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城市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市民抱怨“菜市场去哪儿?”

(2019-11-01 18:09:19)

[导读与思考:考很多市民都有逛菜市场的习惯,可是越是繁华的城市,传统的菜市场越来越少......]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美食家蔡澜先生,经常到内地各城市去旅行,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喜欢到当地的菜市场去逛一下。在他看来新鲜的瓜果会笑,卖菜小贩就是一本本生动专业的烹饪书。但是未来的几年内,估计蔡先生会越来越失望。

因为目前中国大陆很多地方的菜市场正在慢慢消失。比如在北京,过去的两年里,北京市就升级改造了43个菜市场,疏解清退了25个。曾经并称为四大菜市的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和朝内菜市场都相继关闭或者迁移了。有数据显示,传统菜市场在生鲜销售额的占比,已经由2012年的7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55%。而在北上广深这些中心城市,它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一半以下。

 

大城市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市民抱怨“菜市场去哪儿?”

大城市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市民抱怨“菜市场去哪儿?”

那么传统菜市场消失之后,我们要去哪里买菜呢?

------是生鲜电商吗?

在这个消退的市场背后,却看到了另外一个新型的市场的出现,那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生鲜赛道。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管自己叫生鲜电商。在过去的4年里,生鲜电商的融资额已经超过了400亿人民币,仅仅2018年,就融资了51亿元。从2016年到2018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去年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预计今年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

这些替代传统菜市场的生鲜电商,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运营模式。

一种是生鲜即食到家模式。主要在一线城市普及,最大的特点是生鲜电商设置了前置仓,总部大仓只需要对门店供货储存,这些门店的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库存的生鲜商品1500种左右,覆盖周围的3公里范围。保证消费者在下单后的一个小时就能收到新鲜的食材。目前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超过1500家,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数量超过340家,另外盒马鲜生的门店数量也突破了150家。

第二种模式是社区生鲜团购模式。主打的是二线到四线城市,平台和社区商铺在线上展示团购商品,居民在线上下单,即可去线下提货。目前有一个叫钱大妈的社区生鲜品牌,它的门店数量超过了1000家,生鲜传奇和康品汇等公司也相继突破了100多家门店,此外拼多多等电商和生鲜巨头,也纷纷涉足到了目前的社区团购。

 

大城市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市民抱怨“菜市场去哪儿?”

大城市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市民抱怨“菜市场去哪儿?”

大城市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市民抱怨“菜市场去哪儿?”

除了这两种主力模式,还有很多新的探索正在发生,比如:它向用户提供一份在线食谱,代替用户到超市选购食材并寄到家里,用户按照所给的菜谱说明,在半个小时内就能做好一顿饭。

农副产品和生鲜食品的在线化,是一个全球电商都很难攻克的门类,美国在十多年前就有很多类似的创业企业,但是到今天没有一家跑到独角兽的门槛。而在中国市场,由于在线支付和最后一公里的快递业务以及冷链供应链的成熟,使得中国的生鲜电商跑到了全球各国的前列,它也让一个原本非常传统的产业——菜市场越来越性感起来。今年以来,农副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这在另外一方面也推动了渠道的全新变革。

      尽管美食家蔡澜先生爱逛菜市场的好习惯,很可能没有办法保持下去了......

      编后思考:现代化大都市在加速“消灭”传统的菜市场,并不等于市民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在欧美日发达国家及香港的大城市,都存在一些传统形态的菜市场,因为这是给一个城市的普通市民准备的“福利”。而日本的一些菜市场,已经演变为特色旅游消费区,比如在北海道的海边菜市场,可以买到最便宜最新鲜的海鲜,还能就地加工。因此,中国的城市化模式,很多时候有太多的人为捏造的痕迹,受功利主义的趋势,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更多精彩阅读渠道如下:

       

大城市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市民抱怨“菜市场去哪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