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现在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全球化正在深刻改变着战后形成的全球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面向未来的新的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各个主权国家及各大跨国财团的国际角色和职能也随之调整,这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和大财团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面向未来的、不得不依附于实体经济和网络科技生存发展的金融企业,也将发生深刻的调整和演变。
由于面向未来的全球产业布局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特征,而且形形色色的机构和财团,对于金融产品的诉求方式和诉求效率也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传统的金融资本的扎堆效应会越来越弱。因此,传统意义的所谓“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或将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与未来实体经济布局形态及其产业特征相适应的、与新的国际分工角色相一致的区域金融中心,而且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态及业务结构也将与传统意义的金融机构大不一样。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其在本国的生产、服务及与本国的金融业的关系,已经大大低于其海外的生产、服务规模,并且与海外金融机构的关系日趋紧密,同样其对海外的有形和无形贡献,也大大超过对本土的贡献。再比如,为了维持华尔街的繁荣,到美国上市的海外公司会越来越多,但这些海外公司从华尔街融资后,其生产、服务和贡献,并不在美国,这类上市公司并没有为解决美国就业做出贡献,如果没有更多的货币泡沫注入到华尔街参与投机炒作,资本市场的泡沫到一定时候必然破灭。
正因为如此,伦敦、纽约、香港等全球性金融中心的体量规模和业务增长会徘徊不前或者逐渐下滑。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上海等地,却仍然以行政性策略和思维,鼎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这显然是一种虚伪的功利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资本市场,区域金融中心将取代全球金融中心。对中国而言,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应当根据中国整个产业经济在全球分工中的角色及在本国的布局状况,形成不同金融业态及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并据此打造面向未来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而香港则可以把身价“降低”为服务于东亚及珠三角的区域金融中心。
公众微信平台号:QQ:282087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