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族芭蕾舞剧《兰花花》(1989)

(2007-01-04 11:26:45)
分类: 芭蕾史纲
 芭蕾舞剧《兰花花》(1989)
民族芭蕾舞剧《兰花花》(1989)
中文名称: 兰花花
外文名称: Lan Huahua
类别: 芭蕾舞剧
演出单位: 中央芭蕾舞团
剧情简介:
“五谷里的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呀唯有那个兰花花好。”
  美丽的山村姑娘兰花花,像陕北高原上盛开的兰花。她与勤劳朴实的小伙子杨五哥有青梅竹马之缘,他们真诚地相爱着。
  周家地主婆却用重金厚礼强娶了兰花花,试图以婚礼之喜来为自己病入膏肓的儿子冲邪。被捺入花轿抢抬到地主家的兰花花拼死反抗,冲散了婚礼,准备与暗地里约好的五哥私奔。不料中了地主婆的奸计,五哥误食了毒馍……高原在凄风中战栗,兰花花在苦雨里哭泣。悲痛欲绝的兰花花断然吃下剩余的毒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在山野里举行了婚礼,以死向黑暗的人间作出最后的抗争。
  创作者编导:舒均均。作曲:刘廷禹。舞美设计:郑越洋(布景)。李克瑜、周风(服装)、张枫桐(灯光)。
  演出者主要演员:王珊、彭丹(饰兰花花A、B),徐刚、王全兴(饰杨五哥A、B),宋琛琛(饰地主婆),李风岐(饰地主儿子)。乐队: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指挥:胡炳旭。
演出大事记
  本剧根据著名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立意改编、创作。曾参加1989年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直属院团新人、新作评比演出,获优秀创作一等奖,主演王珊、徐刚获优秀表演奖。
民族芭蕾舞剧《兰花花》(1989)  
评论撷萃
  芭蕾舞剧《兰花花》对运用西洋芭蕾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形象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全剧结构完整、风格清新,把芭蕾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融为一体,是一首优美的民歌式的作品。舒均均的探索得到芭蕾新秀王珊的全力支持。在第三场中,通过兰花花中毒临死前与杨五哥挣扎爬滚的现代舞动作与芭蕾双人舞相结合,表现出爱的幻灭,生的渴望。王珊塑造的这个勇于反抗封建恶势力、努力追求纯洁爱情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形象,富于激情和诗意,催人泪下。有的观众看一次哭一次。
    像陕北高原盛开的兰花-- 山村姑娘兰花花,剧中双人舞是舞蹈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或人物对话的表现形式,两个人物在舞台上的行动,是两个点在舞台空间的移动线,点、线的距离和远、近,以及变化的方位和角度,都表示着人物之间感情的亲密或疏远、热情或冷淡。人物情感发展到高潮往往是两人的相依、相靠、拉、扶、挟、抱和托举。如芭蕾双人舞《兰花花》(舒均均编导)是表现兰花花和杨五哥的一段爱情双人舞,兰花花从右后台角出场,五哥从左台前出场,两人均以斜线至台中相会,一见面二人又即后退拉开一定的距离,这形象地展示出中国农村青年特有的表现情感的方式。随后又合在一起,兰花花在前五哥在后以扶、拉、托、转的舞姿动作,展开了两人亲密和欢乐情绪的舞蹈。以后有一段女在前、男在后,舞蹈动作姿态造型和地位变化基本一致的舞蹈,显示了他们情感和思想的谐和一致,共同追求着幸福美好的未来生活。舞蹈的高潮是五哥在台左原地转圈,兰花花从台中向台右、台前移动位置的转圈动作后,两人相合、拥抱、扶托而舞,在一段抱腰速转以后,以双双坐地相对的姿态造型结束。双人舞《兰花花》的构图特点是紧密结合两个人物思 )想感情的发展和各自的性格特征,在运用芭蕾舞的形式表现我国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舞蹈民族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民族芭蕾舞剧《兰花花》(1989)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由长沙考上北京舞蹈学院后留在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王珊,她是经典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代“琼花”的扮演者,芭蕾明星。王珊当年在长沙还成立一所芭蕾舞学校,希望能为家乡培养芭蕾舞演员。在王珊,白淑湘,冯英,赵汝蘅四只“白天鹅”也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是一张合影中,王珊圆圆的脸,嘴角稚嫩,有着一种天然的淳朴。王珊的同门师姐冯英,依然高挑清瘦,气质脱俗,现在据说王珊隐居香港,做着一些芭蕾幕后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