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芭蕾史纲 |
巴兰钦(1904~1983) Balanchine,George
美国芭蕾演员,编导
巴兰钦(1904~1983)
Balanchine,George
美国芭蕾演员,编导。原籍俄国,1904
年1月9日生于圣彼得堡,1983年4月卒于纽约。10
岁考入圣彼得堡戏剧学校舞蹈科,毕业后任国家歌剧舞剧院芭蕾演员。1924年移居美国,曾主持美国芭蕾舞学校和美国芭蕾舞团的工作。他极力提倡“美国自己的舞蹈”,这对美国芭蕾和现代舞都有相当的影响。他善于处理舞台空间,运用传统舞步,并把民间舞融入芭蕾中。他的舞蹈使动作和表情、形体和精神、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
,充满了诗意。他除了排演传统芭蕾剧目外,还创作了现代舞与芭蕾相结合的新型舞蹈如《四种气质》和《插曲》(与M.格雷厄姆合作)等。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古典芭蕾,在欧洲丰厚的古典文化滋养下,在18世纪达到了浪漫主义的巅峰,然而继19世纪初触摸到其黄金时代之后,却在华丽技巧、精美舞台的包装外壳下,变成了一只机械呆滞、苍白无力、了无生趣的白色天鹅,直到20世纪在现代芭蕾的咒语中起死回生,现代芭蕾大师们用自己的睿智与勇敢,赋予芭蕾一个崭新的辉煌,这其中就包括了被后人誉为现代交响芭蕾巨匠的--乔治·巴兰钦。他的人生以芭蕾为媒,经历了一个从东到西的迁徙后,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蜕变,成就了自己,更拯救了芭蕾。
1904年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的巴兰钦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刚刚踏出舞蹈学校大门的他就和一批年轻的舞蹈者们组建了“青年芭蕾舞团”进行创新探索。1925年,巴兰钦离开前苏联,投入了在欧洲成功打造了“俄罗斯演出季”的俄罗斯杰出文艺活动家谢尔盖·佳吉列夫组建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担任该团的舞剧编导,并以不凡的才华和鲜明的个性以及幽默感和不一般的理解力,很快为自己赢得了人心与信任。
在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巴兰钦编导的第一部“白纱裙芭蕾”《阿波罗》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从这开始,他逐渐走上新古典主义的创作道路,即改革和丰富古典芭蕾舞,使其成为揭示音乐形象的主要表情手段,通过《小夜曲》、《巴罗克协奏曲》、《水晶宫》、《竞技》等一系列作品,巴兰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芭蕾”风格,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盛行的美国独树一帜。
巴兰钦是美籍俄国人,他一生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当代传奇--开办了“世界最优秀芭蕾舞校之一”的美国芭蕾舞学校,建立了“世界六大一流芭蕾舞团之一”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培养出大批早已开始担纲国内外著名芭团的大腕明星和艺术总监,编导出大量早已成为各国芭团看家剧目的经典作品……不过,所有的传奇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当是:在他创作的150部芭蕾中,居然有5部登上了世界权威专业刊物--美国《舞蹈杂志》全球评选出来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大舞蹈》的排行榜。
什么是巴兰钦风格?
简单地说:既是传统的又具现代感,还反映美国个性。巴兰钦把俄罗斯古典芭蕾的精粹与美国的运动方式、活力、速度以及当代美国人性格融于一炉,并升华到尽善尽美的高度。巴兰钦创作的外表简约而内涵丰富、华丽且素朴的舞蹈,从一定意义上讲即代表美国芭蕾。所以有人说,把芭蕾带进美国的是安娜·巴甫洛娃,而确定美国芭蕾风格的编导是乔治·
巴兰钦。巴兰钦的名字已成为一种风格、一个派别、一套体系的代名词;他不仅把美国芭蕾引向了舞蹈世界的前列,而且在国际范围导演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革命。
他用音乐表现芭蕾--从音乐中获得创作激情和源泉,他的音乐芭蕾使动作和声音融为一体,编导手法不受故事情节、布景、服装的限制,反映乐曲的体裁、风格,音乐的色彩、形态、调性和音色。巴兰钦说过:“我不仅要尽量把节奏、旋律这些音乐因素形象化,使这些抽象的东西能够被看见,而且还要争取表现出乐曲的音色”。
1933年,巴兰钦定居美国,先后主持了美国芭蕾舞学校和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排演了150多部芭蕾舞剧,这其中除了《仲夏夜之梦》、《堂·吉诃德》外,都是独幕的巴氏“音乐芭蕾”,其中有5部携手登上了世界权威专业刊物--美国《舞蹈杂志》全球评选出来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舞蹈》的排行榜。换言之,巴兰钦居然一人独占了世界舞蹈的半边天。他是“现代芭蕾”中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编导大师之一,美籍俄国人。他一生虽然只活到了79岁,但质量却高过了许多人,尤其是对美食、音乐、舞蹈;对一切美丽、纯真、绚烂、鲜活的生命现象,始终充满了取之不尽的火样激情,因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当代传奇。
Balanchine,George


前一篇:美国芭蕾舞团
后一篇:纽约城市芭蕾舞团(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