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自己能够作为嘉宾主持《中国石油报》“身边微故事”开栏第一期,《身边微故事》专栏主要讲述发生在石油一线基层员工身边的真人真事。这个栏目受到了众多关注,我知道,这个栏目也会越办越好的!
《中国石油报》“身边微故事”第一期今日见报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第8版)

在石油一线,精彩感人的故事就像夏季清晨的露珠,无处不在。这些闪烁在我们身边的露珠,微小而平凡,折射出石油人为之艰苦奋斗的事业;实在而鲜活,凝结了石油人甘于拼搏奉献的品质。今天,《身边微故事》专栏与您见面,请石油一线基层员工讲述石油一线微型故事。
本期嘉宾主持:吉振宇
英雄岭“复仇”
李达转业到地震队,出工前军训踢正步。钻井班班长白伦元因动作不协调,被李达特殊“照顾”——单兵操练。私底下,有人对李达说:日后有你苦果子吃!
果然,在英雄岭勘探项目中,白伦元对李达格外“照顾”——钻井、修车、放线……野外各班组让李达跑了个遍。项目结束,白伦元升任地震队副经理,李达成了钻井班长。李达说:“这苦果子,吃得真甜!”(讲述人:东方物探青海物探处294队朱海彬)
油站“密探”
去年年冬,吉林销售通化分公司清河加油站站长何金龙发现有一辆从没见过的小型油槽车频繁来往于清河镇。他多次悄悄跟踪和了解,得知是某工程的油品采购车。于是,他多次上门推介油品,但均遭到负责人老董的婉拒。
3月,油槽车坏在了深山。正当老董犯难时,何金龙出现了,说:“车从加油站前一个来回大约间隔两个小时。这次4个小时还没回来,我猜是遇到麻烦了。”从此,老董决定在清河站采购油品。(讲述人:吉林销售通化分公司常喜文、方硕)
缅甸的“花雨伞”
中缅管道工地急需防雨又防晒的工棚。接到任务,预制厂犯了难:防晒棚开天窗,设备能伸出但不防雨。一天下雨,焊工刘杰中邪般摆弄起雨伞,淋成了落汤鸡。众人正纳闷,刘杰却大喊:“有啦!”随后,他和工友依照缅甸雨伞的原理,试制出了上下两层式工棚,设备能从两层中间伸出。焊接机组试用后评价:“管用,带回国去。”(讲述人:管道四公司员工罗延智)
“老马”识途
经过一夜风暴,沙漠公路面目全非。马书凯一早装上货物出发。堵车?怪了!到近处,他得知山梁路被风沙毁了,几辆沙漠车都不敢过。他下车认真勘察路线,用铁锹修理路面。之后,他说:“我在前面过,你们沿着轮印走。”在场的人表示怀疑:不是吹牛吧?没想到,马书凯的车真的安全驶过。从此,马书凯“沙漠老马”的绰号在运输公司更有名了。
(讲述人:运输公司员工孙杰)
角落里的玫瑰花
西南油气田公026-1井采油工贾泽民,到县城买来玫瑰苗,种在了井站的角落里。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今年4月,玫瑰花悄然绽放。不久,女友休假来到他所在的井站。贾泽民在绽放的玫瑰花前向女友求婚。女友又惊又喜,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答应了他的求婚。她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玫瑰花。”
(讲述人: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技术员彭刚)
方言惹的“祸”
井场上污油回收装置突然停止工作。技术员陈泽光让来自江苏的新徒弟赵强取个电棒来。不到两分钟赵强便气喘吁吁地赶回来:“师傅,电棒!”陈泽光拿来一瞧,居然是电笔。可他要的是手电筒。
队长赵大志知道这件事后,在会上说:“如果情况紧急,咋办?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给我‘煞愣’地学普通话!”台下有人问:“‘煞愣’是谁啊?”
(讲述人:大庆采油七厂作业大队技术员习凯勋)
想跟爸妈吃顿饭
8岁的女孩巩信源今年儿童节最大的心愿是跟爸妈一起吃顿饭。这个很简单的事情,怎么会成了孩子的心愿呢?原来她爸妈都是长庆采油三厂员工。夫妻俩在不同岗位,很少能一起回家休假。
这次,巩信源得知爸爸的工作安排后,知道自己的心愿又泡汤了。不过,她早有准备,已经把自己的六一活动安排好了:上午穿漂亮衣服参加学校才艺表演,下午跟几个小伙伴去逛书店。(讲述人:长庆采油三厂王友花、张艳丽)
“烟枪吴”戒烟
吴阳是输油站运行岗有名的“烟枪”,人送外号“烟枪吴”。“啥?1000元就能帮助一名贫困山区孩子读完小学?”吴师傅翻看手中的报纸,样子有些发愣:“还不够我一年的烟钱呢。以后不抽了!帮孩子们。”打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吴师傅吸烟。(讲述人:管道公司长春分公司计量工殷薇丹)
“身边微故事”互动方式:
热线邮箱:oilstory@sina.com
热线电话:18610012833
热线QQ群:65785956
专栏微博:http://weibo.com/oilstory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