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和现实真相

(2025-02-08 18:23:18)
标签:

历史

     这些日子读《王庚武回忆录》,原指望通过他的回忆录一窥那个动荡岁月的一二真相,没有想到身为历史学家的他笔墨却重点落在他的学术生涯上,对于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激流却轻描淡写往往一笔带过,让我很是怀疑这中文版本或许只是删减版。他的回忆录分上下两部,上部《家园何处是》,描述了他父母为家人生计不得已远走马来亚却无时无刻不想着重回中国,他们终于在1947年回到中国,但九个月后他的父母就不得不重返马来亚,而他自己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被迫关闭后也回到父母身边,而后加入马来亚国籍,再也回不到从小视着家园的故乡。其实这个选择就已经说明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的态度,但是他并不在书中直接说明。涉及到立场,多是躲闪的言辞,官方的套话,让读到这本书的人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真相。他的这种写作态度让我想到另一个历史学家也是一个明史专家黄仁宇,也就是写出《万历十五年》那本书的作者。因着他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我买了他的一整套书,然而还是对当年的那段历史一无所获。即使黄在那个时代参过军,甚至1946年他还到了东北,但是关于当年的那些事,他还是避重就轻,不肯(或许他表露了我们只是看不到)多谈立场问题。多年后他倒是创造出一个“大历史观”,来解释当年国民党战败共产党获胜的原因,貌似一切都是历史注定。放在二十年前我或许会认同他的这套说词,但是现在即使相信了自己人生中某些事是命中注定,我却不能接受这历史注定。——我以前也相信那些写在纸上的历史,但是我现在却怀疑一切写在纸上的历史,因为纸上历史都太过于官方,而官方的记录不可避免要“为尊者讳”。况且我们连自己身处的时代发生的事情都不知其所以然,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传出来都是迷雾重重,所以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更是不可追不可溯。不过即使如此,历史读来还是有趣,因为不经意间,把纸上历史的某些细节串联起来,我们或许就能窥得历史的一二面目也未可知。
      说来我也是个舍近求远不能脚踏实地的人,对当今世界大事一抹黑,却天天埋首故纸堆追寻真相,世界各地的那些战争还是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没有丝毫要停火的迹象。特朗普还嚷嚷着要把加拿大格陵兰岛变成美国的两个州,虽然连美国本国民众都在嘲笑他这种行为是倒退历史的殖民主义,但是须知很多大事其实并不是普通民众能决定的——很多美国人甚至很多美国以外的人都以为特朗普是美国人选出来的,其实那不过是当权者为了安抚底层民众耍的小花招,他们早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被洗脑成了牵线木偶,完成了任务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能决定选举结果。不过美国人至少还能吐槽特朗普,而我们只配看一些流量明星或网红的表演。从大年初五开始关于小S因感冒就医不及时而引发败血症在日本去世的消息报道出来后,手机天天都能刷到和小S相关的后续报道,尤其是其前夫汪小菲的各种噱头。我一看到基本上是马上划过,因为心里感觉极度不适,明显就是拿故去的人炒热度,实在恶心得很。今天又在手机刷到说汪小菲和其母张兰的抖音账号被无限封禁了,希望是真的。这样没有道德底线的表演网上实在太多了。
       说到道德底线,近日看了部美剧《白莲花度假村(英文White Lotus)》一二季,虽然故事看懂了,但对故事中表现的人心却是一脸懵逼,感觉完全不能理解他们中一些人的行为。这大约得归咎于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向来注重道德教育,爱祖国爱人民就是很少提到要爱自己,只爱自己的人都是自私的人,是要被鄙视被钉在道德耻辱架上的。美国文化我了解不多,美国教育更是道听途说,但是就我所知道的而言,美国大约的确是个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他们虽然也有爱国情节,但他们更爱自己。据说他们不需要想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而是经常想国家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不管是书籍还是影视,美国文化没有什么大爱主题,“family love”或许就是他们的极限。这么说来,“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里那个经常欺负弟弟的女孩子和她的闺蜜的所作所为也就解释得通,因为人人都是从“I think”这个角度出发,注重的都是自身利益和感受。第二季里面那个小助理明明和乖乖男斯坦福大学生暧昧不清,转眼却能心安理得跟着一个富豪同志的侄儿滚床单,最后发现同志要谋杀她的老板,侄儿原来并不是富豪的侄儿而是禁脔。她虽然想办法联系了老板并警告了她"something bad is going to happen",但是她还是接受了帮凶的建议直接去了机场离开了,连个报警电话都没有打。飞机在美国机场落地,见到斯坦福大学生,从他口中得知自己老板凶多吉少,她大约只是激灵了一下,然后就若无其事要了大学生的电话。这种事情换着道德感极强的中国人遇到,不得内疚一辈子啊!道德感更强一点的,或许在意大利就义无反顾地跑去救老板了!当然最大的可能是老板救不出来,自己也把命搭进去了。所以我们到底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道德底线肯定还是要有的,但是我更希望她遇事多为自己的安全和利益考虑,至于那些“舍己为人”“奉献牺牲“的套话我看还是免了,我相信创造出这些词的人自己肯定不会这么干,他不过是希望别人能为他做到这些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节电影
后一篇:寒假结束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