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恐怖小说的“恐怖症”(转兴安老师博客)

(2007-08-10 09:20:54)
标签:

艺术赏析

转载

兴安

恐怖小说的“恐怖症”(转兴安老师博客) 
  •      注:自己是写恐怖小说的,所以对于有关恐怖小说的评论和文章特别的留意.去兴安老师博客,看到此文,感悟颇深,立即转载到自己的博客.
  •  
  • “今年恐怖小说的出版情况挺好,几个有实力的策划公司都有比较好的选题,像双城印象、弘文馆等,希望今年大家一起把这一块做起来。”北京有容文化公司总经理花青在前不久谈起恐怖小说的前景时显得很乐观。

        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扰乱了恐怖文学作者和出版者的好心情。5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封杀查缴包括《恐怖鬼故事》《死亡笔记》在内的8部恐怖类非法出版物。

      记者采访中,所有的恐怖小说作者和出版商都对北京市查处非法出版物的行动表示支持。

        但查封也令他们感到了一点“恐怖”:查处非法出版物会不会最后波及到正版的恐怖小说出版上。因为,相关报道指出,此次查处恐怖类非法出版物的另一个原因是宣扬恐怖、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恐怖小说作家蔡骏在他的博客中说,据说有许多书刊亭都把《南叶.悬疑志》、《胆小鬼》、《推理》等正版刊物藏起来卖,以至于许多读者都表示买不到这些杂志。

        事实上,恐怖小说这几年来发展颇为坎坷。据花青回忆,2005年她曾接到通知,所有的恐怖小说全部从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大型图书卖场下架。

        专门研究恐怖小说多年的评论家兴安表示“我反对非法出版和盗版图书,支持好的恐怖小说。”但对什么是“好的”恐怖小说,管理层和从业者都没有明晰的标准全凭经验把握。

     

                         恐怖小说为谁“恐怖 

        今年“五一”期间,一名17岁的广州男生上吊自杀。据报道,出事前几天,很多同学看见他捧着一本叫《魔睛》的恐怖小说没日没夜地看。警察怀疑他是因深陷恐怖小说而不能自拔。

        据记者了解,目前相关的出版法规没有对恐怖小说的内容做过明文规定,现行的《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未成人年读物有过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尽管在大部分的恐怖小说作者和出版商看来,恐怖小说是成年人的读物,不是以未成年人为对象,只要内容上不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恐怖小说的出版算不上违反《出版管理条例》。

        实际上有很多未成人是恐怖小说的读者。前不久,杭州一中学进行了一项“你最喜欢的课外书类型”的读书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很多学生选择的是恐怖小说、玄幻小说以及科幻小说三类,其中恐怖小说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至于什么样的恐怖内容才能保证不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家尚无颁布具体规定,作者和策划出版者只能凭感觉来把握出版内容。

    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恐怖小说正常发展的角度,有恐怖小说作者提出了“分级说”。

        去年10月,恐怖小说作家周德东在他的博客上提出了“恐怖小说分级说“。他提到恐怖文学越来越热,书摊上血淋淋的恐怖作品随处可见,鱼目混珠,良莠不齐,青少年购买恐怖读物成了一种风尚,不加以控制,造成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据他了解,他的读者部分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最小的读者12岁,甚至有读者留言自己6岁的儿子都开始捧读他的恐怖小说。

        因此他建议出版管理部门应制订恐怖小说分级制度,划分哪些惊悚小说适合未成年人阅读,哪些惊悚小说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他提议有责任感的作家,应该站出来一起呼吁:为惊悚小说分级。

        “一件玩具,负责的厂家都会公告购买者:适合几岁以上儿童。图书是精神食粮,为什么不能标注一下适合哪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图书分级是一件复杂的大工程,实施起来不是一天半日的事,但我们至少应该有这样的呼声和导向”,周德东写道,“我会从自己做起,在下一本书上,打出‘多少岁以下勿读’的字样。(现在的孩子早熟,我会考虑把年龄限定在16岁。)”

        蔡骏在相关媒体上表示怀疑,分级的标准在哪里?他认为目前图书的出版都经过出版社的审查,不适合的内容应已被剔除。

        花青则认为针对青少年的分级没有必要,喜欢刺激、甚至追求刺激是青年的特点,人一旦老了或者年龄大了,他就不容易再一惊一乍,而是稳当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刺激的阅读本身就是属于年轻人的。

        兴安则认为恐怖小说或者电影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应对突然降临的恐怖和灾难的能力。“今天的孩子远比我们当时聪明得多,也远比我们见识得多。在和平安逸的年代,恐怖小说或电影应该成为我们假设的灾难和应对未来可怕事件的一个演习和训练。”另一方面恐怖小说还能培养孩子对世界的敬畏感。他列举了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作家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中孩子互相残杀的故事,指出对生命和死亡、对自我及他人,对世间的一草一木,一声一息,要有一种神秘感,既怀疑又尊重。即要亲近,又要保持距离。这种教育对越来越自我,也越来越孤僻的现代孩子来说尤为必要。

        花青表示,恐怖小说只要不违反国家的出版政策就可以了,不宣传迷信不写真鬼,不太过血腥暴力,应该都在目前我国出版政策允许的范围。但她建议,如果针对青少年恐怖读物制定具体标准,这样作者和出版者心里会有底。

        兴安还从文学的角度谈了恐怖小说的特点。他说:“小说的前提是虚构的,恐怖小说更是如此,它给读者提供一个想象的世界,我们不应该以真实与否或迷信来解读和限制它。如果禁止恐怖小说,那么《西游记》和《聊斋志异》是否也应该禁止呢?”

     

                          市场和环境日趋成熟

        有容文化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恐怖文学出版的文化公司,从2001年到2006年总共出版恐怖和悬念小说近40种,总发行量七八十万册,见证了恐怖小说发展的起起落落。

        在花青的印象里,2005年开始恐怖小说的销售开始下滑。2006年颓势虽然有所改观,但作品的销售情况仍不理想。“但是从今年的情况看,恐怖文学走势看好。”

        花青的乐观不是没有理由。从2007年年初开始,“恐怖”两字成为出版和影视的热点。李少红导演的电影《门》是根据周德东小说《三岔口》改编,《心中有鬼》在公映之前便委托一枚糖果将剧本改编成小说,4月上旬又一部爱情惊悚电影《信箱》在各大影院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作家余以健的恐怖小说《幽灵信箱》。

        相对于恐怖电影的火热,评论家兴安认为对国内恐怖悬疑小说发展而言,200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作家和作品优胜劣汰的一年。据他统计,2006年正式出版的国内恐怖悬疑类文学作品大约50多种,周德东、鬼古女、蔡骏、丁天、老猫、成刚、余以健等名家都有新作问世,天下霸唱、那多、花想容、吉振宇等新秀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天下霸唱,他的《鬼吹灯》系列小说一出版便攀上了各类书店的销售排行榜,成了2006年国内恐怖悬疑文学界的一匹最黑的黑马。

         兴安认为,中国恐怖悬疑小说的市场和环境日趋成熟,读者也更加稳定和挑剔,一些胡编滥造或者缺少个性的作品受到冷遇;出版社盲目跟风恐怖悬疑小说出版的现象,也由于受到市场和读者的检验与制约,已经渐渐理性和冷静下来;出版界和舆论界对恐怖悬疑文学愈发关注也更加宽容,人们对恐怖悬疑文学这种娱乐形式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相当的肯定,有人甚至进一步提出“呼唤本土的恐怖文学大师”的愿望。这些都为2007年中国恐怖悬疑小说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平静、适合、丰饶的土壤。(记者:张振胜/文)

     

             (选自《出版人》2007年第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