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戚宝华先生对江苏高考新方案的三个期待

(2018-07-25 11:16:38)
标签:

江苏高考方案

戚宝华

分类: 中國高考

对江苏高考新方案的三个期待

——关于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2

戚宝华

在我国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可以想见,公平与质量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必须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招生考试作为制度性的设计,在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

近三十年,江苏高考方案进行了六次改变:1994~1999年:“3+2“模式,即:语数外+政、史/理、化; 2000~2001年:”3+x“模式,即: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2002年:“3+X”模式,即:语数外+大综合; 2003~2007年:“3+1+1”模式,即: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中的任意两门;2008~2020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即:语数外+两门选修(其余四门必修);2020~“3+3”模式,具体方案正在修订完善之中。

当然,高考方案的改变,有很多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高考方案,给高中教育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灾难。之所以是灾难,是因为高考结构的不稳定,必然造成了课程结构的不稳定;而课程结构的不稳定,也必将造成人才结构的不稳定。我们有一种担心,江苏籍的学生在未来三十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逐渐丧失。

2004年起,江苏启动独立命题,一直至今。有一组数据,2014年,分省命题与全国命题分别是161520152016年,上述数据变化为526(其中:5是指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江苏等省市自治区)。也就是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加入全国命题的行列。事实上,2004年江苏进行独立命题,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不利影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失去了江苏籍考生与全国考生进行比较的机会与平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对江苏高中教育质量的评估,完全是闭关自守、自说自话。对江苏未来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缺乏实证性研究与大数据分析,正因为如此,现在的高中教育问题不明、方向不清、发展不力。

自去年起,全国实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质量监测,可以知道江苏的义务教育在全国这个坐标系中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明确今后一阶段,江苏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因为,现在的义务教育还基本处于一个保障阶段,即:学校规划布局、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三大硬件建设。当这些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学校的发展将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对于大学的教育质量,这个我们不用担心,985学校、211工程、双一流学科,等等,大学自有排名,我们虽然不要求高校排名,但高校应该有自己的办学追求。而处于中间状态的高中教育,如何进行评估?

高中教育质量有很多指标,但学业质量是一个关键性、重要性和核心性指标。而大规模、全样本测试,是对一个地区高中教育质量最直接的评估。所以,从这一重要意义上讲,对于江苏而言,我们必须回归,回归到全国命题上来,这对我们江苏考生是一个福音,这对我们江苏高中是一个福音,这对我们江苏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个福音。因为,出走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必须要回家。因此,我们对江苏高考新方案的第一个期待就是使用全国试卷。

使用全国试卷,还有其他两个原因,一是江苏高考命题的质量和水平比较低下。2004年起,江苏开始独立命题,由于江苏区域的限制,各学科仅有的命题专家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人,因此,每年高考命题人员的可选择的余地是非常之小的,再加上其他原因,所以,近些年来各学科命题的稳定性是很难控制的,左右摇摆的非常厉害。

从常理上讲,江苏高考命题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各学科应该形成了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流程、工作要求等等,应该对每一年高考试题都有一份分析报告,并依此报告更好地指导当前各学科的备考工作,应该将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进一步固化,并以成果的形式进行发布。可惜的是,在各学科的备考中,教师和学生所能拿到的只有两本册子,一是考试说明,另一是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仅此而已。显然,这两本册子是不能更好满足师生备考工作的,有悖于导向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基层学校进行高三化学备考工作时,经常参阅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高考化学测量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在这本书中,不仅仅介绍了高考测量的基本理论、内容、要求,还介绍了高考试卷的设计与编制;更让我们基层教师受用的就是对若干年来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试题命题意图解题思路难易程度答案。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这样分析,从而有利于教师对高考试题有了更高层面上的理解。

另一原因就是,正因为江苏高考独立命题,从而将江苏与其他使用全国试题的省份割裂开来,江苏高中与其他省份高中之间的交流则逐渐减少,因为使用全国命题毕竟是一个非常好的纽带与联系,长期以往,江苏的高中只能是自己玩,我们带不了别人,别人也不带我们,最终的结局只能是阻碍江苏高中事业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们一行十余人去参观学习了华师大二附中、杭州二中这两所全国顶尖高中。在交流中,有两则信息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一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这所学院是浙大的王牌学院,该学院以理科见长,每年这所学院都要淘汰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江苏籍考生占据较大的比例。另一是,这些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江苏投放的招生计划越来越少,这跟往年有着较大的反差,往年除了既定的招生计划外,由于江苏生源质量高还要追加计划。原因在哪里呢?清华、北大对全国各地考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跟踪调研和分析,原来江苏考生基本上在全国处于前三位,现在基本上在五六位。

今年4月份,教育部阳光高考上公示了2016年具有保送生资格的考生名单,其中有关于《国际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员名单》的公示,这份名单不仅仅是考生、家长,更有众多中学、老师和教育行政部门都会重点关注。

本次统计仅提取阳光高考公示的2016年国际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员名单,高二、高一阶段获得保送资格的人数暂未列入统计。2016年获得国际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资格考生(高三考生)共有共有221人。其中:江苏只有5人,占比2.26%,南师附中2人,南外、常州中学、淮阴中学各1人,位列全国第15位。入围人数最多的省份为湖南省,共计32人,占五大学科国家集训队总人数的14.8%;其次为浙江省27人,占比12.22%;湖北省22人,占比9.95%%,河北省20人,占比9.05%。北京市和河南省分别有1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四川省和吉林省分别1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

通常对于各省市、各中学而言,每年进入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学生的多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省、该校在学科奥赛方面以及教育方面的实力水平,尤其是学科特长生的整体水平。不仅仅2016年,其实这么多年来,江苏学科的奥赛成绩和水平在全国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学科奥赛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讲,反映了各省最优秀高中学生的PK水平。江苏这样水平,让人不禁担忧未来中国甚至是全球有多少江苏学子的身影,倘若看不到或者较少看到,这不是我们搞教育的一大罪过吗?这样的罪过,真是罪不可赦啊!

另外,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来江苏省高分段的学生,女生占据较大的比例,男生则出现了危机,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男生究竟怎么啦?我们的男生究竟怎么啦,这要问一问我们江苏省的高考方案。目前,江苏高考方案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在这里,综合素质评价并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因为根本无操作的可能性。学业水平测试分为4门必修科目+2门选修科目。前者见1A1分(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A),4A5分。后者只需要等级(前5%A+,前10%A,前50%B,前90%C),但不计入总分,高校录取需要参照。

正因为高考这样的方案以及每所学校趋利的思想,选择理化组合的考生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一些老牌重点高中甚至不开理化组合,原因很简单,选择理化组合的学生无疑是学习能力最强的,由于这样一种百分制,谁愿意去做这个分母呢?另外选修课程正常的课时也不能得到保证,因为选修学科只需要1B1C就可以上本科。所以,选科只是起到了辅助性作用。因为这样一来,学校和学生就将压在了语数外三门学科上。这三门学科的总分,在高考录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这三门中有两门是文科,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男生究竟怎么啦?学科竞赛怎么下来啦?

从学理上讲,有着怎样的课程方案,就有着怎样的课程结构;有着怎样的课程结构,就有着怎样的教学结构;有着怎样的教学结构,就有着怎样的考试结构;有着怎样的考试结构,就有着怎样的人才结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历来的考试文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所以,不是课程方案决定人才结构,而是高考方案决定人才结构。因此,我们对高考新方案的第二个期待尽可能让更多的选修学科计入总分。

最近,浙江的学业水平考试,搞得沸沸扬扬。浙江高考的方案,从理性的角度讲,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甚至可以选择两次考试,以自己满意的成绩为准,这无可厚非,而且更为人性。但是从现实的角度讲,从人趋利性和排他性的角度讲,更多的选择、更为的人性则成了一种灾难。难怪,有浙江校长说,原来学生只有一年高考,现在学生有了两年半的高考。似乎,学生已进入高中,就在准备高考。学生还来不及享受青春带给他们的快乐,两年半的高考给他们带来的则是更多的痛苦与煎熬。

事实上,从2008年起,江苏高考新方案实施,高中学校这有三种不同的教学形态:一是教学节奏快的高一;二是打着季节工的高二;三是培养刷题者的高三。广大高中学校,基本上都有这种现象:老师不愿做班主任;选科教师不愿带高二愿意带高三;数学老师情愿带高三一个班也不愿带高一两个班。江苏高考方案,给广大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高中学校总的编制一定的情况下,各学科的结构配备失衡,严重制约了选修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这样的一种结构,这需要学校若干年才能消解掉。所以,要搞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中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对江苏高考新方案的第三个期待就是学业考和高考放在高三,尽可能使学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让学生更多享受到青春的欢乐和成长的喜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21f1b0102wsbt.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