片至今光彩斐然。
影片情绪精准,画面简洁,对白自然,而古老的廊桥背景,又令浪漫凭添。而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着力刻划的不仅是浪漫的爱情,更有着亲情与责任。
爱情最好的形式,当然是长相厮守。可是新的突发的心灵碰撞在所难免,我们如何将爱情进行到底?是要爱情还是责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责任推到了我们面前,也让我们体会到爱情,它不单只是情感的喷薄,更需要责任感的相依相护。
感谢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提醒了为爱情痴狂的人们,在爱面前还有责任,而我们的爱情,也因为亲情和责任得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