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亿新基金守望三类钢铁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三类钢铁企业的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一是具有规模和产品优势的龙头钢铁公司,如宝钢、鞍钢、武钢、太钢不锈等。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2010年,我国要形成2-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大型钢铁企业将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从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看,最有可能形成3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为宝钢集团和鞍本集团。
从产品角度看,武钢拥有国内唯一的取向硅钢生产线,去年产量为13.21万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0.27%;随着二硅钢项目的建成投产,今年取向硅钢的产量将达到20万吨。
太钢不锈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增发收购太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后,产业链得以完善,随着新建150万吨不锈钢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太钢将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二是拥有铁矿石资源优势的钢铁公司。如本钢、鞍钢的铁矿石自给率均高达80%以上;包钢的大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矿藏丰富。
三是具有潜在被购并重组机会的钢铁公司。如拥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包钢,预计2006年底完成整体上市;而韶钢或将成为宝钢集团的并购对象。
“随着钢铁行业的景气回升和产业集中度的明显提高,未来优质钢铁股将重现昔日‘金花’风采。”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说。
更为主要的是,随着550亿新基金建仓期临近,“钢铁股将成为值得守望的对象,”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目前,钢铁股是市场中估值水平偏低的少数品种之一。”国内钢材市场供需矛盾的缓解为钢价走高带来支撑。
“目前看来,今年钢铁行业政策上的利空已基本出尽。”张士宝认为。
估值具提升空间
证券专业人士指出,钢铁股目前估值偏低,后市有望提升。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钢铁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为5-8倍,明显低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同类股票平均估值水平(欧美主要钢铁公司平均市盈率水平10-15倍);从市净率方面看,目前A股市场钢铁股市净率普遍低于(接近)1,亦低于国际市场同类股平均值,不少钢铁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
市场人士认为,国内钢铁股的低估值一方面使其未来面临小得多的股价下跌风险;另一方面,显示其在二级市场中具有收购价值。而购并重组有助于相关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米塔尔钢铁集团收购阿赛洛钢铁的案例(溢价55%,收购市净率达到1.42倍)便是明证。
国内钢铁公司的低估值为外资在国内的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契机。从2005年起,外资对国内钢铁企业展开并购攻势。继米塔尔成功收购华菱管线36.67%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后,阿赛洛参股莱钢股份已获山东省批准。
外资收购国内钢厂促动国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2005年7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提出了明确要求,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的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根据此政策,至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前10名产业集中度需达到50%,至2020年将达到70%。
在内外合力作用下,国内钢铁龙头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浪潮迭起。
2005年8月,鞍本合并成立鞍本集团,产能超过宝钢达到3500万吨。武钢集团在去年收购鄂钢后,重组了柳钢,一举增加600万吨产能,将成为华中地区的龙头企业。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和马钢控股结成战略合作联盟;2006年2月,中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将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合而为一,正式成立河北唐钢集团;2006年3月,宝钢集团重组太钢集团;而济南钢铁和莱钢(600102.SH)合并组建的山东钢铁集团,预计在十月底前挂牌成立。
申银万国认为,收购兼并,整体上市成为提升钢铁股估值的催化剂,随着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的明显提高,在同样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下,市盈率将得以提升。
实证显示,按照市场化原则收购成功后,将使收购双方产生“1+1>2”的正效应,并购带来的想象空间助推双方股价上扬(米塔尔对阿塞洛的收购战带来两者股价分别大涨27%和50%);且如果收购导致行业竞争环境好转,则其他钢铁公司的股价将随着行业整体估值水平的提高而上涨。
此外,市场人士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带来前期滞涨大盘蓝筹股的价值发现,其股价将加速向价值回归。“股指期货推出后,那些成为标的品种的钢铁权重股走势可能激活,估值水平可望提升。”招商证券策略研究员表示。
难掩长期投资价值
武钢某高层管理人士认为,由于国内钢铁股具低估值、较高的分红率与股息率(平均5%左右,鞍钢新轧、武钢股份、宝钢股份股息率约10%左右),随着行业回暖,其投资价值凸显。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的展开将令投资需求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收入的不断增长,也将推动住宅、汽车等消费的持续扩大。因此,未来国内钢材需求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宏观调控下,钢材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未来大型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境外投资者对国内钢铁企业的盈利前景看法乐观。目前鞍钢新轧H股较A股溢价,而宝钢、鞍钢股份更为QFII重仓持有,中报显示,在宝钢前十大流通股东中,6家为QFII,合计持仓62026万股;鞍钢半年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有5家QFII。550亿新基金守望三类钢铁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三类钢铁企业的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一是具有规模和产品优势的龙头钢铁公司,如宝钢、鞍钢、武钢、太钢不锈等。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2010年,我国要形成2-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大型钢铁企业将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从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看,最有可能形成3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为宝钢集团和鞍本集团。
从产品角度看,武钢拥有国内唯一的取向硅钢生产线,去年产量为13.21万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0.27%;随着二硅钢项目的建成投产,今年取向硅钢的产量将达到20万吨。
太钢不锈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增发收购太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后,产业链得以完善,随着新建150万吨不锈钢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太钢将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二是拥有铁矿石资源优势的钢铁公司。如本钢、鞍钢的铁矿石自给率均高达80%以上;包钢的大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矿藏丰富。
三是具有潜在被购并重组机会的钢铁公司。如拥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包钢,预计2006年底完成整体上市;而韶钢或将成为宝钢集团的并购对象。
“随着钢铁行业的景气回升和产业集中度的明显提高,未来优质钢铁股将重现昔日‘金花’风采。”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说。
更为主要的是,随着550亿新基金建仓期临近,“钢铁股将成为值得守望的对象,”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目前,钢铁股是市场中估值水平偏低的少数品种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三类钢铁企业的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一是具有规模和产品优势的龙头钢铁公司,如宝钢、鞍钢、武钢、太钢不锈等。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2010年,我国要形成2-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大型钢铁企业将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从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看,最有可能形成3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为宝钢集团和鞍本集团。
从产品角度看,武钢拥有国内唯一的取向硅钢生产线,去年产量为13.21万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0.27%;随着二硅钢项目的建成投产,今年取向硅钢的产量将达到20万吨。
太钢不锈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增发收购太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后,产业链得以完善,随着新建150万吨不锈钢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太钢将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二是拥有铁矿石资源优势的钢铁公司。如本钢、鞍钢的铁矿石自给率均高达80%以上;包钢的大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矿藏丰富。
三是具有潜在被购并重组机会的钢铁公司。如拥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包钢,预计2006年底完成整体上市;而韶钢或将成为宝钢集团的并购对象。
“随着钢铁行业的景气回升和产业集中度的明显提高,未来优质钢铁股将重现昔日‘金花’风采。”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说。
更为主要的是,随着550亿新基金建仓期临近,“钢铁股将成为值得守望的对象,”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目前,钢铁股是市场中估值水平偏低的少数品种之一。”国内钢材市场供需矛盾的缓解为钢价走高带来支撑。
“目前看来,今年钢铁行业政策上的利空已基本出尽。”张士宝认为。
估值具提升空间
证券专业人士指出,钢铁股目前估值偏低,后市有望提升。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钢铁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为5-8倍,明显低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同类股票平均估值水平(欧美主要钢铁公司平均市盈率水平10-15倍);从市净率方面看,目前A股市场钢铁股市净率普遍低于(接近)1,亦低于国际市场同类股平均值,不少钢铁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
市场人士认为,国内钢铁股的低估值一方面使其未来面临小得多的股价下跌风险;另一方面,显示其在二级市场中具有收购价值。而购并重组有助于相关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米塔尔钢铁集团收购阿赛洛钢铁的案例(溢价55%,收购市净率达到1.42倍)便是明证。
国内钢铁公司的低估值为外资在国内的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契机。从2005年起,外资对国内钢铁企业展开并购攻势。继米塔尔成功收购华菱管线36.67%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后,阿赛洛参股莱钢股份已获山东省批准。
外资收购国内钢厂促动国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2005年7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提出了明确要求,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的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根据此政策,至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前10名产业集中度需达到50%,至2020年将达到70%。
在内外合力作用下,国内钢铁龙头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浪潮迭起。
2005年8月,鞍本合并成立鞍本集团,产能超过宝钢达到3500万吨。武钢集团在去年收购鄂钢后,重组了柳钢,一举增加600万吨产能,将成为华中地区的龙头企业。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和马钢控股结成战略合作联盟;2006年2月,中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将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合而为一,正式成立河北唐钢集团;2006年3月,宝钢集团重组太钢集团;而济南钢铁和莱钢(600102.SH)合并组建的山东钢铁集团,预计在十月底前挂牌成立。
申银万国认为,收购兼并,整体上市成为提升钢铁股估值的催化剂,随着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的明显提高,在同样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下,市盈率将得以提升。
实证显示,按照市场化原则收购成功后,将使收购双方产生“1+1>2”的正效应,并购带来的想象空间助推双方股价上扬(米塔尔对阿塞洛的收购战带来两者股价分别大涨27%和50%);且如果收购导致行业竞争环境好转,则其他钢铁公司的股价将随着行业整体估值水平的提高而上涨。
此外,市场人士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带来前期滞涨大盘蓝筹股的价值发现,其股价将加速向价值回归。“股指期货推出后,那些成为标的品种的钢铁权重股走势可能激活,估值水平可望提升。”招商证券策略研究员表示。
难掩长期投资价值
武钢某高层管理人士认为,由于国内钢铁股具低估值、较高的分红率与股息率(平均5%左右,鞍钢新轧、武钢股份、宝钢股份股息率约10%左右),随着行业回暖,其投资价值凸显。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的展开将令投资需求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收入的不断增长,也将推动住宅、汽车等消费的持续扩大。因此,未来国内钢材需求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宏观调控下,钢材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未来大型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境外投资者对国内钢铁企业的盈利前景看法乐观。目前鞍钢新轧H股较A股溢价,而宝钢、鞍钢股份更为QFII重仓持有,中报显示,在宝钢前十大流通股东中,6家为QFII,合计持仓62026万股;鞍钢半年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有5家QFII。550亿新基金守望三类钢铁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三类钢铁企业的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一是具有规模和产品优势的龙头钢铁公司,如宝钢、鞍钢、武钢、太钢不锈等。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2010年,我国要形成2-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大型钢铁企业将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从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看,最有可能形成3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为宝钢集团和鞍本集团。
从产品角度看,武钢拥有国内唯一的取向硅钢生产线,去年产量为13.21万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0.27%;随着二硅钢项目的建成投产,今年取向硅钢的产量将达到20万吨。
太钢不锈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增发收购太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后,产业链得以完善,随着新建150万吨不锈钢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太钢将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二是拥有铁矿石资源优势的钢铁公司。如本钢、鞍钢的铁矿石自给率均高达80%以上;包钢的大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矿藏丰富。
三是具有潜在被购并重组机会的钢铁公司。如拥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包钢,预计2006年底完成整体上市;而韶钢或将成为宝钢集团的并购对象。
“随着钢铁行业的景气回升和产业集中度的明显提高,未来优质钢铁股将重现昔日‘金花’风采。”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说。
更为主要的是,随着550亿新基金建仓期临近,“钢铁股将成为值得守望的对象,”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目前,钢铁股是市场中估值水平偏低的少数品种之一。
前一篇:可怕的逻辑,和股友对话
后一篇:时间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