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进入养老产业的优势分析
(2017-05-09 23:18:50)
标签:
保险资金养老投资杂谈 |
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业务交流、投行资讯,请关注投行圈子微信公众号:touhangquanzi
保险业为什么要进入健康养老产业,因为险资进入健康养老领域能够有效的挖掘、整合、配置比如客户、资金、销售,比如对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各种资源的利用,这才能拉长保险的产业链,增加和丰富保险的内涵,使服务得到延伸,提供完整的价值链,为社会提供较多的风险管理和社会服务。
保险业的特性赋予了保险公司和养老产业天然联系,我们提供支付保障支持和服务支持。从支付来看,保险公司为客户进行的健康和养老的财务规划,相比其他合伙的投资机构和企业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一个结论,保险公司在健康养老机构投资和服务方面,由于他有大量客户,溢价优势和先发客户的基层优势,所以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整合更多资源。
第二个结论,客户是保险行业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共同基础。
第三个结论,健康养老产业可以为保险业的业务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大家都知道,保险业的主体是寿险,美国是保险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结构划分中寿险占大部分,30%是健康险,也是人身险,可以归到寿险,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医疗手段干预它的生活习惯,减少赔付的发生率,相当于做了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提供更多服务。
从刚才的原理,互动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保险业有三大互动优势,第一是商业性的保险赔付是私人的健康养老支出最重要的支出来源。比如美国和英国,大家可以发现2011年美国52.2%,英国17.2%的养老费用是私人支付。这很重要,将来你要做项目的时候,都会涉及到医疗服务,像绿色通道,基础性的医疗供给,这方面费用的给付一定是客户关心的。第二是保险公司的金融产品为健康养老提供产业资金支持,所以我们欢迎社会资本和我们的保险资金一起来构建一个开放的公共资金池,为将来整个的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第三是健康养老产业为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比如美国的安泰保险,几年前把寿险、财险其他的保险业务全部剥离,只做健康险,和健康养老产业的互动性更强,和许多健康养老产业方面的项目和企业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可能是中国未来十年保险业之间的整合和相互之间的业务由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细致的区分,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这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将来产生的细分可能会跟在座各位的企业提供的特质化的项目有直接的关系。
险资投资的健康养老现状,其实我们一直关心平安集团,平安是中国做市场化最好的企业之一。它在健康和养老产业方面是并行发展的。它对健康产业的投入是打造三网平台为核心的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养老产业则是通过养老产业基金来实现对养老业务的推动。
前短时间我们做系统内部培训,讲到金融创新,我在学后感提到,现在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都在提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好事,但是很多人尤其是保险业自己的从业人员压根就没考虑到保险企业具有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根本不能比的优势。为什么?因为现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是层出不穷的,颠覆性的创新随时会发生。今天有一亿的线上客户,新模式一旦出来,这些客户就会转向别人,你的互动率可以为零,黏着率也会马上下降,因为没有一个是他们的天然纽带。而我们不一样,因为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的保单拿出去之后,相当于把你大笔资金就交付出去了,人会随着费用在动,交付出去之后会和保险企业有一个牢固的联系。而且现在我们国寿活跃的客户有接近六亿人次,什么概念呢?就是我可以由这六亿人次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有天然的黏着率在,可以把健康、养老、消费、金融全部放进去,以保险作为一个平台来融合所有生活方面的需求,打造一个保险生态或者说是生活圈,之后把投资所针对的所有商业模式全部整合起来,所以我提倡大家要积极的跟保险企业进行合作。
泰康人寿重点发展养老产业,在北上广和海南的布局已经完成。我认为这方面的布局做得不错。它的医疗投资现在重点可能是在康复、肿瘤等专科方面。相关保险的开发,泰康起步最早,但是目前保险产品实质内容还是乏善可陈,卖还是卖得很好,可能和真正的传统的保险企业的出发点还是不一样。我们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把保险的内涵打充实。
合众人寿侧重于发展养老地产,可能和最早合众人寿的基因有关系,不动产是他的强项。但是合众在推养老的社区中,也会在医疗、健康养老方面拿出相对完整的板块。
新华人寿做得非常好,他选择了一个很亮丽的切入点--即是以进入健康管理领域进军健康产业,全国布点不少。以前做养老,他在密云有两个项目,一个停滞了,另一个踌躇不前。目前它在新华人寿总部楼层上做养老护理。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心得,做健康养老,养老社区是其中一个载体,而且是载体当中一个部分。所以说很多的房地产商这三年一直在探讨转型问题。比如金融手段做出轻资产的一些投资也是选择的一个方向。
总结来看,第一,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是综合性的,是融硬件和软件服务为一体的载体性的产品,收益稳定,周期比较长。当然,可能有财险的模式不一样。只要收费模式不是出售包括出售使用权,比如入门费等模式在目前的会计总则中都会是负债,结账时会说是一个投资稳定和周期长的项目。有人认为卖会员卡可以收回投资,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全面和不太专业的说法。
第二,健康管理机构或医疗会所,按照投资的健康管理类别,是界于轻资产和重资产的配制之间的偏服务型的产品,投资收益是属于比较增长型的,这种增长型和保险公司投资之后客户的植入跟进是相关的。比如我们也考察像慈铭和爱康他们做的高端的医疗会所。一般中端的体检机构,就做健康管理前端的部分,毛利润可以做到40-50%,但是高端可以做到更高,如果之前用了设备融资租赁的办法,投资收益率会更高,回收期会更短。
第三,医疗服务机构,有诊所,门诊部和医院。医院又分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又分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实际上覆盖了从轻资产到重资产完整区间。刚才讲到新建和后来的是有区别的,而且在对于医疗机构的利用上,战略性和约定的服务型采购也是有关联的。我看在座的各位有的项目中都会设立医院,其实医院的植入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个三甲医院,五百张床以上的最起码要承担50万人的医疗任务,2006年的时候,我采集的数据是一个八百张床位三甲医院,开门一天什么都别干,三十万的人民币成本就出去了,现在的成本更高,大家的养老社区项目往往会放一个全科的,是提供基本医疗的医院,有的甚至会一来就搞一个三级医院,或者是放置一个康复医院,一个康复医院的资质最起码是二级医院啊。但是要请你们考虑到他的运营效率,运营效率不好可能使得这个医院成为一个成本中心,让你非常痛苦不堪。是吧?这是由于我经常在跟大家做房地产项目的时候,做过一些交流,也是跟大家善意提提醒。
第四,护理服务机构,护理服务机构轻资产的性质是非常明显的。保险机构中一般看不到有专门,单独的设置的连锁的护理服务机构。我个人建议,在大城市城内核心区,城内房地产商有自己的资产,拿出一定建筑面积,一般床位在五十到一百五十之间,做成轻资产连锁化的护理机构,现金流会很壮的,当然这也有一些条件。届时资产证券化,收益会更大。
最后,关于险资投资健康养老的思考。险资投资健康养老的本质和目标是以下几个,第一个是模式是成熟的,风险是可控的,收益是稳定和长期稳定的。第二个是流动性和资产配置的需要得兼顾。因为其实到了目前阶段,中国的保险业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现阶段相对比较成熟。一个大规模的生存给付,赔付,到期给付会产生,这样之前投入的资产会变现,是未来投资当中一定要事先考虑的问题。第三个是一定要跟主业产生一个上下游关系的互动,因为从我们国家的保险的发展来看,是做大而没有做强。但是从保险比较发达的国家来看的话,保险进入的领域是非常多的,但是所有进入的领域,都会形成一个相互互动的服务型的网络。
对于各种标的的分析来讲,首先,在养老社区这方面,这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第一个是他的投资回报确实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你们看别人的统计报告,他们的规模都不会太大,他这种可能投资回报率会跟这个有所不同。第二个是资产的保值性,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刚刚过去的十年,未来的房地产发展得应该说是黄金的十年了,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未来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养老社区中将体现得的非常明显。那么还有一个是抗风险能力,美国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虽然入住率在2007年有所下降,下跌了4%,但是养老社区的租金价值每年保持了四到六的增长,保持了一个总体的稳定,所以从这个投资回报,资产保值抗风险来讲的话,规模适当的养老社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然后即是医疗服务。我之前做的一个报告,带有医疗设置的服务是养老人群最认可的服务,有约48%老年人认可。另外,带有日常非医疗性的支持、但是和医疗的服务是匹配的、配套的服务,在老年人认可的服务模式中占16%。这以上两者相加超过64%。这也就是为什么提到养老一定要有医疗健康的因素。老年人最关心的是什么,安全,安全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财务安全,另一个就是生理和心理的物理性安全。
还有护理服务。美国最大的不动产的评估有限公司IRR做过一个分析,护理服务收益率是很高的。我考察过一个护理中心,观察了接近三个月,和它的客户做了很多访谈。之后和医院也做了很多研究和分析,实际上我们的护理服务虽然看起来没有医疗服务的利润空间高,但是他是透明的,基本上高于其他的所有的服务业,也不用担心人力成本增长因素的过多影响,因为技术附加值也在增长。往往作为轻资产投入的护理服务机构,这方面是值得大家投资和从事的一个领域。
健康管理刚才也提到了,以健康管理的桥梁,可以将保险和服务相结合,打造完整的健康养老体系,这主要是从费用支出,支付,服务的给付角度来讲的。
现阶段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健康养老的一个重点的探索。可以讲,在未来打造养老、养生和健康管理为核心,医疗体检,专业健康护理为支撑,以保险、商业健康险为依托,现代的健康养老产业,主要特征和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保单的实物化。实际上把保单一张纸的情况变化为金融加实体,保险加服务的充满丰富内涵。第二个是服务的集成化,尤其是以养老社区作为一个例子,养老社区为载体,可以把金融保险,养老养生,医疗体检,健康管理等服务为一体的集中化服务提供出来。保险公司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的保险给付的一个提供商,而应该是集成化服务的提供上。所以我们一直提倡以资本连接、积累、丰富和发展资源,可以发挥我们的资本优势和我们客户的客群优势,之后吸纳社会上所以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和我们构建服务体系。第三个是医养结合化,即整个养老养生医疗体检的建立等服务,掌握客户的健康的状况,提供方案可以让我们的养老优化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偏向实体产品方面总结来看,保险业有七大类别的投资偏好:
第一是社区的居家健康养老,它一定是未来主流,第一个是轻资产,负担轻,回收期短,平台效应很强,综合拉动力很强。未来的城镇化中衍生出的所有有相关服务的重要内容,一定是以社区为单位的居住生活为标的的。未来的科技、移动互联的发展,把以前老年人最关心的健康服务的不可及性变得随时可及,把资源分配的不均匀给摊销了,风险方面也能够完全给予了一个非常好的有效的控制,所以说社区的居家健康养老,将来一定是保险公司投资的重点方向。
第二是健康管理中心和医疗或康疗会所,这是资源集中呈现的地带,资源集中呈现的密度和强度是最高的,可以作为现金奶牛的,投资收益也是不错的,回收期相对短,高端的聚合效应很强,附加效应高。
第三是活力健康养生养老的社区,这种项目的选址上,往往保险公司会选择资源型的地块,有价值。
第四是城市内比较经典的CCRC,这可能是城市内保险联动效应最强一个部署。现在看到的城市内部的CCRC做得比较好的是复星集团的星堡,乐成做得也还不错。但是在全国其他的地方,像清朋华友学子园,周燕珉教授做的那个项目值得期待。
第五是医养结合偏护理性的养老社区,最近我们有项目投资,我们重点是想做医养结合偏护理。
第六是刚刚提到了城市内部的核心区域的小型连锁化的养老护理机构。这和商业健康险的搭配是最佳,另外和医疗机构的双向输送机制如果得当,会趋于最佳,而不是可能趋于最佳。
第七是大型养老养生项目暨健康服务业综合体,一定是资源型,资产配置的重点,而且在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可能赋予他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核心,同时带动改变他的产业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我们认为像这样的综合体,他可能会成为保险业有效参与新型可持续城镇化进程中最有利的助力之一。
这七大方面可能是保险机构在实体经济方面投入比较偏好的。可能每个保险机构根据他的一些机构的条件不一样,会有所侧重。但是这七个方面基本上能够把健康养老的服务,投资的标的能够形成一个很有效的,全面的一个服务网络,达到保险公司最早做这个的基础的出发点,而且这一点我想也是给各位提供一个参考。就是说将来你可以跟我们这些保险企业进行合作的一个基本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