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

(2014-03-03 22:29:44)
标签:

转载

分类: 我的医学影像世界

1、血管病变:

TOBS(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静脉窦血栓、Percheron动脉血栓等。临床肢体障碍是十分明显的。静脉窦血栓——直窦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存在脱水等病理生理学异常,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意识水平下降。尤其是大脑大静脉或直窦栓子可以出现双侧丘脑对称性肿胀,增强后可见血栓,DWI弥散受限。

2、感染:

CJD、日本脑炎、ANEC、VZV脑炎、脑膜炎等:脑炎多有明显发热病史,或感冒等前驱症状,病变弥散分布,皮层和白质同时受累,血管无异常病毒性以基底节偏前侧显著,一般双侧均可见,细菌性者临床病史明确,且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可以引起双侧丘脑肿胀的,最常见的是乙脑;少见的是ANEC(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hathy Childhood)易出血Murray Valley脑炎;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脑炎,严格的说不能称之为脑炎,是病毒感染脑血管,引起小动脉病,可称为多灶性血管病。病变常位于基底节区、皮层和皮层下,丘脑亦可受累,但很少整体受累而明显肿大,内囊后肢一般不受累;由于易出血,在T1WI上病灶内可见斑片上高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病灶区为不均质高信号;增强(不强化或斑片状强化)、MRSNAA减低、Lac出现)对诊断价值不大。

3、代谢和中毒性脑病

Leigh病、Wernicke脑病、Wilson病、CO中毒等。

Leigh(线粒体脑肌病):小孩临床智障、癫痫及脑部病灶---多位于颞叶顶叶,可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受累;中线部位主要是以壳核为主的基底节区病变,常伴有出血。诊断依靠脑穿,MRA血管不减少有增多可提示本病。

Wernicke脑病;临床一般有维生素B1摄入不足或丢失太多所致。部分病人由于淘米过度所致;主要表现在丘脑对称性低密度,MR表现为长T1T2改变,也可累及基底节区。

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累及壳核区,尾状核等可合并脑萎缩,典型的可表现为8字征,临床表现为肝硬化、K-F环等。

CO中毒:主要表现在壳核区,对称性受累,有一氧化碳中毒史。

霉变甘蔗中毒;成年人多见。

甲醇中毒:有误入甲醇或外搽用甲醇病史。

乙醇中毒:有大量饮酒史。

吗啡中毒:脑损害主要在基底节、丘脑及小脑或枕部后部。

4、渗透性脱髓鞘

RPLSEPM等。多无占位征像,新病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临床激素冲击治疗有缓解可确定诊断。

5、原发性肿瘤

双侧丘脑星形细胞瘤:影像上有这几个特点:1双侧丘脑肿大明显;2病理上多数为2级,故多数信号/密度均质,T1WI上为低或稍低、T2WI上为高或较高信号,平扫CT上为稍低或等密度,不强化(有34级存在的,信号、密度不均,内有强化);因此,对于肿的很明显的病例,平扫MR就可以明确诊断的;3MRS上常有Cr增高(具体原因不清);4易累及邻近基底节、外侧裂周围脑皮层;(这例累及侧脑室周围和右侧大部分颞叶,也可以的);5各年龄段都可发病,但以儿童多见。

淋巴瘤:多发生在使用免疫抵制药的患者,且强化多明显,以发生在皮质下多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