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山离开准备到上海返京,其实这样是走了冤枉路。一来是因为从黄山回北京的火车只有一趟K打头的不快不慢的车,票很难买。二来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现代与繁华,我从未去过上海的。
为了图方便从宾馆直接订的票,还比想象的便宜不少,结果后悔死了,提醒jms,一定要到客运站买票。我们坐的那趟车,虽然也走高速,但中间会停无数个站,结果耽误了不少时间,至少迟了两个小时才到。然后直接坐地铁到火车站,买了隔天的Z2,直达北京的,只剩软座了。因为回家那天是周日,所以票很难买,估计都是出差开会办公事的,所以最好避开周五和周日比较好。
老公在上海有同学,省了投宿的麻烦和花费。买到火车票以后就踏踏实实得逛街去了。来到最繁华的人民广场和南京路步行街。跟王府井极其相似,果然都是外地人去的地方,虽然不失繁华,但有很浓的商业化和固定模式。我这么说应该都明白了,就好像北京人都会去西单,而很少去前门,王府井一样。
南京路走到尽头就是著名的外滩了,此时正值傍晚,余晖散尽,脚下是滔滔的黄浦江水,对面是屹立着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浦东新区。天逐渐黑了,对岸的灯火也星星点点的亮了,闪烁的霓虹灯将建筑的轮廓勾划出来,将外滩裹上了一层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看着这样的景致,脑海中浮现的是经典电影中30年代大上海的夜色与繁华,还有那一段段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从《花样年华》,《2046》,再到《半生缘》,《烟雨蒙蒙》,言情小说家都特别眷恋这片土地,他们让世上最刻骨铭心最肝肠寸断的爱情都在这里发生。
在外滩流连了好久也舍不得离去,但因为腿脚不便,很快就体力不支了,然后来到云南南路美食街,吃了一家老字号小吃,小绍兴,很有地方特色。酒足饭饱就结束了第一天在上海的游览。坐公交车时看移动电视中的新闻,说轮渡要开始改变用钱来买筹码的方式,实行以币代筹了。突然想到应该坐一回轮渡,体会一下渡江的古老方式。
第二天上午一直在休息,腿疼得更厉害了,都说第二天才是最疼的,果然真是疼啊。在朋友家吃过午饭就出发了,准备找个渡口坐轮渡。先坐车经江底隧道来到浦东新区,然后步行到渡口,正好赶上一艘船刚开走,下一班要等20分钟。就在江边上照相,照对岸的楼,也照江中的船只。用一块钱买了两个币,是塑料做的。等到可以上船了,发现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这种方式渡江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可以直接骑到船上来,尤其是对于用车驮了很重的东西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最方便。几分钟便渡过去了,虽然这是人家一种很平常的交通工具,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兴奋。
接着步行又到了外滩,照了一些白天的景致,没有多作停留,就去豫园逛城隍庙了。这简直是这次最失败的一项决策,满街都是仿古的建筑,一看就是用现代手法仿建的,而且所有的建筑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还镶着俗气的金边,都是卖旅游用品的,一点特色都没有,像是义乌进的货。到处还挤满了旅行团和游客,还没到城隍庙,就弄得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了。眼看时间也差不多了,赶紧撤了。倒是在豫园北边的一条巷子里有很多卖当地小吃的出来摆摊,在那吃了个够,还买了葱油饼和豆腐干带到火车上吃。
准时到达火车站,一点时间都没耽误呵,一直走上火车,放好行李刚坐稳,火车开了。顺便提一句就是在第二天到达北京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多,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的,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火红火红的朝霞,看着别提心情多激动了,回到故土的感觉真好,呵呵。
南京路,超人气呀。

外滩夜景,这张这个效果还不错,照得很不容易。

从浦东看对岸。

坐轮渡用的筹码

就是这样的船

将车骑上来,还有驮着东西的,很方便。

很艺术的抓拍吧,其实那会阳光还很好,只是逆光逆得刚刚好。

浦东正在盖的一座很高的楼,比东方明珠还高。

一个建筑很个性的顶部

阳光明媚下的东方明珠,显得黄浦江很清澈。

外滩的另一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