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家协会、查干湖旅游开发区联合主办的“中国作家看松原”第二届查干湖文学笔会,在市文学院隆重召开。本次笔会邀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光明日报》主编、南开大学文学教授韩小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王玉芳,中国作家学会会员、作家、《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前来授课。主题以散文为主。

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李旭光主持了这次会议。市宣传部部长阿汝汗做了重要讲话,把我们市地域特色文化归纳为由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等多民族、多元化、世代传承的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业文化、石油文化,为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提出了方向性的课题。

韩小蕙教授为这次会提拟定了主题:散文的可能性。她在讲座中避开文艺评论的常见话题_、文字、结构和格调,谈了自己对散文创作的独到见解——散文创作的三大要素:第一,生命的激情;第二,诗意的审美;第三,哲学的光芒。她告诉我们一个写作的真谛:好文章不是漂亮的文字不是精巧的构思,而是思想。韩小蕙教授还归纳了文学创作的四大境界:第一,文学是用生命的本真来写的;第二,好的文章依托特殊的经历;第三,读书,读书要广泛;第四,历练人生,探究人生。她说:你对人生的认识有多深,主题挖掘就有多深,就像文学前辈说的,越活越觉得问题多,那是源于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王玉芳老师重点讲了报纸和杂志对散文的不同要求。特别指出两点:一、报纸上的文章重在选题,尽量选没被人写过的东西,起码角度是新的,其中包括1、语言特色,2、人物形象的细节,3,下笔之前谋篇的角度。二、语言要精练,要打磨.

与作家、《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王玉芳老师合影留念(右一)左一是李霞大姐。
《美文》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穆涛就散文的可能性,从观念、空间、容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观念,提出由新自然想到旧,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观念在更新,写文章需要琢磨的。空间,小说有多个窗口,多个可能,诗歌应该是优美的画面,而散文的窗口更多(随笔、小品、杂文等)、更散,就要求形散神不散。容量的问题,是怎样表达的更多,这样把容量藏住,使之精炼。

与《美文》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穆涛老师合影
与会的同仁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满足大家的学习愿望,会议议程安排了专家答疑,发言也很踊跃。资深专家的平易的谈吐,高屋建瓴的对答,使与会人员受益匪浅。不难想象,草原上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文学盛世。
与韩小蕙老师的合影在朋友的相机里,等朋友传来再发到博客里。以上文字转载于璞归轩主人大姐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zls璞归轩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