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我已很久不大读小说了,尤其是网络里的小说,因为每当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准备静下来阅读的时候,总是被那些迫不及待的宣泄暴露、毫不避讳的自我展览、声嘶力竭的浅薄叫嚣吓得心惊肉跳,让我不得不迅疾逃离,不得不在一种莫名的失落里再一次感到迷茫。于是,我将自己的关注和渴求转向传统媒体,决定哪怕是断绝零食放弃化妆品也不能放弃读一本好书。当我从书店里买来时下最火最红的名作准备慰藉一下饥渴已久的阅读欲望时,最后我也只是收获了与网络里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失望,贫愚、肤浅和粗糙似乎已经充斥在了每一个角落。我仿佛找不到文字构筑的心静如水的境界,仿佛找不到能让我忘却繁华与浮躁的心灵清净剂了。
一个清新的早晨,当我偶然点击新浪里一部参赛作品时,我突然找到了这样的一种感觉,这样的一种境界,这样的一种享受。这部小说就是吉振宇的《爱错今生》。读着小说,我久违的流畅清新的感觉瞬间流溢过我麻木得近乎颓废的心灵,那似乎是在久远的年代发生的故事是如此的亲切,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很淳朴的爱情故事,是当今狂躁而茫然的浮泛里严重缺失的情感故事。我被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了,自然流畅的叙述,平凡真实的人物,轻松随意而不乏精巧的结构,让我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享受,那贯穿着全文的波澜曲折的人物情感世界让人产生着强烈的共鸣,似乎那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似乎那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人物。雨歌在十一岁那年救了即将被老光棍子斜楞强奸的老师六姐郝云清,从此,这个大雨歌五岁的女孩子发誓长大后要嫁给这个男孩子……故事从此展开了,也从此让我们为主人公六姐郝云清的遭遇而流泪,为她茫然无助的爱情所担忧,为雨歌的对待爱情的茫然与无奈担忧……他真的会娶这个大他五的“姐姐”做自己的妻子么?六姐郝云清在雨歌十八岁那年穿上军装即将踏上北去列车的前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雨歌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她怀上了身孕……这个决定换来的却是她无尽的屈辱和痛苦。这是贯穿全书主线的一个焦点。还有那个有点顽皮自私的城市女孩儿春子,她很有自己的个性,默默的爱着秦雨歌,后来春子大学毕业后。她作为一个处级干部、党委书记的女儿,本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但她为了雨歌毅然返回了家乡,后来在一个深秋的早晨,在一片铺满落叶的白杨树林中,她哀伤的死在了秦雨歌的怀里……场景描写得让人心碎。这些人物让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亲近感,从而对生活产生出一种久违的亲近感,不再感到生活是那么的不可捉摸,激发了我们对生活的一种久违的热爱。
我看到了很多读者对这部小说的评论,都对主人公六姐郝云清表示着同情与关注,对春子的看法都不是很好。在小说连载过程中,有的读者竟在留言中写到:“千万不要写成雨歌最后娶了春子!”“雨歌应该像个男子汉!”“我被感动得落下泪……”等等。可以说,这是小说的成功之处,让读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共鸣。
今天,在网络文学刻意的繁华、艳丽与夸张里,我们的心灵已经走到了难以自述的死胡同,继续下去我们肯定没有前路可走。前面一定是虚无之后的空幻,是迷雾笼罩的深潭,我们在无法看清真实的恍然里一脚踏空,掉入意念的深渊而无力回返。我们需要一种很实际很让人动情的作品。
或许这个时代不需要真实和平凡,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什么是真实和平凡,甚至盲目地对平凡嗤之以鼻,或这部小说描述了真实和平凡,很多人对这部小说都非常的喜欢,觉得是这个嘈杂时代里的一缕清风,一丝绿意,但这部小说还在连载中,我们都很关注着故事的发展,希望作者不要给我们留下遗憾。
最后,我以自己第一次阅读这部小说的感觉来结束这段文字吧: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小说,流畅的语言以及所展示的时代背景,给我们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爱情的缩影。熟悉着那些人,那些事,跟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其充满真情实感的叙述和流畅无华语言表达。读着这样的小说,仿佛我们在回味着我们已经忘却了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