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

标签:
育儿创意泥儿童成长儿童画教育艺术绘画 |
分类: 小甘甘的宝盒 |
从闺女第一次拿起笔涂鸦开始,她画出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自由的。我们很少对她的画指手划脚,说这样画不对,应该怎样怎样……也不会让她描绘简笔画并评判象不象的问题。反而是对她信手涂画的“大作”都表示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以至于家里的墙上、门上、甚至是爸爸的肚皮上都经常被她画得乱七八糟。本来有孩子的家里就会乱得象个”窝”,对于这一点我们顺其自然——肚皮脏了可以洗,墙和门可以重刷,却以此换来了小甘甘大胆、自信的线条和人生最初的自由和快乐,是不是很值得呢?
http://s3/bmiddle/43841f0ft97759ff4e422&690
(惨不忍睹的门就不能放大看了,呵呵!当然也可以在墙上贴张大一点的纸,主要是能让孩子体验“
没有界限”的“大气”感觉)
小甘甘对涂涂画画和做小手工的兴趣一直没有消退过,这是她最能专注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事情了。和她一起剪纸贴画、捏泥、画小故事……是我们非常快乐的亲子时光。
http://s12/bmiddle/43841f0ft976bfd1af41b&690
(其中最大的那张小女孩和两个小人儿的作品是小甘甘3岁时捏的,一直当宝贝收藏着)
http://s2/bmiddle/43841f0ft9761f2e84991&690
(左边是小甘甘先捏的右边是我后跟她学着捏的,象不象一对母子)
http://s5/bmiddle/43841f0ft976c89f6f734&690
http://s11/bmiddle/43841f0ft976a346102ca&690
http://s15/bmiddle/43841f0ft97630d2b407e&690
(小甘甘小时候的画)
有时想想为什么儿童画总能让人联想到大师的作品,也经常有人会说“孩子就是大师”。那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长大了画的画又变为平庸了呢?仔细想想这就是“有”和“无”的关系,所谓大师就是能将“有”和“无"完美结合的人,这里的“有”是指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广博的知识以及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这里的“无”则是指如儿童一般纯净的心地和独特的视角及想象力、好奇心……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就有了“家”和“匠”的区别,同时也是艺术与技术的区别。
http://s12/bmiddle/43841f0ft758a9e59fd5b&690
(小甘甘小时侯的画)
儿童最初都有着这个“无”,所以很象大师,因此在她的学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这珍贵的特性,不要用糟糕和无知的眼光加以破坏。有的孩子一开始本来能画出自己的心灵之作,可往往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而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这就有了某些美术培训班里如出一辙的绘画作品——孩子们用越来越复杂的黑白线条争相来表现自己日趋“娴熟”的技法,用坐宇宙飞船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以期待获得老师的表扬。可是这样画下去是不是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了呢?艺术应该是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在歌唱,是让人看着会感动,听了会陶醉的“东西”,即使一张纸上你只画了一个苹果,只要你是带着真诚和爱把它画出来,那它就是美的。
http://s7/bmiddle/43841f0ft976ac21d20e6&690
http://s8/bmiddle/43841f0ft97696d680bf7&690
http://s10/bmiddle/43841f0ft976b4438b439&690
(上面那个草莓兔和小象柚子,对了还有那个小甘甘蜗牛,是我们和小甘甘一起玩的成果。
下面左右这两张分别是她用粉笔、彩笔还有蔬菜摆的小人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