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核心素养之阅读素养

(2018-03-18 19:04:14)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就是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要在语文素养的诸多要素及其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中,排出主从关系,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全局的“总扼点”或“切入点”,这便是阅读力。而阅读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力,以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基本素养。问题是,如何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功用,并使之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有所作为呢?

(一) 发挥文本的导向功能

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说,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过程应该是对作者创作过程的“高速重演”,一定要强化阅读教学为培养写作能力服务的意识。但文本只有导向功能,没有规定功能,只能指出一条路来。作为阅读教学,应用问题是不能包的,只能帮助学生“布好云彩”,至于什么时候落雨是阅读教学无法解决的。不是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写出几篇文章来。它只能提供发展的方向、应用的渠道空间,或者提供运用的案例模式作为示范,如此而已。不是说要画个葫芦了马上开个瓢,这是不科学的。

一篇课文的教学,关键要看文本在学习读写方面能否给学生当“样子”,即文本阅读能为写作提供哪些条件、打下什么基础;写作能借力于文本中哪些典型性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知识和技巧。比如教学《大江保卫战》,虽然不要求立即写一篇通讯报道,但文本发挥的功能要让学生知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对新闻报道一类的文章该怎样读,怎样写,心中已经有数了,对怎样写好一个动人场面,也学会了不少方法,我们来梳理一下。这就真正充分发挥了课文的“例子”作用,把学习导引向今后的生活和语文实践上。

(二) 实现读写一体化

阅读课需要强化“为写而读”的理念,但在处理“读”与“写”问题上,我们要谨防“以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极端做法。“为写而读”不是用“写”取代“读”,而是为“写”来选择“读”、改造“读”,本质还是“读写结合”。“读”与“写”相辅相成,实在不能分出个高低贵贱。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机械盲目、为写而写,写者最终只会江郎才尽;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巩固运用的实践,读者最终也只能纸上谈兵。

“读”与“写”没法分清楚,任何解读都是表达,所谓解词,就是寻找熟悉的意思来解释不熟悉的意思,分不清是解读还是表达,读和表达是融为一体的,是分不开的。阅读就是用已有的经验与文本对话,这本身既是阅读行为,也是表达行为。不能说纯阅读就没有表达,除非死读书。死读书,读的是别人的书,抄的是老师给的词解,背的是老师给的中心思想……这是失掉自我的阅读,学生始终是被阅读、被表达的工具,而不是主体。

阅读教学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向前走一步——研究怎么写。关注怎么写,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奥秘,掌握表达的技巧,提高表达的能力。

教《给家乡孩子的信》,只把教学的主旨和重点放在了解巴金为人和认清生命价值上,从始至终,甚至只字未提书信的价值意义和读、写书信的方法、策略。试问,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学习读、写书信和了解、认识书信的机会吗?我们为什么不很好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呢?本课教学可以浓缩为两个主要活动系列:一、读信活动系列。二、写信活动系列。让学生充分、扎实而又相对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获取带规律性、可迁移的语文经验,形成真正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语文能力。

(三) 课内外阅读并轨

语文教学既要“势大”,也要“力沉”。小学生无论从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特点、思维能力都不具备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而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体当然是课内,经由教师组织、启发、指导的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得鱼之乐,更是教师授之以渔的过程。语文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及相关的读写听说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指点门径。

低年级阅读要指向朗读和写字;中年级阅读要指向朗读和理解;高年级阅读要指向朗读和表达。

阅读力包括:理解的核心、概括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找关键词关键句的能力、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谈感受的能力、自己搜集背景知识读懂文意的能力。

我们不否定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大量阅读肯定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我们反对的是以自主阅读之名而心安理得地放弃语文课的责任,放弃学生的工作,放弃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研究。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学习中,充分的阅读非常重要,但不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全部,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语文教育研究者和学生必须肩负起各自的责任,合理开发语文技能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术业有专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有所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