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观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恐难有效遏制流动性巨流

(2006-06-20 00:36:19)
分类: 经济观察
伴随着央行日前最新出台的紧缩性新政,“流动性过剩”这个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便屡遭业界人士警示的话题,被再次抛到台前。按照央行16日晚间公布的政策,从7月5日起主要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央行还明确表示冀望借此一策将至少1500亿元的“活跃”资金流纳入可控范围内。

不难看到,面对流动性过剩,官方的货币政策逐步升级,政策频度不断加大,各种措施则是多管齐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央行便已接二连三地采取紧缩流动性行动——从加息到定向票据,再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严厉程度显然在步步加强。

笔者认为,官方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已经向有关部门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尤其是此番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更是彰显了央行乃至国务院坚决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决心。令人期待的是,如果各商业银行遵照国务院和央行的这个政策意图去控制信贷增长,在短期内有效控制流动性泛滥的态势并非难事。

诸位不难发现,在分析近期信贷增长偏快的诱因时,主要的学者和业界人士无不认为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一是投资过快增长拉动信贷增长,各地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拉动信贷增长加快;二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扩张增加盈利的动机较强。

不可否认,上述两大方面对于直接造成或加大流动性起到了不可推卸的作用。不过,问题的复杂性恰恰在于,至少近半年来,官方虽已曾就此难题出台了诸多措施(在国务院近期召开的多次常务会议上,总理也曾不断旁敲侧击),但充裕的资金狂流却似乎日渐泛滥,各种新的政策甚至在其面前颇显“抽刀断水水更流”之尴尬——这是否从侧面反映出官方对策与现实症结直接始终没有完好对接呢?

为此笔者判断,由于此番政策从根本上说依然是药不对症,有望疗标而恐难治本,因此一旦将完全化解流动性难题过多地寄望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恐怕不是长久和明智的选择。换言之,倘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招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流动性过剩的症结,那么问题“死灰复燃”也不过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央行本次不惜祭出“重典”,忿然使出存款准备金这把“大斧”的迫切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央行政策的目标性与预期效果之间还多少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间隙——虽然抑制信贷扩张有助于改善流动性过剩问题,但须看到,造成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并没有消除。

事实上,此前也早有学界人士分析过,造成流动性泛滥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以上所提及到的两个方面,而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所引起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导致的大量热钱流入,这同样是政策层面不可回避的章节。

冷静观之,贸易顺差和热钱使得外汇占款急剧增加,从而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而这种流动性过剩是体制性的,因而它取决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升值步伐的快慢。由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也有可能加快,从政策选择角度来看,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最佳方法。

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效应还是有限的,加上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对我国出口的拉动,由外汇占款产生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仍会存在。因此,在短期内,整个市场流动性问题不一定有实质性改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