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标签:
大摄会老枪摄影视觉前期后期城市深圳风光hdr柯达 |
分类: 老枪摄影随笔 |
P1:鹏城风云——城市记忆
不要以为这是旧社会,这是我前不久在深圳最繁华的地段华强北拍摄的。
采用500万像素的柯达Z7950小DC,后期使用HDR滤镜(下面会介绍)。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热衷于摄影的朋友们,对“前期”和“后期”这两个词汇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前期,主要是指拍摄,当然化妆、造型、灯光也属于它的范畴。
后期,在胶片时代是指暗房技术,很好理解。
随着数码技术的日益发展,后期的概念也逐渐模糊起来,
数码摄影中哪怕是最简单的后期,在胶片时代都是高难度的技术。
例如我的佳能20D数码相机中,就有饱和度、锐度、亮度等本属于后期的设置。
更有趣的是,前不久去了一趟摄影器材店,
发现许多业余级数码相机推出了例如背景虚化,反转片,老照片等一大堆令人瞠目结舌的功能,
老枪惊觉——“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随后,我用小光圈测试了一下背景虚化功能,效果竟是出乎意料的好!
今天的前期几乎取代了传统胶片需要用滤镜才能完成,或者根本就无法完成的特效……
那么,这些后期技术的前移,究竟算前期还是后期呢?
我们究竟应该推崇前期还是后期又如何学习前期和后期?
且听老枪给您慢慢道来……
P2:鹏城风云——喧宾夺主
站在车公庙的人行天桥上东望被喻为深圳地标之一的深南大道。
正如1913年徕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135相机时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相机制造能够达到极致一样,
被喻为数码相机之父的柯达工程师塞尚在197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数码相机时,
也绝对不会想到仅仅过了30余年,数码相机就从1万像素猛增到今天的4.16亿像素。
当我20年前在暗房中放大黑白照片时,
完全没有想到10余年后的反转片通过电子分色可以进入电脑编辑;
而当我几年前购买500万像素的家用数码相机时,
也绝对没有想到今天1000万像素以下的相机几乎无人问津……
或许有朋友会问,咱不是说“前期”和“后期”嘛,怎么扯到相机发展史上啦?
其实不然,我们谈论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忽略它宏观的时代背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今天用相机直接拍摄的所谓前期作品,在20年前很可能是一幅经典的后期典范,
在摄影器材后期功能前期化趋势的推动下,今天的后期典范成为明日的前期杰作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换言之,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前期和后期的问题,也终将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而烟消云散。
P3鹏城风云——商报路上的建筑
或许是命中注定,从内地报社辗转到深圳报社,下海这么多年,又从新闻路辗转到商报路……
似乎总跟新闻有着一些潜在的关联。
当然,时代是发展的,而我们是活在当下的,
20年的问题太遥远,我们还是回到现实问题上——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目前这个阶段的前期和后期?
我曾在《老枪的摄影观点》一文中这样阐述:
“后期动作是改良而不是革命,是美容而不是变性。
过度的依赖只会使您的摄影技艺颗粒无收,相反可能会对摄影越来越没了兴趣。”
P4鹏城风云——城市符号
去莲花山晨练时在新洲路旁拍摄的画面,细心一点的您或许会发现,
P4和P3是基本是站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只是一个仰角一个俯视而已。
刘翔回答:“日美医学一向比中国发达,服用兴奋剂的历史也更悠久,
假如有这种药,日美运动员一定用过了。
不过我敢肯定的是日本运动员就算服了兴奋剂也进不了前三名,更不可能得到冠军。
我先前说过我的成绩代表了黄种人,我想这里面应该不包括日本。”
这段貌似与摄影无关的文字,却道出了前期和后期的关系,
如果没有好的前期,后期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徒劳。
P5鹏城风云——阳台上的风光
这个角度用不同的机器拍摄过多幅,其中有佳能、尼康、理光和柯达,
从视觉效果上看,这幅经过HDR处理的风光更能表达我所期望的风云效果。
当然,后期作为图片增色的必要手段,我们当然不能缺席。
根据后期的不同目的,老枪将后期分为两种类型,即“修复性后期”和“创意性后期”。
“修复性后期”是对前期的一次补妆,比如修复前期难于避免且较明显的瑕疵,
其根本目标或者说最高境界,是“P了就跟没P一样”,追求的是还原真实可信的视觉感受。
而创意性后期则是完全改变画面的性质,例如更换背景,增减元素,等等……
当然,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应服从于我们的拍摄思想,
邓爷爷曾经说过,甭管白猫黑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除了纪实摄影之外的全部摄影领域,还可以应用到不同品级的器材上,
无论什么等级的器材,只要我们能够应用自如,能否拍出好照片便只是意识的问题了。
P6鹏城风云——繁华中的废墟
在深圳最为繁华的华强北地段,竟然还有着这样的景象。
HDR效果滤镜的应用使其仿佛回到了解放前。
正因为前期和后期都是为拍摄思想所服务,所以它们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
不仅如此,在技术手段上也是惊人的相似,
比如,当一幅照片欠曝时,前期的做法是调整感光度、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或者进行人工补光,
后期则是通软件中的与曝光相关的命令对其进行修复,
这两个操作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获取正确的曝光值,尽管他们分属前后期。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把前期和后期孤立看待的,
最好的方法便是在后期调整中,找出前期的症结,为下一次拍摄时获得正确的曝光而积累经验,
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后期而后期。
P7鹏城风云——深南路东望
在帝王大厦前的人行天桥上拍摄的,是不是有种黑客帝国的感觉?
这组照片中的前7幅均采用500万像素的柯达Z7950小DC所拍,
除了放大后的画质略逊之外,其它并无不妥,加上HDR滤镜的神威,就打造出了一组神秘兮兮的城市风云。
原本打算把HDR专门发一篇博文来介绍,
但发现网上关于它的文章实在是很多了,所以也就不再费事赘述了。
简而言之,HDR的全称是High Dynamic Range,即“高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色彩信号最高和最低值的相对比值。
HDR可以帮助我们使用超出普通范围的颜色值,因而能渲染出更加梦幻的视觉效果。
有兴趣作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在网上搜索,老枪所知道的目前有两款,
一是可以作为PS的插件使用的滤镜,一是独立的软件,
相比之下,独立软件的功能要强大很多,但作为一般的应用,外挂滤镜也就足够了。
软件不多介绍了,但并不是有了软件就一定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
所以制作HDR效果的几点经验还是要跟大伙分享一下:
1、HDR尤其适合制作建筑渲染,可产生梦幻效果。
2、拍摄前尽量使画面欠曝1—2级,尤其是天空中云彩的形状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更要这样去做。
3、
4、HDR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点,请在制作时另存文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P8 鹏城风云——中心区
眼看着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在眼前这片热土上崛起,短短十余年,早已是天壤之别,
深圳速度果真名不虚传。
最后再讲一讲网络高清图片的问题。
这一组照片中,唯有这幅是用佳能5D+50mm/F1.4镜头拍摄的;
与500万像素的柯达DC拍摄的照片同样缩小到670像素宽,直观上便很难看出较大的差异,
前天为了给大家找一些摄影构图作参考,
随手从美国纪录片《天地玄黄》中截了几屏,完全没有任何制作,效果已是非常了得,
可见,网上的高清图片,其实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详情请阅读《从影视作品中获取拍摄灵感》(需登录)
所以,请不要沉迷于制作高清的图片而忘记了图片本身存在的意义。
以上文字,在线草就,不妥之处,还望大伙斧正!
因为有一些朋友反映看不太懂这篇文字,
因此老枪特地组织群里的兄弟姐妹进行了一次关于“前期和后期”的探讨,
并将记录整理发表到大摄会新浪官博客中,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发表高见!
详情请阅读:2009.12.16关于前期和后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