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访潘岙杨村囡节

(2015-06-28 20:15:47)
标签:

囡节

潘岙杨村

雷峰

天台

摄影

分类: 游记
       天台县雷峰乡最南端有个潘岙杨村,一直名不见径传。近年来村里出了一位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杨善福,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潘岙杨开始名扬台州市内外。潘岙杨村山清水秀,是拍摄风光的好地方;潘岙杨民风淳朴,又是拍摄人文的好去处,台州市内不少摄影家经常造访潘岙杨村,每每看到他们带回来的佳作,羡慕之余想着有机会也去造访一番。前不久,听说潘岙杨村本月28日要举办传统“囡节”,就惦记着要去拍拍,于是早早就约了市体育摄影协会几位会员届时一同前往潘岙杨。
http://s10/mw690/001eHJIegy6TqoPDFkl89&690
                                                       (潘岙杨村景色,手机拍摄)
       28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每年的这一天潘岙杨村都要举办传统的“囡节”,用普通话说就是女儿节。“囡节”是以女儿回娘家的形式,祖辈流传下来的家家户户自然约成的以女性为主体的节日,它在潘岙杨村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而且一直延续着,一代代地传承着。关于“囡节”的来历,据传有一户人家女儿出嫁后,在夫家生活很不理想,经常回娘家,父母劝她回夫家去,她却赖在娘家,不肯回夫家去。于是娘家决定择一个日子,好好招待女儿,然后打发她回夫家去。目前浙江省内只有衢州市万田乡和台州市雷峰乡有过“囡节”的习俗,雷峰乡潘岙杨村“囡节”已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15/mw690/001eHJIegy6TqoZzswC0e&690
                                            (潘岙杨村祠堂,右边这棵是千年娑婆树)
       今天是潘岙杨村举办“囡节”的日子,我与市体育摄影协会两位摄友一早就赶往潘岙杨。根据曾经去过潘岙杨的摄友介绍,从临海市白水洋镇走雷双线去潘岙杨村便捷不少,于是我们就驱车白水洋镇,经双楼再沿雷双线(即天台县雷峰乡至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楼的公路)前往潘岙杨村。
http://s4/mw690/001eHJIegy6Tqp7WXIL43&690
                                                       (雷双线临海境内的山景)
       从白水洋镇的双楼到潘岙杨要走20公里的盘山公路,这条公路据说是临海和天台交界两地村民集资出力修建的,这条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边界两地村民们的交通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农林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车子沿着雷双线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车窗外掠过的都是景,路途上我们多次停下车来拍摄难得一见的山峦美景。
http://s5/mw690/001eHJIegy6Tqpcz03244&690
                                                       (雷双线临海境内的山景)
       当我们的车子行驶到白水洋镇与雷峰乡交界附近的后里坑村时,公路上有一位女性老年村民招手示意请求搭车,我停下车来一问,原来她是赶往潘岙杨村参加“囡节”的,我们的车子有空位置便将她捎带上。这位女村民叫朱火妹,娘家原在天台雷峰乡王浪水库边上一个小自然村(该自然村后来因修建王浪水库被移民了),她出生于1949年,后来嫁到与潘岙杨村一山之隔的临海白水洋后里坑村,她今天是应嫁在潘岙杨村姐姐的邀请前去参加“囡节”的。朱火妹上了车,我们的车子就热闹起来了,两位摄友充当起了记者,边询问边拍摄,朱火妹也很健谈,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的家庭及修建雷双公路的经过。
http://s5/mw690/001eHJIegy6TqpgTRxW34&690
                                                     (雷双线临海境内的山景)
       过了分水岗,就是天台境内了,盘山公路下到底便是潘岙杨村。
http://s3/mw690/001eHJIegy6TqppowV402&690
                                                     (分水岗上的雷双线公路)
       上午8时许我们抵达了潘岙杨村,村中张灯结彩人声鼎沸非常热闹,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这比过年还要热闹。“囡节”放在村中的祠堂内举行,祠堂内外自然是人山人海,“囡囡”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充当陪衬的老爷们也络绎不绝。祠堂规模不是很大,我们到达时祠堂内已座无虚席,不少村民和来宾都云集在祠堂外的娑婆树下。这棵娑婆树据说已有上千年的树龄,它见证着潘岙杨的古今历史。
http://s9/mw690/001eHJIegy6TqpuzjhC38&690
                                                        (潘岙杨村祠堂)
       娑婆树旁设有一茶水站,免费向村民和宾客们提供茶水,两位女村民不停地往一次性茶杯中倒茶水,忙前忙后地招呼村民和宾客们喝茶,竭尽地主之宜。
http://s9/mw690/001eHJIegy6TqpII1mga8&690
http://s4/mw690/001eHJIegy6TqpJN3sT33&690
                                                        (茶水站的两位女村民)
       由于祠堂内太拥挤,加上里面太闷热,我进去转了一下就出来了,没有站在里面拍摄“囡节”的开节仪式和文艺演出,而是在祠堂外转悠,抓拍一些人文镜头。后来又到了三户村里指定做馒头的村民家拍摄做馒头,可惜的是这几户村民家或馒头已经做毕或场面太小,结果都没拍成。
http://s5/mw690/001eHJIegy6TqpPTlXK24&690
http://s11/mw690/001eHJIegy6TqpQUDV0ca&690
                                                     (祠堂内举行“囡节”活动的现场)
       “囡节”的主角是村中的“囡囡”们,一年一度回相聚,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语,这祠堂内外皆是“囡囡”们叽叽喳喳的声音,摄者的相机自然也寻着这叽叽喳喳的声音而去,镜头在眼睛的支配下当然是有选择地拍摄。
http://s9/mw690/001eHJIegy6TqqhjoTu08&690
http://s16/mw690/001eHJIegy6TqqhRc0T8f&690
http://s15/mw690/001eHJIegy6Tqqisuce6e&690
http://s14/mw690/001eHJIegy6Tqqjbz6Bbd&690
http://s9/mw690/001eHJIegy6TqqktIZWc8&690
http://s15/mw690/001eHJIegy6Tqqluafkfe&690
http://s13/mw690/001eHJIegy6Tqqn7lFi4c&690
http://s16/mw690/001eHJIegy6Tqqo3jxd7f&690
http://s4/mw690/001eHJIegy6TqqoMAufa3&690
http://s4/mw690/001eHJIegy6TqqpCqWvb3&690
                                                        (潘岙杨村的“囡囡”们)
        “囡节”隆重,宾客众多,按照村中习俗,“囡节”期间村里不招待“囡囡”们,只招待外地来的宾客。据说,村里中午安排做800斤面粉的馒头招待外地宾客。外地宾客就餐每人两个馒头、一碗猪肚茭白黑木耳羹外加三块红烧肉。800斤面粉做馒头我们没有看到,这就餐倒是体验了一番,不过宾客要多吃也是允许的,只是这馒头两个下肚就撑住了。
http://s14/mw690/001eHJIegy6TqqzRXyJ9d&690
http://s6/mw690/001eHJIegy6TqqyfUHzd5&690
                                                            (备餐中的村民们)
       午后,山里的潘岙杨村气温与山外没有大的区别,同样是酷暑难忍,于是我们没有在村中继续停留,也没有走北线出雷峰乡,而是原路返回,上午路遇的乘客自然也将她带回了里后坑村,然后一路顺利地回到了椒江,结束了造访潘岙杨村囡节之行。
http://s9/mw690/001eHJIegy6TqqFE2AEf8&690
                                                        (潘岙杨村的公交车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