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爱情——再读《红与黑》
(2025-07-13 10:21:19)
仿佛记得《红与黑》这本书是初中时读过的,而且那本书应该是某个同学送的,至今应该还在书柜的某个角落里。然而这本书讲了些什么我是全然忘掉了,只记得男主于连的名字。
上个月月底从珠海回绵阳(去珠海是为了参加女儿二十号的毕业典礼),坐的是动车,时间漫长(光广州到绵阳就要九个多小时),在女儿带回家的书籍中翻出来一本未拆封的《红与黑》,罗新璋翻译的,个人觉得翻译得比较生硬,文笔不够优美,但好在并不影响阅读理解,尤其像我这样读得很囫囵的人。不过虽然读得快,在动车上还是没有看完,回到家偶尔读读,前两天到底算是读完了。
该书的扉页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红与黑》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失败、王朝复辟时期,小人物于连的奋斗历程。于连凭着卓越的才华和过人的心计,在上层社会飞黄腾达。事业上,他从木匠家的懒散儿子,变为市长家名噪一时的家庭教师;从神学院最博学的年轻教士,成为侯爵府深受赏识的心腹秘书。感情上,他既有温婉优雅的市长夫人真诚相待,又有俏丽高傲的侯爵千金暗许芳心。然而就在一片光明之际,他的生命却突然走到尽头·……
小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对险恶人心与黑暗特权的揭露敲打人心,对远大理想和生命真谛的探求催人奋进,在各个时代都具有非凡意义。小说以精确连贯的心理描写,塑造出真挚动人的文学形象,带给人别样的震撼与享受,让一代代读者为之倾心。
我是完全不记得三十多年前我读这本书的心情和感受了,想来也应该是倾心了的,天啊,这么凄婉的爱情,哪一个懵懂的女孩子不为之倾心呢?不过这一次,或许是翻译的文笔太过生硬,或许是我自己的心肠早已变硬,整个阅读中,我关注更多的竟然是于连在市长家,在神学院,在侯爵府所遇到的众生相,感叹人心果然无关乎人种国籍,利益驱逐着贪婪的人四处逐利,才搅动这世界这般风云变幻。而爱情这条主线,我竟然越读越反感。尤其是于连和瑞那夫人的爱情,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不道德的偷情,出轨,婚外恋,这样肮脏的关系被作者罩上爱情的光环,竟然骗的一代又一代的女儿家为之倾心落泪——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贾母看戏时对那些“才子佳人”桥段的评价: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又评价那些写戏曲的穷书生: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
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
,
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当年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必然是愤慨贾母肯定是个喜欢棒打鸳鸯的老封建老古董,鄙薄她不懂爱。然而如今我自己还没有到贾母那个岁数,竟然无比赞同她这类言辞。然而我到底不是生在贾母那个女人三从四德婚姻父母做主的年代,所以爱情这个东西我还是相信的。《红与黑》中,瑞那夫人之于于连,应该是很纯粹的爱情,所以才会为之疯狂,抛却家庭,抛却地位,甚至抛却了自己的信仰和尊严。虽然很佩服她之为爱疯狂,但我还是很同情瑞那先生。他或许是个平庸的普通的男人,你瑞那夫人既然已经嫁给了他,夫妻之间的约束牵绊你还是应该要尊重。现如今不就有那么些男女,明明已经结婚了,却打着爱的旗号和外面的男女勾勾搭搭。当然我想瑞那夫人应该不是那等轻浮之人,毕竟她所处的那个年代对女性严苛多了。她和瑞那先生的婚姻本无关乎爱情,遇到自己爱的人也不是想离婚就离得了的。如此种种才使得这爱情演变成了必然的悲剧。而于连或许是爱瑞那夫人的,但他应该更爱他自己,他对瑞那夫人的爱更多是男人的征服欲,他爱的是瑞那夫人的美色,还有着对上流社会女人的征服欲——因为他一开始是在瑞那夫人和她的女友戴薇尔夫人之间做了选择的,不管征服哪一个,于于连而言都是胜利。而戴薇尔夫人却从一开始就看透了他,她曾告诫瑞那夫人:“你那位家庭教师,别看他小小年纪,我觉得大大可疑。看他样子好像时时刻刻都在动脑筋,一举一动都用了心机的。这可是个阴险的家伙。”然而被爱冲昏了头的瑞那夫人哪里听得进去,戴薇尔夫人只有一走了之远离这是非。
而于连和侯爵之女的爱情(这儿姑且称为爱情吧)更是让人看着生气,尤其是我这样养了女儿的妈妈,简直要被那女孩子给气死,为一个不爱的自己的男人不惜毁掉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名誉,或许在热血沸腾的年青人看来是值得称赞的壮举,但站在父母的角度,却要痛惜自己的掌上明珠这般自轻自贱毁掉了一生的幸福。更何况还连累了旁人的性命(和侯爵之女议婚的公爵之子为了维护她的荣誉在决斗中失去了性命)。站在读者的上帝视角,这样的女孩子真是可怜又可恨。只是这世界万物都是物以稀为贵,包括这样惊天动地的爱情。平庸的大众们一生庸庸碌碌乏味可陈,那些轰轰烈烈的的故事包括爱情哪怕是别人的,也足够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感到一丝慰藉:这世界,毕竟还是有一些不平凡的美好存在。只是到了我这样的年龄,虽然还是不够理性,也还相信真爱存在,但对人性的失望却很难让我轻易动心。相对于真爱,我更相信门当户对更容易三观相合携手一生。说到底,这也是贾母之流的观点,说出来大约是要招小年轻嘲笑的,好在我也过了害怕被人嘲笑的年纪。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