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芭蕾史纲 |
俄国戏剧和艺术活动家谢尔盖·佳吉列夫(1872~1929)被后人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巡回演出组织者”。他一生走过的道路颇为曲折,极富传奇色彩。佳吉列夫曾和俄国画家、艺术史家和艺术评论家伯努瓦一起创立了“艺术世界”社,并共同编辑同名杂志。他曾多次组织俄罗斯美术展和音乐会。1907年佳吉列夫在巴黎创办了著名的“俄罗斯季节”演出,从此逐步登上了自己事业的顶峰。从表面上看,佳吉列夫的人生旅途星光灿烂,是一条金砖铺就、玫瑰装点的成功者之路。然而实际上他不但是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奋斗才功成名就的,而且一生中多次濒于破产的边缘,晚景也颇为凄凉。
佳吉列夫出生于遥远的彼尔姆州一个基干军人家庭。1890年夏天初到彼得堡时他还是一个脸颊红润、涉世不深的小伙子,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他的表兄和好友、后来成为著名文学家和神智学家的季玛·菲洛索福夫将这个18岁的外省青年带进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都是未来的“艺术世界”社的创办者。在当时,年轻的佳吉列夫那活跃的性格与强烈的虚荣心深深使他的新朋友们忍俊不禁。
一开始佳吉列夫想从事音乐创作,但在这方面他似乎资质欠佳。有一次他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面前演奏了自己的曲子,得到的却是这位著名作曲家的不留情面的尖刻评价。佳吉列夫摔门而去,嘴里喃喃自语:“这将是我生平经历中滑稽可笑的一页。”
音乐梦破碎后,佳吉列夫认定离经叛道的行为是求取功名的跳板,于是便在公开场合努力改变形象,总是身穿晚礼服,手拿单片眼镜。他蓄起了短须,头发总是梳理得油光可鉴,还把其中一缕染成了银白色。佳吉列夫后来回忆到:“在自己的整个生活中我所做的一切都和大家截然相反……事情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大家都把我看成一个钻营者,一个浪荡子,一个投机商,总之,鬼才知道是个什么家伙。我对此了解得一清二楚,但仍然打扮成这副怪样子出入贵族沙龙……”
佳吉列夫的仕途起步非常顺利,但最后却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开始皇家剧院的主管人谢尔盖·沃尔孔斯基公爵任命他为特别事务办理员。佳吉列夫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他主办的《皇家剧院年鉴》成本超过了预算一倍,但却成为艺术性出版物中的精品。佳吉列夫的朋友亚历山大·伯努瓦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本装帧奢华的书给坐在沙皇包厢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古拉二世把全书逐页浏览了一遍,不时发出满意的赞叹。”此后沃尔孔斯基甚至一度想委托这个雄心勃勃的唯美主义者负责芭蕾舞演出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害怕闲话很快又改变了主意。感到受辱的佳吉列夫孤注一掷,拒绝继续主管《年鉴》的出版工作。沃尔孔斯基要求他辞职。佳吉列夫决定向最高层寻求庇护,请求沙皇本人充当这场争执的仲裁人。五天里整个彼得堡被各种传闻搅得沸沸扬扬。最终的结果是佳吉列夫被迫去职,并且从此永远失去了在政府机关供职的权利。
一开始佳吉列夫想从事音乐创作,但在这方面他似乎资质欠佳。有一次他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面前演奏了自己的曲子,得到的却是这位著名作曲家的不留情面的尖刻评价。佳吉列夫摔门而去,嘴里喃喃自语:“这将是我生平经历中滑稽可笑的一页。”
音乐梦破碎后,佳吉列夫认定离经叛道的行为是求取功名的跳板,于是便在公开场合努力改变形象,总是身穿晚礼服,手拿单片眼镜。他蓄起了短须,头发总是梳理得油光可鉴,还把其中一缕染成了银白色。佳吉列夫后来回忆到:“在自己的整个生活中我所做的一切都和大家截然相反……事情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大家都把我看成一个钻营者,一个浪荡子,一个投机商,总之,鬼才知道是个什么家伙。我对此了解得一清二楚,但仍然打扮成这副怪样子出入贵族沙龙……”
佳吉列夫的仕途起步非常顺利,但最后却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开始皇家剧院的主管人谢尔盖·沃尔孔斯基公爵任命他为特别事务办理员。佳吉列夫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他主办的《皇家剧院年鉴》成本超过了预算一倍,但却成为艺术性出版物中的精品。佳吉列夫的朋友亚历山大·伯努瓦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本装帧奢华的书给坐在沙皇包厢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古拉二世把全书逐页浏览了一遍,不时发出满意的赞叹。”此后沃尔孔斯基甚至一度想委托这个雄心勃勃的唯美主义者负责芭蕾舞演出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害怕闲话很快又改变了主意。感到受辱的佳吉列夫孤注一掷,拒绝继续主管《年鉴》的出版工作。沃尔孔斯基要求他辞职。佳吉列夫决定向最高层寻求庇护,请求沙皇本人充当这场争执的仲裁人。五天里整个彼得堡被各种传闻搅得沸沸扬扬。最终的结果是佳吉列夫被迫去职,并且从此永远失去了在政府机关供职的权利。
横遭打击的佳吉列夫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在艺术圈中孤军奋战。这个不甘心失败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因祸得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一步步登上了自己传奇生涯的顶峰。
在回忆录中伯努瓦称佳吉列夫是一个善于为工作营造气氛的大师:“任何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都会产生某种幻想和冒险的魅力。冒险的天性总是占上风,驱使他奔向远方……他不从事绘画,不写作剧本,不编排芭蕾舞剧和歌剧,却富有灵感、满怀热情地从事组织筹备工作。在广告宣传方面佳吉列夫尤为出色,似乎他天生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师。”
佳吉列夫的最初几次策划都大获成功。他在彼得堡举办的俄罗斯肖像展共展出了近两个世纪以来创作的6万余件作品,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随后是在巴黎举办的俄罗斯艺术展(包括圣像、写生画和雕塑)以及一系列俄罗斯音乐演奏会,音乐会上演出了俄国著名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和歌剧片段。
1909年佳吉列夫开始把注意力投向俄罗斯芭蕾舞剧团的演出。这一次尝试可谓是举步维艰。一开始佳吉列夫想排演歌剧《萨得科》、《普斯科夫姑娘》和《伊戈尔大公》。他得到了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得罗维奇大公和玛利娅·巴甫洛夫娜公爵夫人的支持,有望获得2万卢布的国家补助金;著名芭蕾舞女演员、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情人玛蒂尔妲·科舍辛斯卡娅也对演出产生了兴趣。但是就在出发去巴黎之前一切都砸了。佳吉列夫的庇护人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得罗维奇突然去世,科舍辛斯卡娅对分配给她的次要角色十分不满,原来国家承诺的财政支持、舞台布景和服装赞助也泡汤了……
在最艰难的时刻巴黎的友人们帮助佳吉列夫渡过了难关。他们协助筹集到了款项,联系好剧团业主,租到了剧场。佳吉列夫不得不取消了几乎所有的原定剧目,重新排演两出新剧。
1909年的巡回演出被看成是一次俄罗斯艺术家们的十字军远征。演员们到巴黎来既非求名亦非求利。他们是自古以来被看做欧洲偏远落后地区的俄罗斯派出的使者,前来征服这座世界艺术之都。佳吉列夫带来了超过300名演员的强大阵容,其中包括男低音歌唱家费多尔·夏里亚宾、芭蕾舞女演员安娜·巴甫洛娃,另一位女舞蹈家塔玛拉·卡尔萨维娜和芭蕾舞演员兼舞剧编导瓦茨拉夫·尼任斯基。在出场费上总是从不让步的夏里亚宾当时说:“我不知道能得到什么,因为我们说定了,如果财政状况不佳我们决不难为佳吉列夫,由我们自己来补亏空。”
巴黎陈旧破败的“莎特列”剧场敞开了大门。在飞扬的尘土和隆隆的嘈杂声中(当时工人们正在重铺地板,修建乐池和包厢),在凌乱摆放的各色油彩和巨幅画布之间(舞台布景都是在现场绘制完工的),在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和著名芭蕾舞剧编导米哈伊尔·福金的大喊大叫伴奏下,俄罗斯艺术家们紧张地准备着演出。巴黎的精英们时常来进行观摩,在总彩排之前所有的参观者都已经成了俄罗斯芭蕾舞艺术的崇拜者。参加巡回演出开幕式的有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音乐家卡米尔·圣-桑、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莱、舞蹈家伊萨多拉·邓肯、作曲家克罗得·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等名流。所有的入场券被一抢而光,黑市票价上涨了一倍,报刊媒体上更是好评如潮。
第一个俄罗斯芭蕾舞演出季节总共亏损了4.5万法郎。此后佳吉列夫来到威尼斯拟定下一个演出季节的组织计划。他开出了总金额为9000法郎的票据,但实际上在他的账户上已经一文不名了。尽管在财政上完全依赖于债权人的贷款,但佳吉列夫从来不迎合他们的口味,他在艺术标准问题上是极有主见的。他会在巡回演出的高潮指定新的芭蕾舞剧目,在已安排就绪的演出中间任命主要演员。佳吉列夫看不起完全为追求票房收入的演出,他转变方针之快常常令他最亲信的部下也瞠目结舌。
在回忆录中伯努瓦称佳吉列夫是一个善于为工作营造气氛的大师:“任何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都会产生某种幻想和冒险的魅力。冒险的天性总是占上风,驱使他奔向远方……他不从事绘画,不写作剧本,不编排芭蕾舞剧和歌剧,却富有灵感、满怀热情地从事组织筹备工作。在广告宣传方面佳吉列夫尤为出色,似乎他天生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师。”
佳吉列夫的最初几次策划都大获成功。他在彼得堡举办的俄罗斯肖像展共展出了近两个世纪以来创作的6万余件作品,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随后是在巴黎举办的俄罗斯艺术展(包括圣像、写生画和雕塑)以及一系列俄罗斯音乐演奏会,音乐会上演出了俄国著名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和歌剧片段。
1909年佳吉列夫开始把注意力投向俄罗斯芭蕾舞剧团的演出。这一次尝试可谓是举步维艰。一开始佳吉列夫想排演歌剧《萨得科》、《普斯科夫姑娘》和《伊戈尔大公》。他得到了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得罗维奇大公和玛利娅·巴甫洛夫娜公爵夫人的支持,有望获得2万卢布的国家补助金;著名芭蕾舞女演员、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情人玛蒂尔妲·科舍辛斯卡娅也对演出产生了兴趣。但是就在出发去巴黎之前一切都砸了。佳吉列夫的庇护人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得罗维奇突然去世,科舍辛斯卡娅对分配给她的次要角色十分不满,原来国家承诺的财政支持、舞台布景和服装赞助也泡汤了……
在最艰难的时刻巴黎的友人们帮助佳吉列夫渡过了难关。他们协助筹集到了款项,联系好剧团业主,租到了剧场。佳吉列夫不得不取消了几乎所有的原定剧目,重新排演两出新剧。
1909年的巡回演出被看成是一次俄罗斯艺术家们的十字军远征。演员们到巴黎来既非求名亦非求利。他们是自古以来被看做欧洲偏远落后地区的俄罗斯派出的使者,前来征服这座世界艺术之都。佳吉列夫带来了超过300名演员的强大阵容,其中包括男低音歌唱家费多尔·夏里亚宾、芭蕾舞女演员安娜·巴甫洛娃,另一位女舞蹈家塔玛拉·卡尔萨维娜和芭蕾舞演员兼舞剧编导瓦茨拉夫·尼任斯基。在出场费上总是从不让步的夏里亚宾当时说:“我不知道能得到什么,因为我们说定了,如果财政状况不佳我们决不难为佳吉列夫,由我们自己来补亏空。”
巴黎陈旧破败的“莎特列”剧场敞开了大门。在飞扬的尘土和隆隆的嘈杂声中(当时工人们正在重铺地板,修建乐池和包厢),在凌乱摆放的各色油彩和巨幅画布之间(舞台布景都是在现场绘制完工的),在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和著名芭蕾舞剧编导米哈伊尔·福金的大喊大叫伴奏下,俄罗斯艺术家们紧张地准备着演出。巴黎的精英们时常来进行观摩,在总彩排之前所有的参观者都已经成了俄罗斯芭蕾舞艺术的崇拜者。参加巡回演出开幕式的有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音乐家卡米尔·圣-桑、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莱、舞蹈家伊萨多拉·邓肯、作曲家克罗得·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等名流。所有的入场券被一抢而光,黑市票价上涨了一倍,报刊媒体上更是好评如潮。
第一个俄罗斯芭蕾舞演出季节总共亏损了4.5万法郎。此后佳吉列夫来到威尼斯拟定下一个演出季节的组织计划。他开出了总金额为9000法郎的票据,但实际上在他的账户上已经一文不名了。尽管在财政上完全依赖于债权人的贷款,但佳吉列夫从来不迎合他们的口味,他在艺术标准问题上是极有主见的。他会在巡回演出的高潮指定新的芭蕾舞剧目,在已安排就绪的演出中间任命主要演员。佳吉列夫看不起完全为追求票房收入的演出,他转变方针之快常常令他最亲信的部下也瞠目结舌。
为了举办“俄罗斯季节”演出每年都必须找到大笔的资金。剧团不只一次濒临破产。有一次佳吉列夫的忠实朋友米霞·谢尔特刚刚来得及在演出之前将欠款付给法院的执行人,从而避免了随之而来的一场丑闻。1921年在伦敦举办的大型芭蕾舞演出《睡美人》引发了一场更大的灾难。为使演出获得成功佳吉列夫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邀请了俄国著名画家、舞台美术家列夫·巴克斯特设计布景与服装,由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对柴科夫斯基的曲子进行改编。马林斯基剧院的舞剧导演尼古拉·谢尔盖耶夫认真地对舞蹈设计和舞台调度进行了加工,世界上最杰出的四位芭蕾舞演员——奥尔迦·斯别西夫采娃、维拉·特列非洛娃、柳波芙·叶戈罗娃和莉季娅·洛普霍娃轮流扮演主角……但是令佳吉列夫失望的是伦敦人对古典芭蕾舞艺术的热情只维持了两个月,这和他原定的演出十个月的计划相去甚远。习惯于欣赏独幕剧的伦敦观众难以接受《睡美人》这样规模宏大的作品。票房收入下降了,剧团面临一次空前严重的危机。佳吉列夫没有坐等危机的爆发,为摆脱困境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放演员们去休假。随后他自己也销声匿迹了,留给愤怒的债主们的只剩下一些无用的演出服装。
科科·沙涅尔在回忆佳吉列夫出现在巴黎的情景时写道:“他快疯了,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挽救措施。我斗胆问他:‘您需要多少钱才能把伦敦的事情摆平?’他说了一个数目,可我现在记不清是多少了。当时我就给了他一张支票。”佳吉列夫的秘书后来确认这个数目是20万法郎。
佳吉列夫总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按照科科·沙涅尔的说法,“他在任何时候都不给任何人任何东西,连些微的感情也不表露。在与舞蹈演员们的关系上他是冷酷无情的”。但是舞蹈演员们都对他奉若神明。佳吉列夫迫使从作曲家到服装道具管理员在内的所有人超负荷工作。他使他们都像着了魔一样,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但是他们却感到非常幸福。每一个接触到佳吉列夫的人都受到一种莫名的激情的感召。这个时期是佳吉列夫一生中最富有成果的阶段。
佳吉列夫在演员中间推行铁一般的纪律。尽管让他们下榻条件最好的旅馆,为演出包租设施最完备的剧院,但这并不妨碍他强迫他们像苦役犯一样地工作。佳吉列夫曾经向法院状告一位上流社会的交际花伊妲·鲁宾斯坦,指控她拒绝参加3场芭蕾舞演出,并且要求这位美人支付5万法郎的违约金。但实际上这位银行家的女儿并没有与他签订严格的合同,她只是想出出风头,无偿客串几场而已。对待朋友,佳吉列夫就更加过分了。他没有付给过瓦茨拉夫·尼任斯基一分钱酬劳,反而问他:“你要钱做什么呢?芽你说说,你还需要什么,这儿什么都有。”他还“忘记”了付给巴克斯特为芭蕾舞剧《睡美人》绘制布景和设计100套演出服装的酬金。这件事导致两个老战友最终分手,巴克斯特一直到死都没有原谅佳吉列夫。
伯努瓦在回忆录中写道:“谢尔盖喜欢在朋友圈中吹嘘自己身上有彼得一世的血统。这个家族传说大概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但在他身上看来确实有些得自彼得一世的遗传,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佳吉列夫身上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支配力,他具有洞察一切未知事物的睿智,善于发现和利用别人身上的弱点,这些特点与那位伟大的俄罗斯改革家的基本性格何其相似。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佳吉列夫也成功地缔造了某种‘强权’,这个‘强权’直到佳吉列夫死后仍未解体。”
1929年,佳吉列夫组织的最后一次“俄罗斯季节 ”演出在伦敦举行,他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出发去度假前,佳吉列夫与剧团成员们告别时显得忧郁而感伤:“这些年来我头一次不为将来的事操心。演员们的聘书已经敲定了,合同也已签好。你们也该去休假了。”
科科·沙涅尔在回忆佳吉列夫出现在巴黎的情景时写道:“他快疯了,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挽救措施。我斗胆问他:‘您需要多少钱才能把伦敦的事情摆平?’他说了一个数目,可我现在记不清是多少了。当时我就给了他一张支票。”佳吉列夫的秘书后来确认这个数目是20万法郎。
佳吉列夫总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按照科科·沙涅尔的说法,“他在任何时候都不给任何人任何东西,连些微的感情也不表露。在与舞蹈演员们的关系上他是冷酷无情的”。但是舞蹈演员们都对他奉若神明。佳吉列夫迫使从作曲家到服装道具管理员在内的所有人超负荷工作。他使他们都像着了魔一样,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但是他们却感到非常幸福。每一个接触到佳吉列夫的人都受到一种莫名的激情的感召。这个时期是佳吉列夫一生中最富有成果的阶段。
佳吉列夫在演员中间推行铁一般的纪律。尽管让他们下榻条件最好的旅馆,为演出包租设施最完备的剧院,但这并不妨碍他强迫他们像苦役犯一样地工作。佳吉列夫曾经向法院状告一位上流社会的交际花伊妲·鲁宾斯坦,指控她拒绝参加3场芭蕾舞演出,并且要求这位美人支付5万法郎的违约金。但实际上这位银行家的女儿并没有与他签订严格的合同,她只是想出出风头,无偿客串几场而已。对待朋友,佳吉列夫就更加过分了。他没有付给过瓦茨拉夫·尼任斯基一分钱酬劳,反而问他:“你要钱做什么呢?芽你说说,你还需要什么,这儿什么都有。”他还“忘记”了付给巴克斯特为芭蕾舞剧《睡美人》绘制布景和设计100套演出服装的酬金。这件事导致两个老战友最终分手,巴克斯特一直到死都没有原谅佳吉列夫。
伯努瓦在回忆录中写道:“谢尔盖喜欢在朋友圈中吹嘘自己身上有彼得一世的血统。这个家族传说大概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但在他身上看来确实有些得自彼得一世的遗传,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佳吉列夫身上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支配力,他具有洞察一切未知事物的睿智,善于发现和利用别人身上的弱点,这些特点与那位伟大的俄罗斯改革家的基本性格何其相似。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佳吉列夫也成功地缔造了某种‘强权’,这个‘强权’直到佳吉列夫死后仍未解体。”
1929年,佳吉列夫组织的最后一次“俄罗斯季节 ”演出在伦敦举行,他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出发去度假前,佳吉列夫与剧团成员们告别时显得忧郁而感伤:“这些年来我头一次不为将来的事操心。演员们的聘书已经敲定了,合同也已签好。你们也该去休假了。”
佳吉列夫自己前往巴黎就医,在这一时期他饱受糖尿病和背痛的折磨。随后他违背医生的禁令不顾鞍马劳顿来到德国遍访书肆——收集善本图书是他的最后一项嗜好。伯努瓦回忆道:“居无定所的他为自己的私人藏书特意租下了一套住宅,每次‘淘换’到一册珍本时他都兴奋不已。佳吉列夫设想自己将来会坐在一间书房里为某些版本做些校对工作、编辑注释和评论。在这个领域里他不会再与那些执拗、虚荣、心绪烦躁的人们打交道,而代之以与古圣先贤们圣魂相通,接触到的是过去时代文化的最优秀成果,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祖国的文化遗产。虽然现在回国无门,但在他心里对祖国的热爱从未冷却过。”
这一年夏天,被疾病折磨得衰弱无力的佳吉列夫又一次来到了从少年时代就深深喜爱上的城市威尼斯。8月19日黎明前,在与病魔苦苦周旋了10昼夜后,佳吉列夫的生命之火悄然熄灭了。像往常一样,在这最痛苦的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是忠实的朋友米霞·谢尔特。
当时偶然来到威尼斯的科科·沙涅尔出资将这位伟大的艺术活动家送到他最后的安息之地。
这一年夏天,被疾病折磨得衰弱无力的佳吉列夫又一次来到了从少年时代就深深喜爱上的城市威尼斯。8月19日黎明前,在与病魔苦苦周旋了10昼夜后,佳吉列夫的生命之火悄然熄灭了。像往常一样,在这最痛苦的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是忠实的朋友米霞·谢尔特。
当时偶然来到威尼斯的科科·沙涅尔出资将这位伟大的艺术活动家送到他最后的安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