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的电脑主机侧面,被我发现了一本已卷了边且泛黄的《读者》,是2007年11月刊,不知是谁掉在这里的。翻开仔细阅读,勾起了无限回忆。
初中时总抱着一本《青年文摘》,那时是月刊,不到三块钱一本,是我们那个时代学生首选的最经济实惠的课外读物。里面优美的词句,充满哲理的小散文,懵懂的情感故事,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到了高中,《青年文摘》和《读者》穿插着看,当时这两本读物已经改成了半月刊,分为红版和绿版。那时候感觉《读者》过于深奥了,有些看起来似乎有些晦涩的文章不容易提起兴趣,不如《青年文摘》浅显易懂。但上了大学以后,《读者》几乎完全取代了《青年文摘》,越发觉得《读者》更加有深度,能引起共鸣,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也很多,有些文章真的可以引起心灵深处的触动。那时喜欢看《读者》的同学都还沾沾自喜的感觉自己的欣赏水平及文学素养略高于喜欢看《青年文摘》的同学,呵呵。
到了后来,依赖网络的发达,再也没有在报刊亭买过杂志了,直接从网上、从博客里阅读,更为方便。但好像从前那种能被眼前的文字触动灵魂的感觉慢慢地就淡了,很久没有踏实下来好好看看这些小文了,回味一下经典吧。

以下小文章为2007年11月刊《读者》中摘取
不相信和相信
二十岁之前相信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得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步而消失,只是愚昧和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淳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条线相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完全可以同时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水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非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强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非正义。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水杯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是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也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现在却信了的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证实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证实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不相信与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当生命濒临绝境
小男孩刘洋很不幸,因为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7岁的他不曾说过一句话。尽管父母带着他辗转求医,却一直没有什么效果。
生活的重压使母亲不堪承受,她在2007年3月的一天带着自己的衣物从家里不辞而别。母亲的离去,彻底击碎了父亲的信心。绝望的父亲觉得自己再也活不下去了,他决定带着儿子离开这个世界。
2007年3月13日中午,在重庆石坪桥的一间出租屋内,父亲将农药倒在杯子里,要刘洋喝下去。就在那一刻,奇迹发生了,从不曾说话的刘洋哭叫着:“爸爸……我想……活下去!”刘洋的话惊呆了父亲也惊醒了父亲,他扔掉杯子,将刘洋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当死亡的阴影直逼眼前时,小小的刘洋竟然突破了先天性的语言障碍,对父亲,对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要活下去!”
刘洋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蕴藏在一个生命中的巨大潜能,这种潜能具体有多大,谁也无法说情,但它一旦爆发,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奇迹。
美国人梅尔龙19岁那年,被流弹打中背部下半截,经治疗后虽逐渐恢复健康,却无法行走,只能靠轮椅代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12年。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后,照常坐着轮椅回家。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劫匪抢他的钱包。他的叫喊与抵抗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眼看着轮椅着了火,急于逃生的梅尔龙忘了自己的残疾,起身离开轮椅拼命奔跑,竟然一口气跑完一条街……
若不是遭遇抢劫,梅尔龙的一生或许都要在轮椅上度过。可一旦濒临绝境,求生的本能使梅尔龙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他也从一个残疾人变得健步如飞。
如此看来,濒临绝境非但不是命运的残酷,反而是命运对一个生命的巨大恩赐。
平常的日子里,我们总渴望过一种安宁的生活,一旦遭遇磨难,便会本能地心生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与残酷。可实际上,正如濒临绝境是命运的恩赐一样,磨难也是命运给予众生的一份厚礼啊!看看吧,普通的水因了高压而成了壮观的喷泉,柔软的泥因了高温而成了坚硬的砖头,平凡的铁因了千锤百炼而成了锋利的宝剑……可以说,正是磨难,成就了世间珍贵的物品。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漫长的一生中,我们也许不会濒临死亡的绝境,但我们一定会遭遇一场又一场的磨难:下岗了,生病了,遭遇情感的背叛了……每一场磨难都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战,而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出我们巨大的潜能。我们的人生,因磨难而不断升华。岁月的土壤里,磨难正是最肥沃的养料,我们的生命之树因之而郁郁葱葱。

宽待人性:
1、
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2、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
3、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4、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5、
买了一张书桌,抬回家才发现桌面上划破了一块。于是,几个钟头内,老是看见这斑点,老是想着这斑点。整张桌子不见了,浓缩成了这一个斑点。当它不属于我时,我对斑点视而不见,那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缺点。一旦它属于我,就是怎么也看不顺眼的致命弱点了。物如此,人是否也如此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