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2011-03-31 00:13: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医学影像世界 |
一、
额叶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随意运动、语言、情感和智能,并与内脏活动和共济运动有关。
1、
2、
3、
4、
5、
二、
颞叶的主要功能是听觉功能。
1、
2、
3、
4、
5、
三、顶叶病变
顶叶的功能与邻近结构有重叠。
1、
2、
3、
4、
四、枕叶病变
枕叶主要功能是视觉功能。
1、
2、
3、
4、
五、胼胝体病变
胼胝体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它自前向后依次为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
1、
2、
3、
4、
六、半卵圆中心病变
半卵圆中心指大脑皮质与基底节、内囊之间的大块白质纤维。
1、
2、
3、
七、基底节和内囊病变
基底节是大脑皮质下的一组神经细胞核团,它包括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屏状核、杏仁核。内囊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之间,是大脑皮质与下极中枢之间联系的重要神经束的必经之路,内囊可分三部,额部称前肢,介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枕部称后肢,介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两部的汇合部为膝部。
1、
2、
1)
2)
3)
八、间脑病变
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从功能和发生上分作丘脑部、丘脑底部和丘脑下部。丘脑部分为丘脑、丘脑上部和丘脑后部。丘脑为感觉的皮质下中枢,丘脑上部与生物昼夜节律调节有关。丘脑下部与内脏和代谢活动有关。
1、
1)
2)
3)
2、
3、
4、
1)
2)
九、小脑病变
1、小脑半球: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辨距不良,轮替障碍。指鼻和跟膝胫试验阳性,同侧半身肌张力降低。
2、蚓部:躯干性共济失调,小脑暴发性语言,少有肌张力降低和肢体异常。
3、齿状核:运动过多,肌阵挛。
4、小脑脚:小脑上角(结合臂)病变引起同侧小脑性共济障碍,对侧红核病变引起不自主运动,头偏向对侧;小脑中 脑(脑桥臂)病变出现额叶性共济障碍;小脑下角(绳状体)损害引起同侧小脑性共济、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及书写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