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2009-12-15 11:13:22)
标签:

大摄会

老枪

摄影

视觉

前期

后期

城市

深圳

风光

hdr

柯达

分类: 老枪摄影随笔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1:鹏城风云——城市记忆

不要以为这是旧社会,这是我前不久在深圳最繁华的地段华强北拍摄的。

采用500万像素的柯达Z7950小DC,后期使用HDR滤镜(下面会介绍)。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热衷于摄影的朋友们,对“前期”和“后期”这两个词汇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前期,主要是指拍摄,当然化妆、造型、灯光也属于它的范畴。

后期,在胶片时代是指暗房技术,很好理解。

随着数码技术的日益发展,后期的概念也逐渐模糊起来,

数码摄影中哪怕是最简单的后期,在胶片时代都是高难度的技术。

例如我的佳能20D数码相机中,就有饱和度、锐度、亮度等本属于后期的设置。

更有趣的是,前不久去了一趟摄影器材店,

发现许多业余级数码相机推出了例如背景虚化,反转片,老照片等一大堆令人瞠目结舌的功能,

老枪惊觉——“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随后,我用小光圈测试了一下背景虚化功能,效果竟是出乎意料的好!

今天的前期几乎取代了传统胶片需要用滤镜才能完成,或者根本就无法完成的特效……

那么,这些后期技术的前移,究竟算前期还是后期呢?

我们究竟应该推崇前期还是后期又如何学习前期和后期?

且听老枪给您慢慢道来……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2:鹏城风云——喧宾夺主

站在车公庙的人行天桥上东望被喻为深圳地标之一的深南大道。

 

正如1913年徕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135相机时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相机制造能够达到极致一样,

被喻为数码相机之父的柯达工程师塞尚在197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数码相机时,

也绝对不会想到仅仅过了30余年,数码相机就从1万像素猛增到今天的4.16亿像素。

当我20年前在暗房中放大黑白照片时,

完全没有想到10余年后的反转片通过电子分色可以进入电脑编辑;

而当我几年前购买500万像素的家用数码相机时,

也绝对没有想到今天1000万像素以下的相机几乎无人问津……

 

或许有朋友会问,咱不是说“前期”和“后期”嘛,怎么扯到相机发展史上啦?

其实不然,我们谈论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忽略它宏观的时代背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今天用相机直接拍摄的所谓前期作品,在20年前很可能是一幅经典的后期典范,

在摄影器材后期功能前期化趋势的推动下,今天的后期典范成为明日的前期杰作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换言之,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前期和后期的问题,也终将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而烟消云散。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3鹏城风云——商报路上的建筑

或许是命中注定,从内地报社辗转到深圳报社,下海这么多年,又从新闻路辗转到商报路……

似乎总跟新闻有着一些潜在的关联。

 

当然,时代是发展的,而我们是活在当下的,

20年的问题太遥远,我们还是回到现实问题上——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目前这个阶段的前期和后期?

我曾在《老枪的摄影观点》一文中这样阐述:

“后期动作是改良而不是革命,是美容而不是变性。

过度的依赖只会使您的摄影技艺颗粒无收,相反可能会对摄影越来越没了兴趣。”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4鹏城风云——城市符号

去莲花山晨练时在新洲路旁拍摄的画面,细心一点的您或许会发现,

P4和P3是基本是站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只是一个仰角一个俯视而已。

 

 据说,中国体坛风云人物刘翔曾接受日本记者采访,

  记者问道:“亚洲人在田径项目上一直很弱,有人怀疑你服用了查不出的兴奋剂,你怎么看?”
刘翔回答:“日美医学一向比中国发达,服用兴奋剂的历史也更悠久,

假如有这种药,日美运动员一定用过了。

不过我敢肯定的是日本运动员就算服了兴奋剂也进不了前三名,更不可能得到冠军。

我先前说过我的成绩代表了黄种人,我想这里面应该不包括日本。”

这段貌似与摄影无关的文字,却道出了前期和后期的关系,

如果没有好的前期,后期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徒劳。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5鹏城风云——阳台上的风光

这个角度用不同的机器拍摄过多幅,其中有佳能、尼康、理光和柯达,

从视觉效果上看,这幅经过HDR处理的风光更能表达我所期望的风云效果。

 

当然,后期作为图片增色的必要手段,我们当然不能缺席。

根据后期的不同目的,老枪将后期分为两种类型,即“修复性后期”和“创意性后期”。

“修复性后期”是对前期的一次补妆,比如修复前期难于避免且较明显的瑕疵,

其根本目标或者说最高境界,是“P了就跟没P一样”,追求的是还原真实可信的视觉感受。

而创意性后期则是完全改变画面的性质,例如更换背景,增减元素,等等……

当然,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应服从于我们的拍摄思想,

邓爷爷曾经说过,甭管白猫黑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除了纪实摄影之外的全部摄影领域,还可以应用到不同品级的器材上,

无论什么等级的器材,只要我们能够应用自如,能否拍出好照片便只是意识的问题了。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6鹏城风云——繁华中的废墟

在深圳最为繁华的华强北地段,竟然还有着这样的景象

HDR效果滤镜的应用使其仿佛回到了解放前。

 

正因为前期和后期都是为拍摄思想所服务,所以它们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

不仅如此,在技术手段上也是惊人的相似,

比如,当一幅照片欠曝时,前期的做法是调整感光度、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或者进行人工补光,

后期则是通软件中的与曝光相关的命令对其进行修复,

这两个操作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获取正确的曝光值,尽管他们分属前后期。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把前期和后期孤立看待的,

最好的方法便是在后期调整中,找出前期的症结,为下一次拍摄时获得正确的曝光而积累经验,

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后期而后期。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7鹏城风云——深南路东望

在帝王大厦前的人行天桥上拍摄的,是不是有种黑客帝国的感觉?

 

这组照片中的前7幅均采用500万像素的柯达Z7950小DC所拍,

除了放大后的画质略逊之外,其它并无不妥,加上HDR滤镜的神威,就打造出了一组神秘兮兮的城市风云。

原本打算把HDR专门发一篇博文来介绍,

但发现网上关于它的文章实在是很多了,所以也就不再费事赘述了。

简而言之,HDR的全称是High Dynamic Range,即“高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色彩信号最高和最低值的相对比值。
HDR可以帮助我们使用超出普通范围的颜色值,因而能渲染出更加梦幻的视觉效果。

有兴趣作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在网上搜索,老枪所知道的目前有两款,

一是可以作为PS的插件使用的滤镜,一是独立的软件,

相比之下,独立软件的功能要强大很多,但作为一般的应用,外挂滤镜也就足够了。

软件不多介绍了,但并不是有了软件就一定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

所以制作HDR效果的几点经验还是要跟大伙分享一下:

1、HDR尤其适合制作建筑渲染,可产生梦幻效果。

2、拍摄前尽量使画面欠曝1—2级,尤其是天空中云彩的形状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更要这样去做。

3、 HDR是一款变化范围很大的滤镜,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还应该适度保持画面的色彩倾向。

4、HDR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点,请在制作时另存文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老枪摄影随笔:前期VS后期

P8 鹏城风云——中心区

眼看着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在眼前这片热土上崛起,短短十余年,早已是天壤之别,

深圳速度果真名不虚传。

 

最后再讲一讲网络高清图片的问题。

这一组照片中,唯有这幅是用佳能5D+50mm/F1.4镜头拍摄的;

与500万像素的柯达DC拍摄的照片同样缩小到670像素宽,直观上便很难看出较大的差异,

前天为了给大家找一些摄影构图作参考,

随手从美国纪录片《天地玄黄》中截了几屏,完全没有任何制作,效果已是非常了得,

可见,网上的高清图片,其实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详情请阅读《从影视作品中获取拍摄灵感》(需登录)

所以,请不要沉迷于制作高清的图片而忘记了图片本身存在的意义。

 

以上文字,在线草就,不妥之处,还望大伙斧正!

 

因为有一些朋友反映看不太懂这篇文字,

因此老枪特地组织群里的兄弟姐妹进行了一次关于“前期和后期”的探讨,

并将记录整理发表到大摄会新浪官博客中,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发表高见!

详情请阅读:2009.12.16关于前期和后期的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