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二十一世纪全世界儿童的阅读时尚。绘本不仅讲故事,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因此,我们将绘本引入低年级阅读教学,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绘本教学中,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让声、光、影、色、字融于一体,让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挖掘绘本潜在价值
在近两年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着将优秀绘本纳入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挖掘绘本的潜在价值。
1、 图画不是点缀,而是命脉。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我们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图画有趣,却只是文字的补充,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这些书好比是传统舞台剧,儿童只能从一定角度去看,会产生极大的距离感。而绘本却好比是供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用实物展示台和彩色投影仪播放精致的大画面,让故事像电影一样震撼,让每个孩子都可以领略大师的绘画杰作,让这样的氛围将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讲述之后,则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打开一本本引人入胜的绘本,一页一页地深入故事的场景中,让孩子自己进入绘本阅读的最佳境界。
2、 故事不是一个,而是三个。
绘本中,图画与文字表现出多样的关系。有图画与文字相互补充的;有图画与文字分别讲述的;有图画与文字滑稽对照的。也就是说,好的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文字与图画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在教学中,用Flash动画或自制的幻灯片反复播放这些故事,让孩子们一次次感受绘本内隐藏的故事,一遍遍地讲述自己发现的故事。
3、主题不是单一,而是丰富。
世界绘本的题材多种多样,讲友情、讲亲情、讲勇敢、讲生命尊严、讲自然和环境等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我们发现:有关生命与爱的话题成为绘本中的一个亮点。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成功演绎了别样的表达爱的方式。《一片叶子落下》、《爷爷没有穿西装》则用自然低调的口吻向孩子讲述死亡的自然过程。在绘本中,死亡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但现在国内的绘本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了让学生读到更多优秀的绘本,我们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上网搜索,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绘本,通过网络下载等手段,让学生能读到更多精美的绘本。
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绘本阅读内涵
绘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信息技术是指导阅读的平台,借用这个平台,可以丰富绘本的阅读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绘本虽然是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画书,画面简单,文字浅显,但其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不容小视。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彭懿老师这样说道:“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因此,在绘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就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感性为理性,让学生能从浅显的文字表面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从简单的故事中读出鲜活的主题。
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绘本展现一幅幅场景,就像是一幅幅不断变化的电影片段,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些画面,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可以从连续页面中找到故事角色的变化,还能发现一些隐藏的细节。这些细节是作者经意或不经意留下的,有的与作品无关,只不过是为了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于作者个人的爱好。也有与主题息息相关的。可以说,缺少了这样的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孩子们比大人更能发现这些细节,比如背景中树叶上的小昆虫、火山爆发时,临近树上猴子惊恐的眼神、公园树林中一棵失火的树……
3、增强孩子的色彩感觉。
有些绘本,画家把许多色彩知识巧妙的融合在画中。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更多鲜明的色彩呈现在学生眼前,无疑令他们的心灵得到无比的震撼。比如李欧·李奥尼创作的《小蓝和小黄》,通过小蓝和小黄两块颜色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虽然画面比较抽象,可讲完这本书,孩子们都理解了黄色和蓝色相混合可以产生绿色这一基本的色彩知识。有一些绘本创作者把强烈的对比色、中间色知识教给了孩子,更多的画家还用非常丰富的高级灰色调处理画面,让孩子在读图画时潜移默化的受到色彩的熏陶!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绘本研究体系
在绘本阅读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系列研究体系,即:听故事,懂道理——讲故事,配插图——编故事,制绘本。
1、听故事,懂道理。
从学生进入一年级开始,我们便开始了绘本的阅读启蒙,在这段时间里,学生识字量少,缺乏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于是我们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通过听老师讲故事,听录音讲故事,听动画讲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进而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2、讲故事,配插图。
随着绘本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渐增强,此时,便可以让学生看着绘本讲故事,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可以播放一些制作好的绘本动画或课件,将图片一幅幅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在头脑中想象建构出一个故事,练习给动画片配音,配解说词,学生兴趣盎然。讲好后,让学生自己动笔给故事重新配插图,将绘本的阅读向生本的阅读推进。
3、编故事,制绘本。
学生进入二年级,阅读和说话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就可以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学生学会续编故事,自配插图。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在学习一个新的绘本故事之后,让学生想象,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然后再配上插图,或利用电脑绘画,自己再续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将文字和图画配在一起,变成了自创的图文并茂的绘本,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每个学生的作品,在班级交流。这无疑又将绘本的学习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学生不仅能走进绘本,更能走出绘本。
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好故事,还有人格的塑造、能力的提升、艺术的享受。因此,我们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读好绘本,让孩子受益终生!
附当日之重要工作:
http://s8/middle/43782b9bh77e8f04e55e7&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