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摄会风光广西桂林金坑老枪龙脊旅游梯田阳朔瑶族壮族美景 |
分类: 老枪原创影像 |
(18)龙脊的碎片
连续发了龙脊之行的黑白及彩色各一组,
获得了许多朋友的鼓励,老枪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方面,这些鼓励令老枪汗颜不止,
另一方面,也给老枪带来了新的动力。
前面一直说龙脊梯田,而忽略了“龙胜”这一名词,
在网上稍加搜索,才知道老枪此行去到的地域,竟然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居住地。
古称桑江,秦朝时属黔中郡,至西汉归武陵郡管辖;
晋至隋,属始安郡(郡治桂林) ;
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置灵川县,龙胜属灵川县地;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义宁县地,延至明代。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
民国元年 (公元1921年) “龙胜厅”改为“龙胜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专区。
1951年8月19日实行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 ”,
1955年9月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
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
(注:以上下划线部分摘自网络)
在山腰换车等待时,拍摄了这幅桥。
如果再去,一定要在龙胜小住数日,看看真正的民俗风情,
光是这样的桥和这样的浅滩,
就已令我感到了经典的沧桑之美。
世界第一长发村,就在这龙脊山上。
据导游说,这里的女人一生只有3根辫子。
第一根在嫁人前,第二根在嫁人后,并一直带着这跟辫子入土为安。
那么第三根呢?
原来,这第三根辫子竟然是由她们平日里梳头掉下的碎发编织而成!
漂亮的红帽子,情不自禁按下了快门,感觉自己跟做贼似的,哈哈!
拍了几幅这样的碎片,瓦片杂乱却又有序,每一块都似有不同,
这样的美,绝不是机械化大生产可以造就的。
桂林比较有名的乡间特色——竹筒系列美食。
可做成竹筒饭、竹筒鸡、竹筒鸭……
我一个人去,感觉分量有点大,加之我的家乡也不乏此种食法,
因此午餐并没点这道菜。
走过商业一条街,两旁满是工艺品,
不过那些商品似乎都不是本土作品,唯这草鞋挺原味的。
出龙脊山门前,走在前面的背着大竹篓的女人。
当时也跟做贼似的按下快门,没及细看,
回来才发现上面挂着“B组09”号牌,那篓子莫非是用来帮游客背东西的?
汗!多么弱小的女人啊!
跟团的最大害处,就是任人宰割。
这不,明明写着“龙脊梯田一日游”,却又莫名其妙的多出个项目。
我现在甚至都无法想起这个地方叫个什么名,
只记得是一个类似民俗村的人工景点,
我是纳闷为什么12点多才到,1点半就要求我们从龙脊下来。
本不打算进去,可不进去就得在门口等,
等就等呗,咱刚好可以拍几幅片片,这如意算盘打得不错。
不过,人家早就替咱想好了,
周围全部用水泥墙围起来,稍往后面走走,保安就过来制止。
无奈,只好跟着一起玩了一圈。
这个水车两边用鹅卵石做支撑,颇有味道。
不过,从那“民俗村”出来竟然还没完,
我们又被拖到一个茶馆,说是免费请我们喝茶,好让大伙一解当日的疲劳。
哈哈,竟有这样的好事!还是你们去吧!
说来也巧,第二天竟在象山公园碰到几个一起去龙脊的游客,
其中一位先生竟问我:“昨天喝茶的时候怎么没看到你?”
“我?哈哈,早溜了。你们的免费茶喝得如何?”
晕,真搞不懂!
难道所有的旅游线路都要这样安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