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天津诗人》2013春之卷大家评(添加中)

(2013-02-04 07:34:53)
标签:

转载

分类: 精品收藏

《天津诗人》2013春之卷大家评

 

 [转载]《天津诗人》2013春之卷大家评(添加中)

 我看《天津诗人》春之卷

         韩庆成


   第一印象是更素雅了,栏目的编排、设计更加简明。
   内容更厚重了。10位诗人、批评家的“开卷评论”,火力集中而猛烈,为一般诗刊鲜见。
另两个值得一提的栏目是“网络诗典”和“诗歌版图”,它们让《天津诗人》视野更开阔,将时代的脉动也切得更紧。《天津诗人》带给读者的,是诗人及其作品,而不再是一个作为地域的名称。
在季节即将交替的时候,春之卷提前给了我们春天的气息,正如它的封面,那满目的绿色,不是一个窗户可以关闭的。

韩庆成,1965年生于安徽宣城,现任中国诗歌流派网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诗歌》《诗歌报》《诗人》《绿风》《当代诗歌》等报刊,诗歌多次获奖并选入多个选本。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报告文学集《桂冠与荆棘》等多部著作。

 

一本有追求的诗刊

       ——《天津诗人》印象

                         马启代

 

    办刊,在当今的中国,既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当然更需要付出。这就要求办刊人有着超越常人的热情和胸襟,需要久违了的理想主义精神,在此之上,才谈到专业的知识和与生俱来的禀赋天性。粗略翻阅了几期《天津诗人》,感觉这是一本有追求的刊物,因为它的总编罗广才先生周身散发出唐吉可德式的狂热和执着。

    说它有追求,是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定位,立足地域,放眼整个汉语诗坛,坚持理论与诗歌文本的相互印证;说它有追求,是因为它把承载诗歌理想的企图与刊物的美学风格紧密结合,为汉语新诗的精神回归而努力;说它有追求,是因为它在缜密扎实地做好刊物的每一个细节,呕心沥血地对待每一个诗人的每一首作品……,故此,从装帧、排版、印刷、发行,到栏目设置、主题策划、组稿改稿、延伸活动等,都体现出宽容、大气的诗学趣味,彰显出坚实、沉雄的诗美风格。

    当然,作为近年异军突起的诗歌民刊,它有待提高和急需要做的还有不少。有罗广才这样的编者在,一切都在前行的路上,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天津诗人》会成为当代汉语诗坛一艘重量级的航母。

    为此,权且以诗的名义向那些默默的奉献者致敬!

马启代,1966年7月生,山东东平人,现居山东省济南市。“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 1985年11月开始发表作品,创办过《东岳诗报》等民刊,出版过诗文集17部,获得过山东首届刘勰文艺评论专著奖,入编《山东文学通史》。


    镜子里的诗歌

                      凌峰

知道《天津诗人》是在一个论坛里,那年,杂志到我家乡常熟组稿,本埠的诗人都拿出了看家之作,并在论坛里公开介绍,自此,这本杂志便留在了我的印象中。

后来机缘巧合,与主编罗总成为了网友,开始关注起杂志来。罗总常把诗坛的最新动向发我,让我耳濡目染,粘粘诗气,他还推荐一些优秀诗人的网页,供我学习和体验。同时,我还加入了天津诗人的群。一来二去,好像我也进入了天津诗人圈一样,

但对于写惯了散文的我来说,诗还是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的圣物。冯骥才曾开玩笑说:散文就像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而诗歌则是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两者的区别就是这样大。走路的人,只是不时地仰视一下那些能弹射到月亮里的人。从上学开始背古诗,记住了“李白前时原有月,唯有李白诗能说”“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大学时读了一点现代诗,记住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菊花古剑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嚣的庭院,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月亮”……回过头来想想,其实我的心中也有一个月亮。

读《天津诗人》居然也是在一个月夜,孩子已熟睡,我就静静的坐在书桌前翻阅。先是封面,那一抹绿,是春的气息,充满着生机,而绿丛中的小窗,似乎又告诉着我们,住在这里的,定是一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朋友。他是否知道窗外的爬山虎已漫过窗台攀至屋顶?他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如果他是游子,也许会写:春风又绿窗外壁,明月何时照我还?如果他是浪子,也许会写:我只是你一种寄托填满你感情的缺口心中那抹绿色何时能常驻?无论游子还是浪子,看到屋顶上那一行北归的大雁,知道春分已过,万物复苏,崭新的希望就在前方脚下斜阳下,是当潸然泪下的。

翻到洪烛的诗歌时,我想到了上面这些,他在《浪子与游子》中说:一百个浪子里面/可能只有一个人 /在今天晚上的大月亮下,回了一下头/他没看见月亮的哭/可月亮看见他在哭。流浪歌手,游吟诗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凝练成文字,再如女娲造人般吹了一口气,诗便成了一个活灵灵的生命,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诗是诗人的孩子,你不用遇到诗人,看一眼他的诗,就好像能知道,他的鼻子是挺是塌,耳廓是小是大,都长在了诗歌身上。于是我知道,洪烛的心,一直在路上。

不懂诗,更不敢妄谈诗,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就做一个门外汉,躲在门缝后,一窥天津诗歌的热闹。

 

     凌峰,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生于江苏常熟,西北求学,毕业后旅津,至今已8年。作品散见于《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常熟日报》《中国水利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三十路上》。

 

    归来

           沈秋寒

 

    我是前天下午收到《天津诗人》2013春之卷的,正在读。应该说我是个很挑剔的人,对生活,对文本,对诗歌,都有些过于认真,所以很少真正去说那一本书好,也很少公开地赞扬某个作者。而我自己也因为这样的挑剔需要很久才会写一首诗。但是在面对《天津诗人》的时候,我的挑剔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当然我并不是在说书中所选的诗歌达到了特别的高度,事实上在现阶段,汉语诗歌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缺憾。而且,也正因为有了缺憾,诗歌的发展才更多元,才更具有时代意义。我所指的,全无能力挑剔的含义,是说我被参与编辑这本书的人,深深地感动了。
    诗歌读本我确实看过太多,很多都是良莠不齐的,有一些甚至只能见到那些熟悉的名字,而全无新意。但是《天津诗人》在这一方面显然是不同的。责任。在仔细阅读了《开卷评论》和《诗经》两个章节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责任,这个渐渐被时代抛向身后的词语。对社会的责任,对物质世界的责任,对语言的责任,使得《天津诗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使命感。追寻着生命的印记,追寻着社会的脉搏,追寻着一个又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生,诗歌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青春,海水,花潮,火焰。很美。真的很美。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都在爱上这本书。因为,生命在我面前,逐一展现出来,最美的,最灿烂的一面。
这是让我幸福的事情。这里的诗歌没有无病呻吟,没有粉饰太平,也没有空洞的说教,不是看过自后会暗自慨叹中国再无诗人的无聊选集,也不是供奉于高阁的人情礼物。能读的诗——我是这样说的。似乎依旧显得我挑剔,但却是一句中肯,也发自肺腑的话。我们这个颠簸的时代,需要这样可读的诗歌作品,也需要这样一些踏实的,乐于奉献和敢于做实事的诗歌编辑。对于生活来说,时间真贵,怎敢浪费;对于一个心中还存有理想的人来说,做有意义的事才是活着的见证。
      于是,我在放下诗歌的时候,终于愿意面对过往,愿意思考人生。那些陌生的人和事,究竟是归来,还是归来? 

     沈秋寒,原名张俊,辽宁大连人。

         

《天津诗人》春之卷

           顾北

     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你要在众多的诗歌刊物(不管是官刊还是民刊)找到你自己喜爱的那一本,答案并不多。但我读到的这期内容,编者不仅有自己的选编重点,还关照读者的欣赏习惯。比如“诗经”  的作者群比较意味深长,“诗歌版图”推出的地域诗群也让人一窥详情。如果在作品选择上能更加大胆先锋些,一些隐逸诗人作品能得以挖掘展示出来,将不愧是件大功德。 
 

    顾北(福建老刀、顾老刀),六十年代出生,福建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和《诗参考》《自行车》《中文诗刊》(美)等重要民刊发表作品,诗歌入选国内多种选本及全国中学生诗歌读物,《名作欣赏》曾介绍诗歌作品及创作情况。现参与编辑《反克26》诗刊。著有诗集《老刀的诗》、《顾北诗选》《纯银》等。

结缘《天津诗人》   
                 方圆万李
 
     与《天津诗人》结缘,是因为2011年食指先生到访天津,我被罗总那种近乎痴迷的热情感染,因此在《美塑》杂志推出5个页码的深度访谈《对话天津诗人总编罗广才》。近日收到《天津诗人》2013年春之卷,伏案通读,为之击节。开卷评论的阵容强大,有韩作荣、叶延滨、吉狄马加等老师精深解读。而实力文本有著名诗人江一郞、洪烛等人作品,如张佳羽、张凡修等,令人眼睛一亮。更多栏目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搜罗学生佳作、农民诗选,还有更多的是陌生人的面孔,作品都表现不俗。

         方圆万李,湖北阳新人,现居东莞。作品散见于《诗刊》《天津诗人》《散文选刊》《作品》《星星》诗刊等期刊,入选《中国当代诗库》《中国诗文优秀作品选等选集,入展2008年第5届东莞荷花文化艺术节古今诗人作品展,获星火文学奖、星星诗刊奖、吴国伦文学奖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