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背水手_143
马背水手_14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0
  • 关注人气:8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甸时光:初沐蒲甘(Bagan)落日辉煌

(2010-01-12 18:54:42)
标签:

旅游

马背水手

缅甸

摄影

原创

蒲甘

落日

分类: 亚洲见闻

    “如果你把所有欧洲中世纪的教堂置于曼哈顿岛上,你就会对蒲甘平原上拥挤的寺庙景象有所了解”。这句话,诱惑了我很长的时间。那如同雨后竹笋一般密布立于丛林的寺庙塔林,如梦幻境,让我向往。

    规模宏大的缅甸蒲甘塔寺群,占地42平方公里,蒲甘寺庙大多建于公元800年或者更早的年代,共有4400座,这使蒲甘甚至有了与吴哥窟争夺东南亚最引人注目景点的可能。很多人行走缅甸,就是以蒲甘为最终目的地的。我,其实也是把蒲甘作为我缅甸之行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实理解蒲甘的重要性,除了景点的独特和不可替代以外,作为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相当兴趣的人,是不能忽视两个方面的。一是对缅甸这个国家而言,创建于1044年而最终灭亡于1287年元军入侵的蒲甘王朝,是缅甸这个国家民族历史的原点,如同秦汉时期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二是对于佛教自印度创立后的传播发展而言,东进中国的线路沿着大乘佛教方向发展并及日韩,南传佛教入缅甸沿着小乘佛教方向发展,而蒲甘则被公认是小乘上座部佛教在中南半岛传播最早和最重要的基地。这种小乘上座部佛教在蒲甘王朝与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近几年,就觉得,如果想要深刻理解人类的存在,必须去了解几个主要文明体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这必然就不能回避几大宗教作为文化骨架的作用。而出于对东方民族的了解,我开始如了解任何其它哲学思想一样去了解佛学思想,并惊异于这本来唯一无神的、充满质朴生命智慧的哲学体系如何被世俗化成求拜的宗教。也基于对佛教的新的认知,我必须承认,蒲甘对于我是有特别魅力的。
http://s15/middle/43892cd4t7cf5aadf9f6e&690

(图1)

    12月12日,凌晨4点半,向机场狂奔。不知道缅甸的乘机规矩,生怕出什么篓子。进入小小的候机厅,买了水和面包狂啃。没有电子指示牌,必须认真盯着某个工作人员出来喊叫的航班号。少刻,抱着无比英勇的气概,终于登上我这辈子所坐过的最小飞机。一个小时后到达蒲甘。

    其实从仰光到蒲甘是可以坐汽车的,不过缅甸的汽车太慢了,二百公里左右可能需要你一天一夜。对于我这种时间严重匮乏之人,只能选择占时间最少的交通方式。

    蒲甘机场很小,没有班车,只能打车。5000介,不讲价。于是被一条龙地送到了娘乌镇的某酒店。我看瑞西光塔就在酒店对面数百米处,觉得还是一个不错的位置,同时也不想在酒店上花太多时间,于是在这个酒店挑了上等房,带院子的那种,住了下来。

    乖乖,从北京带来、一路困扰我的感冒乏力症状,居然在到达蒲甘后似乎消失了。初步感觉,这个地方,也许是有些灵气。

    简单翻看地图,整个蒲甘区内有良乌、旧蒲甘、明卡巴 (Myinkaba) 、新蒲甘以及其他各镇,涉及到好几个方向。初来行走线路不熟悉,正好看见酒店门口有马车,于是上前侃价。10美元加3000介,直到黄昏日落。于是我跳上马车,兴致冲冲地开始了在蒲甘的第一天行程。 

    马车师傅黑黑的,绝对不是缅甸人典型的瘦小,而是颇为壮实。于是我们一边聊着天,扯着家常,一边沿着娘乌到旧蒲甘的主干道,慢悠悠地溜达。很少坐马车,看路边风光掠过,僧侣走过,觉得很有浪漫轻松之心境。

初见蒲甘,是让人兴奋的。一目远望,各种塔寺遍布原野,沉默无语地,显着历经岁月的沧桑,以及信仰的孤独与坚持。

http://s15/middle/43892cd4t7cf5b2f6561e&690
                                             (图2) 

    离开娘乌镇不远,马车就向右拐入编号为2012的景点。在这里居然遇到了来自昆明的一对小夫妇,以及一位独自旅行的新加坡男士。远远听见有人说话,仔细一辨认居然是中国话。当然不能放弃难得的复习中国话的机会,于是凑上去。人在旅途,总是有一些简单的缘分,当人和人之间无欲无求无利害计较时,相处总是变得快乐而从容。后来我在曼德勒的乌本桥又遇到了这对昆明夫妇。

http://s2/middle/43892cd4t7cf5aabc7f61&690

                            (图3,远处是伊洛瓦底江)

    然后我慢悠悠地逛寺庙。蒲甘的寺庙太多,多得超出想象,多得感觉寺庙就是蒲甘的一种易生植物,而我来到这里的季节似乎正是他们生长的季节。这种随处可见,让你目不暇接。为此,我拍了无数的照片,而在整理图片的时候,最大的苦恼,却是因为照片的取舍。也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我只能根据文字展开的逻辑,拣出其中相关的部分放上来。

http://s11/middle/43892cd4t7cf5b4a5b52a&690
                                           (图4)

    悉隆敏罗塔寺(Hti-lo-min-lo Pahto)无论如何是要记上一笔的。这是一座金字塔式的寺庙,复杂造型,气势威武,让人敬畏,让人爱恋,让人小心翼翼地试图亲近。只要行走在娘乌到旧蒲甘的主干道上,是很难错过的。下图是寺庙入口处的工艺品摊。我觉得明暗对比,很有意思。

http://s4/middle/43892cd4t7cf5aad74183&690 

                               (图5:悉隆敏罗塔寺入口处)

    Shwe-leik-too也是必须要提及的。我要命一般喜欢这个寺庙。后面有不少照片或远或近都能看见它。

http://s10/middle/43892cd4t7cf5b6aad899&690
                               (图6)

    在这个叫做Alo-pyi group的寺庙群,我简单逡巡,却在意于远处乱草丛生的灌木深处,我执着涉足而走去,看到杂草丛生之地一个几乎被无人关注的不知名寺庙。庙中供奉有佛,佛的右手指地,左手置于左脚上,应该是“触地印”加“定印”的组合,是一种成道相。而让我惊异的是,如此丛林深入荒野之地,却有如此平和乃至透着拙气的造像。我感觉到了,因此在内心唤起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http://s2/middle/43892cd4t7cf5aab88551&690

                     (图7:杂草深处的信仰)

    日头当午,在马车师傅的推荐下,我们在阿难达寺庙西门附近,终于吃上了正宗的缅甸菜,3000介,丰富近乎奢侈,牛猪鸡三种肉菜,煎鱼、各种蔬菜,等等,按照缅甸正宗的地方风味精致地做出来,味道相当可口。店家是一家数口,面目端详和蔼,14种菜,任何一种不等你吃完,就过来给你加上,以至于最终满足到肚撑。结帐,准备走人,不想马上就上来一盘香蕉,一罐糖食,一盒小点,小点又分为三类,装在精美的竹漆盒中。

    这顿缅甸餐给我留下了太美好的记忆,以至于后来自己又骑车前来。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店家本分没有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实提供了价廉但地道正宗且精致的本地餐。

    水足饭饱,便向阿难达寺(Amanda Pahto)走去。这质朴中透着优雅的阿难达,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有人说,阿难达是蒲甘的灵魂,也有人几次来到蒲甘甚至只为重游阿难达。在蒲甘,我也是几次前往阿难达,仔细体会碾磨感受,而回来后我愿意在后面专门用一篇文字来表述它,由此在这里便不多说。

    从阿难达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夕阳已近。蒲甘的日落是很有名气的,一天的大戏就要开演,于是跳上马车,吩咐车夫带我去一个适合拍日落的地方。

   师傅于是沿着主路走了十来分钟,便向右拐如田野小道,然后持续向里,完全避开大路和游客。此时,阳光已斜,光线已经开始富于表现力,而东方的天空,云层压低,展开美丽的画卷。马车走过,经过一齐马车高的庄稼地,远望,阳光斜洒,明暗不一,构成富于韵味的对比。
http://s10/middle/43892cd4t7cf5dd8444d9&690
                                    (图8:原野深处)

    而站在原野村庄,向任何一个方向望去,都无可避免地看见一个、一群塔寺,在那里孤独而倔强地存在着,我们甚至不知道大多数塔寺的名字,只觉得沉默千年后不断的呐喊,隔空逼来。

http://s8/middle/43892cd4t7cf5bc285517&690 

                                 (图9)

    马车终于在中央平原的某个地方停下,在地图上,这是大约位于娘乌与旧蒲甘之间的某片田野中,大致接近Shwe-leik-too这个寺庙。那里有一个废弃的寺庙,在顶上有一个宽大平台。

    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可以远远清晰地看见旧蒲甘王城最高的达宾纽寺以及最重要的阿难达寺。而身后和左右两侧,则可以看到无边热带丛林原野,以及原野中丛生的塔寺。

    这个平台是在太难找到了,估计也只有本地人和摄影爱好者可以找到。

    我登上平台顶,西边已经接近落日,但光线还比较强烈。远处的达宾纽寺以及阿难达寺隐约中有着轮廓的身影,而近处的丛林,则在逆光的效果下,或明或暗,显出迷梦般的魅力。我拍下照片,试图感受到逆光的美。

http://s8/middle/43892cd4t7cf5bc4ec0e7&690

                                           (图10)

    而远远的南边,则似乎有无法计数的塔寺,沐浴在夕阳金黄的阳光中,反复在佛光中焕发了容颜,仿佛坚硬的砖石在光线的怜爱抚慰中,得到了生命的灵气。

    而其中的塔尖上,似乎有游人在爬动。我用长焦拉近,看到了那些和我同样目的的人。只是此刻,他们看风景,却成为我的风景。后来几天骑自行车闲逛,才发觉那个塔群,就是苏拉玛尼(Sulamani),一个适合看日出日落的地方。 

http://s14/middle/43892cd4t7cf5bc27b74d&690

                                    (图11:苏拉玛尼)

    而再转身望东南方向,在夕阳的侧顺光的表现下,如同整个原野如同燃烧。这种燃烧感,让我惊叹,并折服于这阳光与万物的交融。

http://s10/middle/43892cd4t7cf5bc202cc9&690

                                (图12:静静的燃烧a)

    平台上后来上来了一对意大利情侣,浪漫在夕阳的光线中弥漫,也写在他们脸上。看他们的脸沐浴在夕阳中,感受着人类纯真的情感,感觉到此刻,无论慈悲喜舍,无论聚散离合,都成为天地间的一束光,似乎永恒却必随时间消逝;或成为林间一棵草,似乎生命渺小短暂,却用所有的存在方式感受天地精灵。

    我走上前去,向男士借个火,点上一支烟。意大利帅哥抓住机会和我开上了玩笑。我们在夕阳的映射下,似乎精神奕奕,互相看着对方脸上的快乐。光线装饰万物,而我们也是万物之一,落日辉煌,装饰了我们的快乐,也装饰了我们的内心。

http://s15/middle/43892cd4t7cf5bc35422e&690

                                     (图13:静静的燃烧b)

    光线渐渐弱下来,前景与背景光线对比的减弱,可以正向面对落日开始拍摄了。于是掏出背在背上一整天的三脚架,架起来。落日并不好拍,感觉前后景的平衡,其实比较难把握。我试着,一点一滴地,感受着这种相对的层次和光线变化。

    我无法抑制自己想要抓住这绝美片刻的冲动。在落日的辉煌下,那种珍惜这美好时光的冲动,如同对于自己短暂生命的感悟。我似乎可以坐在这里,便和这丛林中任何一颗树一般,凝固成永恒的影子,然后,然后,等待明日的第一缕阳光来将我融化并重新唤醒。

http://s5/middle/43892cd4t7cf5e36e5ec4&690
                                     (图14)

    据说,蒲甘的落日,是东南亚最美的落日。而我,在蒲甘一个废弃的平台上,第一次感受到它,并似乎认可了这一点。我知道那是浓烈的,浓烈得可以融化自己的身躯;浓烈得淹没心灵;浓烈得抽离了所有悲欢离合,只剩下静静的感受,静静的沉浸。

    在我们所有的语言中,大多数时候都包含着“我”或者“你”这样的界定,那是我们内心自我的存在。因为这种自我的存在,我们有六根感受下的得失、取舍和权衡,而在这样的落日下,那种自我的存在被抽离了,只化为天边一丝云彩,安详恬淡地注视着万物,看斗转星移,品来去从容。

    在这个时候,我大致是明白,无论在小乘里的“无我有法”,还是在大乘里的“无我无法”,都消失了自我,渺小生命因为化入如同日起月落一般的自然存在,而如同万物一般永恒。
http://s15/middle/43892cd4t7cf5e672c86e&690
                                  (图15:落日蒲甘)

    待得拍完落日,天色很快黑尽。远处,达宾纽寺和阿难达寺,都点燃了夜晚的灯光。而夕阳落去,云彩尚存其曾经浓烈走过的痕迹。我拍下他们,带着一丝怅惘,感觉时光走过,夜色来临,感觉轮回一般的消逝,并等待着未知的初升。

http://s1/middle/43892cd4t7cf5e662b470&690

                                       (图16:夜色蒲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