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行情主力 250亿元红利能否助推封基腾飞

(2007-04-05 17:09:36)
分类: 股票投资
本周,沪深两市基金指数连创新高,上证基金指数和深证基金指数3天均已超过3月份月度涨幅,截至周三,涨幅分别达7.46%和8.31%,

  4月3日,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发布“大市大红利大填权,250亿红利让封闭式基金飞起来”封闭式基金投资计划。

  “分红带来的填权效应是此次封基行情诱因,但关键是最近大盘股走好的大环境,这才是必要条件。”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冶小梅表示。

  谁是主力

  在银河证券封基投资计划中,胡立峰特别指出机构投资者是此次封基行情主导力量。

  “4月2日,4月的第一笔25.4亿元现金红利到账,一直到4月16日,每天都有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红利到账。机构是封基最大持有人,他们持有封基都是专用账户,而且红利所得一般不能用于买股票或开放式基金,要么调走红利回笼资金,要么用红利继续买入。我们判断绝大多数机构会用红利继续买入除权后更'便宜'的高折价封基。现金红利是推动填权行情的直接资金来源。本月上半月大约有250亿元现金红利到账。而封基一周交易金额近期合计都没超过100亿元,现金红利大大超过成交金额。”

  但是,供职于国内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基金投资的某投资经理并不认同,“我们没有听说过封基分红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的说法。保险公司应该不会将分红资金继续买入封闭式基金。”

  他认为此轮行情应是短线资金所为,“股票偏贵,封基相对安全些。毕竟封基折价率降得很快。”

  当记者追问面对填权的“绝对收益”,保险公司缘何能做到坐怀不乱,不动用红利时,他作答干脆:“总不能100%满仓吧。在当前的点位,要注意风险。”

  冶小梅则综合上述两者观点:“主力就是所有参与者,也包括散户。基金年报一公布,分红兑现带来的填权行情就立即展开,很多人早有先见,但这种暴涨势头的持续性肯定不会很久,封基还是受指数走势的左右。”

  掘金封基

  目前,全部封基均按证监会要求修改契约中的分红条款,为及时主动足额分红扫清道路。

  鉴于监管部门督促基金公司积极主动地实施分红政策,以及管理层倡导的“稳妥推进封闭式基金转型与创新”,胡立峰在投资计划中再次重申他于2005年7月即提出的封基投资策略:

  “持有持有再持有,买入买入再买入,任何一次调整都是增仓买入的好机会。”

  冶小梅则特别强调:“暴涨势头不会持续,但增长是一定的。”

  在封基投资计划中,胡立峰重点推介基金普丰(184693.SZ)。

  “普丰主要资产盯住沪深300指数,而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正是这个指数,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之际,折价30%以上的普丰将是最佳套利交易工具。另外,基金兴和(500018.SH)、基金景福(184701.SZ)等也将受益于股指期货。”

  冶小梅从基本面分析,综合基金经理运作水平以及操盘的持续性,特别推荐基金安顺、裕隆、科瑞等封闭式基金。

  “它们自身盈利能力很强,可长期持有。”

  封基不死

  胡立峰在封基投资计划的开篇即提出“开基个人化,封基机构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冶小梅对此表示赞同,“开基在市道走强时规模迅速放大,而在弱市时,规模迅速缩减,对其收益都有致命影响。相对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自然更青睐规模稳定、投资策略可持续的封基。此外,封基除净值自然增长,还具有政策制度发生变化时带来的'惊喜'收益,如'封转开'预期导致折价率缩小等,但这并不会成为当前所有封基的出路。”

  “从稳定市场角度出发,假若遭遇熊市,开基自然是市场中的不稳定因子,而封基则不然。我们都知道美国市场有'封基不死'的说法,也就是这个原因。”冶小梅介绍。

  “封转开”具有无风险套利机会,但折价率高未必收益率高,在成熟市场,这反而是不景气的表现。

  目前美国封基平均折价率已降至5%,但美国封基的制度明显较完善。

  首先,封基提前转开放较自由;其次,封基大多具有定期分红制度,通常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分红一次;再次,封基有融资功能或者更为灵活的产品设计,封基具有20%-30%的杠杆放大机制,使其能获得超越共同基金的收益和风险。

  “目前监管层也在致力于封基制度的完善,推进封基转型与创新就是出于此意。未来封基转型可能会采用定期打开赎回、申购的方式,类似券商目前的集合理财计划,也不排除会有创新设计的封基推出。” 冶小梅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