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华《通背拳浅释》
(2012-07-20 15:15: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通背拳学】 |
张殿华《通背拳浅释》
自序
予不工技
而自幼嗜技成瘾,数十年来驹隙徒抛,初学各种花拳类,以为所谓国术之精妙,只于此乎,颇不能以慰,后从保定乔逢春先生习绵掌,稍知内功,继而习八卦数年以
为较前尤高,复舍八卦而习太极更觉为胜多多,十余年纯功日夜不辍,觉此身心轻灵活泼,寓刚于柔旷达豁然,欣慰可以自恃矣。熟料后又从张秀林先生习通背拳
术,则觉前之所学等于未学,可以自恃者,毫不可以恃矣。通背拳,古名通臂猿,以其中手法拳诀属于猴形为多也,又名五行通背,因手法分五行固也。予自得此功
二十余年未尝稍懈一日,其妙处可以悟会不可以言传,非习者不知,实较普通拳术为优,惟历代相传口授为多,予志在求谱终不可得。本年夏予师秀林先生去南京任
国术馆教授,有学员强增闳君著通背拳浅说一册印行。但其中缺式甚多,因不扬鄙陋,以所知者辑编成册,非敢于著书作谱,亦不过为乐此道者一作参考可而,博雅
君子指正是盼。
民国二十三年元月序于津沽客舍
翰臣 张殿华
通背拳术源流浅叙
我国武术一道,发明最早门派甚多,溯其源不外乎南北二宗,南宗武当,北宗少林是也。武当外柔内刚劲蓄于内,少林外刚内柔劲显于外,要皆不失乎正也。惟是流
传既久,别派分门,标新立异,真功渐渐失传也。通背拳武当宗派,当初属于家传,知者甚鲜,且历代相传口授为多,故发明于于何代何人,无可稽考。於有清中
叶,有王占春先生,河北良乡西南北黄新庄人,幼而好学有技术之癖,初拜旧都白云观一道长为师。道长通背家也,居不久道长又引先生至西山某寺,又谒一道
长,谓先生曰:“
此汝师叔,我因事远游不克教汝,居此与汝师叔学艺可耳,惟汝师叔业三十年断语,其如何教汝用心习之为是。”道长去后,而先生留焉。於山中历十八寒暑,艺
乃大进,通背之妙,豁然贯通。而今人所不能及者,身体处处练到,眼中可容指乱搅,若无事然。脉络能通能闭,胸腹能合能开,肩臂能伸能缩,伸着长一半,缩者
使之无,动力处千钧羽力者不能移其身,灵巧处夜间烧香于炉,以枪刺去火灭而香不到。非炉火纯青者,曷克臻此?造诣之精可见一斑。道长年龄籍贯已不可考,据
山中老人云姓韩,居此数十年不与外人通,人皆称韩老道云。前之道长去后亦未返,是此二道长未可考实亦无法稽考也。先生下山时道长示以不准收徒,盖恐误传匪
人济其恶也。故先生门人甚少,张秀林先生诿策,河北香河人,与先生为挚友,先从扬氏学太极二十年,后又从先生研究通背。终日磋磨九载,深得先生之三味。平
日以师兄弟称。先生卒于清末,没后两年有旧都韩君者晤先生一面,盖韩君不知先生已亡矣,及张先生闻讯急访韩君,韩君始悉先生去世已久,相顾惊讶,咨嗟不
止,意先生诈卒与韩道长隐去欤?颇令人耐思生感。张先生客寓旧都客馆甚多,功夫业臻化境矣。此近支流源略叙。究竟发源尚望知者教正,是所盼祷。
通臂拳释义
通者
流通也,臂者脊臂也,以内言之,先天之力,由脊发于两臂;以外言之,两臂此入彼出而相通也。此中手法,纯按金木水火士,生克制化之理,故曰五行通臂。初学
者须从法根入手,其着式极单,而其变化无穷,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学者悟会斯语,思过半矣,习时不贵乎用力用气,宜随其自然之势习之,而力出方是先天真
力。两臂由轻虚而至于重实,由重实而至于刚,由刚而化为柔。柔非弱之谓,刚极乃柔耳。第一层功夫先发脊背之力,由脊背力而至于心力,心力者,心动手随也。
由心力而至于蓄力,蓄力者,力蓄于中,如弓开拉满,蓄而待发也。由蓄力而至于全身透空,是时也方为豁然贯通,内外浑一,返本还真,成为一团太和元气。蝇虫
不能落体,一羽不能加身,全体应用无不如意矣。其功与太极拳殊途同归。至其上功之速,用手之灵优于太极甚多,此非张大其辞,实国术名家公认者也,夫无论何
种功夫,非短期所能成功,故学者须有耐性不可荒疏偷懒,姚凤生先生《字学臆参》有云:“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吾于学通臂亦然。此不过略述其大概,深奥
之意,是在学者神而明之。
四猴诀:
通背猿猴: 大指尖顶食指中节,余三指拳回贴大指下掌边,愈紧愈妙,劈山引手用之。
赤臂马猴 中拳诀:四指拳回,中指节略突出,大指肚压于中指中节上,愈紧愈妙。
天降石猴 拍掌诀:四指拳回,指尖贴指根掌边,大指贴掌边二指下微曲。
鹿耳猕猴:四指拳回如螺式,愈紧愈妙,指尖顶手心,大指覆中指上食指。
身段形意:
拳似流星眼似电,身如蛇形脚赛钻,猫扑虎窜,猴闪莺翻,吞吐纵合,俯仰伸缩。
打手歌:
二十字尽通臂之精微矣学者要深悟之。
轻灵活缓缈,冷弹脆快硬,柔软速疾巧,粘连绵黏随。
动静:
彼不动,己不动,彼徽动,已先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注意:
习时顶力不可丢,齿叩,口微开,舌舔上腭,以鼻呼吸,不可闷气,贵乎平均,脚尖顶尖要正。初学以摇体为初步,看之虽易,实含至理。盖不论何种功夫,以运动为主,运动无过于摇体者,故此实为万法之根也。
用功次序
习通背分三期练法
;第一原地法根单式。第二进步单式,第三拆拳。法根为出手要轻,习好再习进步式,拆拳为各法根相连一贯,初学者万不可习之,法根无功夫,
通背拳各种手法步法目录列表
1 站式劈山
2 垫步劈山
3 单行垫步劈山
4双行垫步劈山
5斩手
6活步斩手
7鸳鸯步斩手
8行步斩手
9行垫步斩手
10 站式中拳
11活步中拳
12 到行步中拳
13 双引手
14 行步引手
15 单引手
16 进步劈闪
17 金龙合口
18 引手蹋掌
19 引手拍掌中拳
20 斜劈山加引手
21 反臂鸳鸯步
22 行垫步反臂
23 站式四捶
24 鸳鸯步四捶
25 行垫步四捶
26 站式劈山炮
27 行步劈山炮
28 斜步劈山跑
29 四捶劈山炮
30 圈扇
31 大扇
32 圈捉站式
33行步圈捉
34 单圈手
35 圈手站式
36 鹤行步圈手
37 闹拳法
38 横手鸳鸯步
39 加手
40 拦腰横
41 摸眉横
42 顺背
43 四封四闭
44 吊带
45 外圈手
46 膀 步
47 闪战
48 照镜
49 奔槽
50拆拳
51 鸡行步
各种手法名目释义
勾手 :勾挂之意,以己手勾挂敌手,不使逃手也。
搂手:勾挂敌手,直向里搂之意。
捋手:两手相捋,敌胸前之手,如捋物然。
挠手:与搂手大同小异,学者于字义中求之。
劈掌:自上而下直劈之意。
列掌:列者傍也,由旁侧击之掌。
蹋掌:以掌心落实,拍击之也。
拍掌:直拍之也。
阴掌:以掌心击打也。
阳掌:以掌背击打也,即引手掌也。
摔掌:以摔击力出掌也。
迎面掌:击敌面部自口前正中出之。
中心掌:击敌中胸部。
钻心掌:击敌心口部。
双撞掌:丙掌向前直撞击打也。
撩阴掌:自下面上LIAO敌阴部。
各种步法名称列下
开步:两 脚并站,无论左右腿迈步,即谓之开步。
进步:两 腿前后站立,后腿迈过前腿,谓之进步。
退步:两 腿前后站 立,前腿退过后腿半步之谓。
垫步:前腿先行,后腿跟加步仍落前腿后。
钻步:以中尖直向前钻行。
踩步:以足落下而实也。
提步:以胯提膝也。
放步:平稳而落地也。
仙鹤步:以胯提膝足尖着地见圈手行步。
鸵鸟步:圈行钻踩见圈捉步。
蛇行步:身如蛇形,弯屈进行如劈山炮。
鸡行步:宜于进敌身时用之,前腿钻踩,上身微仰,斜步劈山炮用之。
斜冲步:如闹拳法之扔步。
猿猴倒行步:以前腿足尖着地拉行后腿之后,左右同法。
膀欹步:左右同法,以肩欹至足外踝骨为度,进行之。
鸳鸯步:即一进一退来往习也。左右同法。
虚步:前腿足尖着地提膝。
弓箭步:前腿成直线脚底落实。
五行手法
由上而下直劈手 属于火, 左臂横手 属于金, 由内向外直击手 属于木, 园活手 属于水,土寓于四行 动静手分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