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酒甩笔

(2009-02-15 15:10:17)
标签:

县官

匾额

楼阁

饱墨

李白

独乐寺

旅游

分类: 传说故事
醉酒甩笔

    蓟县城西门内,有座雄伟的楼阁,巍峨挺立,这就是独乐寺主体建筑观音之阁。阁上层悬挂鎏金匾额,写着“观音之阁”四个大字,相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当年李白北游到了蓟州(今蓟县),听说这里建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楼阁,便前来观看。州中的县官,大小衙役也来陪同。县官知道李白是有名的诗人,写得一手好字,便请他为楼阁写匾题字。李白望着这杰出的建筑,满口答应了。
    不一会儿,笔墨备齐。李白走向桌前拿起笔,蘸饱墨,挥笔写下“观音之阁”四个大字。县官和大小衙役们看到李白为楼阁题了字,都非常高兴。县官一面吩咐把匾挂在阁上,一面陪着李白回府,大摆宴席,推杯换盏,热闹极啦。
    第二天人们发现匾额上的“之”字缺了一点儿,便派差人进府说明情况。差人不敢怠慢,一溜小跑,来到府中,把匾额题字缺一点儿的事报告了县官。县官听后,心想,一个做过朝廷的大官,全国驰名的诗人,连个“之”字都不会写,还不如我手下小小的听差呢。他又暗自高兴,这不正是嘲弄诗人的好机会吗?便说:“李大人,匾额都挂上了,可题字缺一笔,咋办呢?”
    原来,李白来到蓟州,知道这府中县官原是秀出身,自以为读了几句书,目中无人,谁也瞧不起。虽然听说李白很有名气,正要想方设法嘲弄他。李白呢,也乘这题字之机,想耍戏一下县官,便故意把匾额的“之”字少写个点儿。
    李白听完县官的话,看看县官的脸上带着得意的嘲笑,便说:“区区小事,干嘛大惊小怪,我自有办法。”他又满不在乎地说,自己饿了,该吃饭了。县官皱着眉头心想:“什么大诗人,把脸丢尽,还吹牛呢,光知道吃喝!”他吩咐备酒备饭。不一会儿,李白和县官面对面地喝起酒来。
    数杯过后,各自有些醉意。李白站起来说:“我们到楼阁那儿去吧。”县官吩咐备轿,前往独乐寺。听说李白把匾额写错,一些地方小官和附近百姓也都纷纷来看热闹。古百树下站满了人,都瞅着楼阁上的匾。县官下轿,命差人摘匾。李白马上阻拦:“且慢,何必摘下呢?准备笔墨就可以了。”县官心中暗笑:诗人真的醉了吧,我看他有多大本事,能把这点儿补上!
    笔墨备齐,摆到桌上。李白摇着身子,拿起笔,蘸饱墨,抬头看了一眼横匾。只见他用力一甩,那笔飞向二十多米高的横匾,笔尖正点在“之”字缺的点儿上。大小衙役,大小差人,地方小官,平民百姓看罢惊叹不已,拍手喝彩:好一个大诗人,真是飞笔如神。县官这才如梦方醒,知道自己受了戏耍。他向李白施礼道:“李大人真乃名不虚传,可敬可佩。”
    李白醉酒甩笔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那刚劲有力的“观音之阁”四个大字,现在还在楼阁上放着光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天津日报农村版》1982、《新蓟州》2001.12.21
醉酒甩笔醉酒甩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