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聚橘子洲,拍案就惊奇(转贴,作者:夜半饿了)

(2006-06-04 15:37:42)
偶然到朋友花想容的BLOG转了转,发现此文,想自己也是写恐怖小说的,便转来拜读。希望早日与此文的作者相识。
 

书聚橘子洲 拍案就惊奇


           光怪陆离女人多巧思 苦心经营春天便收获
               书聚橘子洲 拍案就惊奇

  
  在湖南衡阳寒冷的冬雨里,一个女孩踱进了网吧。这条街附近,就是琼瑶老家的故居,可女孩并没有想风花雪月的故事。她坐在电脑前,敲下了她平生第一篇小说的第一个字。
  一年以后,女孩已经到了深圳工作,而她的ID一枚糖果,已经成了网络上很红的名字。她在天涯社区莲蓬鬼话创造了回帖和点击的新纪录,小说《鼠皮玉人》出版,而另一本小说《抓狂(我要杀人)》也即将出现在4月的长沙图书订货会上。
  这一年的大部分夜晚,她都泡在衡阳或者深圳的网吧里写作。近百万字的作品为她带来了无数的支持者。这也算是恐怖类文学创作的一个神话。
  在多年的酝酿之后,恐怖类题材的文学作品现在呈现出了初步的繁荣景象。即将在4月召开的长沙图书订货会上,又将有一大批这类题材的图书面世。
  
  一 三个不得不说的人
  说起内地恐怖类小说的发展过程,有三个人不能不提到。
  第一个人叫花青,最早是《女友》杂志社的编辑。后来创办了“有容文化”公司。这个公司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他们策划的“773恐怖系列”和“773悬念系列”小说,却在读者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一本“773”出现在大约6年前,这也是开内地恐怖文学先河的作品。到现在,“773”已经出了十几种作品,形成了数量稳定的读者群——换句话说,已经有很多读者冲着“773”的品牌买书了,这让他们策划的图书,每一本都有着不俗的市场表现。
  花青的另一个收获,是挖掘并推出了一批恐怖题材小说的创作者,如周德东、余以健、蔡骏、成刚、一枚糖果等。这些作者现在有的大红大紫,但初出茅庐,大多是从“773”开始。
  花青也尝试过爱情类或者励志类的书籍,但最终还是觉得恐怖类题材最顺手。这也促成“有容文化”成为内地第一家以策划恐怖题材为主的专业图书公司。花青还连续两年开了“类型文学研讨会”,探讨恐怖文学的理论,同时与姜昆的“鲲鹏网”合作,推出了“773恐怖文学”的网站,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搜寻作者。
  第二个人是周德东。此人可以说是内地恐怖文学最有名的首创者,写出过大量恐怖题材的作品,如《我遇见了我》、《三岔口》以及相当一批短小的故事。在写作的同时,他也在尝试办《胆小鬼》等刊物。李少红导演决定开拍《三岔口》,让周德东的名声达到了巅峰。这毕竟是内地恐怖题材作家首次被当红大导演相中。
  周德东的作品以营造恐怖氛围见长,但最终的结局揭晓,往往是人为而非鬼神,这是周德东的聪明所在,但也使得他受到了局限,有些结尾显得仓促或者牵强。最为可惜的是,周德东在最近一两年内创作的作品减少了,原因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办杂志上。
  第三个该提到的人叫莲蓬。当然这是网名。但他主持的天涯社区的“莲蓬鬼话”,确实拥有着难得的作者队伍、活跃的创作群体。难得的是这个栏目坚持了许多年,在这里涌现出的知名作者也很多。现在,很多成名的作家也在“莲蓬鬼话”上发表小说,这里也是图书公司和出版社的编辑搜罗作者的主要场所。
  莲蓬为人并不高调,多年来默默工作,维系着“鬼话”的生存。很多网友至今还搞不清楚他是男是女。他对新人的照顾与热心,对发贴者的平等态度,使很多人有勇气能继续写下去。这是恐怖题材创作的基础工作,不需要发出太大的声响。现在能肯定告诉大家的是,他是男的。
 
  二 一个陷阱——斯蒂芬金
  这些年恐怖文学的创作一直在不温不火地进行着,没有励志书青春书那样的风起云涌。但是到了去年,情况突然有了变化。
  接力出版社大力包装并推出了蔡骏的作品,获得了成功。这在悬幻传奇类书籍风行的2005年,显得十分另类。蔡骏的成功似乎刺激了一大批出版人,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图书了。
  新浪、搜狐等大的门户网站都陆续推出了与恐怖文学相关的论坛,新浪读书还在去年开始了原创文学大赛,其中也有恐怖作品一类。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如王干、兴安等人也相当关注恐怖文学的创作,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很多专业作家,如李西闽、丁天、余以健等,都投入到这个领域的创作中来,他们的作品水准都比较高,耐读且生动。
  出版社们则更加闻风而起,仅仅目前准备进入图书订货会的新书就有:红娘子著的《红缎》、花想容著的《手工美人》、苏京著的《人骨手镯》、吉振宇著的《鬼葬礼》以及一枚糖果的作品等等。这些人大多是在网上成名的,本身就拥有众多的读者,这似乎也给出版商们打了强心针。
  这类作品丰富了,也带出了疑问:究竟谁能算是精品呢?什么时候能有一部振聋发聩的大师级作品出现呢?
  评论家们觉得,恐怖题材的创作走到今天,应该有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出现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说法,叫“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
  这刚开始只不过是个比喻,其实是指呼唤一个那样的量级的人物。但这个说法被重复多了,自然有人掉入陷阱——真的拿作者和作品去跟斯蒂芬金去比较,仿佛这个美国作家成了一把标尺,至少是一个炒作的工具。
  其实,中国是永远出不了斯蒂芬金的。生存的环境不同,思维和文化也不同,怎么可能造就一个西方式的作家呢?就像美国人不可能造就日本式的“贞子”一样。中国的创作者,实际应该放弃功利的想法,甚至放弃模仿,在中国本土的文化土壤里寻找风格,写出自己的有鲜明特色的作品。出现大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三 此风非彼风
  诸多图书大张旗鼓地跟进,不由得又让人想起两个字“跟风”。
  但仔细琢磨这次的“恐怖文学”之风,和以往的风有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作者队伍。
  经过多年来的培育,恐怖文学的作者队伍实际上已经十分庞大,涌现出来的优良写手也层出不穷。这一批出书的作者,基本都有长时期的写作过程,作品也都不是应时而作的急就章,唯一较为陌生的吉振宇也是新浪原创大赛的“恐怖小说类”盟主。作者队伍在不知不觉
中成长起来,就像中国的乒乓球,基础建设好,获得成绩应该看成是收获。
  有趣的是,恐怖文学的作者队伍,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特色。比如步飞烟、麦洁、七根胡、一枚糖果、花想容、离等人,都是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女性。比较有趣的是,笔名鬼谷女的写手,据说是一对夫妻。很多人把这个名字和古代的“鬼谷子”联系在一起,而作者的本意,却是“硅谷”的谐音。他们人在美国。女性作者较多,也许与她们更加细腻敏感有关系,毕竟鬼怪悬念,女人操控起来更为容易。
  另一个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专业作家进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例如李西闽,多年前就开始了这类题材的创作,而且一直不间断。再比如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丁天,也在进行着创作,《脸》和《命犯桃花》已经完成,《玩偶迷咒》正在写作中。他们为这类题材的创作,带来了厚重的感觉。
  除了以上提到的人物之外,拥有相当多读者与影响的作者,还有裟椤双树、大袖遮天、天下霸唱、庄秦、玻璃唇、聊聊等等。这些人让写作队伍的“人才储备”相当丰厚,可以说,恐怖文学的创作,有可能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
  如果说恐怖文学的创作还有什么缺陷,那么就是在题材上度的把握应该更加准确。恐怖文学相当多的读者是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则是年轻人。面对这样的读者群,应该给他们呈现出更多的色彩,更广阔的背景,也让他们能从作品中得到更多的感悟。纯粹为吓人而写作的鬼故事,则可能被逐渐淘汰。毕竟“恐怖”只是手段,文学真正的目的还是醒世。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文学门类刚刚成型,出版者应该对这样的局面多爱惜。它毕竟凝聚了写手和编辑们的心血。除了要仔细甄别优秀作品,努力多出精品,最好不要在书封和宣传上给作者冠以“掌门人”、“大师”、“某某之王”的称号。大家都还年轻,有些承担不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