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2011-03-31 00:13: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医学影像世界

                        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  额叶病变
 额叶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随意运动、语言、情感和智能,并与内脏活动和共济运动有关。
1、  额叶前部:精神、情感、人格、行为和智能障碍。
2、  额叶后部(中央前回):刺激症状为癫痫发作,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偏瘫;
3、  额叶底部:刺激症状为呼吸间歇、血压升高等自主功能障碍,破坏性病变造成精神障碍、愤怒或木僵。
4、  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病变表现为运动性失语;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病变表现为失写症;眼球凝视中枢(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前)的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健侧的同向凝视,破坏性病变引起向病侧的同向凝视;排尿中枢(额中回)受损表现为尿失禁。
5、  严重额叶损害除痴呆外,可影响基底节和小脑引起假性Parkinson病和假性小脑体征等。
二、  颞叶病变
 颞叶的主要功能是听觉功能。
1、  颞横回:刺激性病变表现为耳鸣和幻听,破坏性病变为听力减退和声音定位障碍。
2、  颞上回:前部病变引起乐感丧失,颞上回后部(听话中枢)病变引起感觉性失语。
3、  颞中回和颞下回:病变表现为对侧躯干性共济障碍,深部病变合并同向上1/4象限缺损。
4、  颞叶内侧:病变表现为颞叶癫痫、钩回发作,破坏性病变表现为记忆障碍。
5、  颞叶广泛损害:表现为人格、行为、情绪及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呈逆向性遗忘及复合性幻觉幻视。
三、顶叶病变
 顶叶的功能与邻近结构有重叠。
1、  顶叶前部(中央后回):刺激性症状为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和感觉异常,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半身的偏身感觉障碍。
2、  缘上回和角回连同颞叶的上部与语言有关。
3、  顶上小叶:皮质觉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立体觉丧失。
4、  顶下小叶(主侧):失用、失写、失语等。
四、枕叶病变
 枕叶主要功能是视觉功能。
1、  视幻觉如无定形的闪光或色彩常提示病变。
2、  破坏性病变表现为同向偏盲,伴有“黄斑回避”(即两侧黄斑的中心视野保留)。
3、  双枕叶视皮质受损引起皮质盲,失明,但瞳孔对光反应存在。
4、  梭回后部病变引起精神性视觉障碍,表现为视物变形或失认,患者失明但自己否认。
             

五、胼胝体病变
胼胝体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它自前向后依次为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
1、  膝部:上肢失用症。
2、  体部:前1/3病变表现为失语,面肌麻痹;中1/3损害表现为半身失用,假性球麻痹。
3、  压部:下肢失用和同向偏盲。
4、  胼胝体广泛性损害造成精神淡漠,嗜睡无欲,记忆障碍等症状。
                      

六、半卵圆中心病变
半卵圆中心指大脑皮质与基底节、内囊之间的大块白质纤维。
1、  前部:对侧肢体单瘫和运动性失语。
2、  中部:对侧皮质感觉障碍,远端重于近端。
3、  后部:对侧同向偏盲和听力障碍。
           

七、基底节和内囊病变
基底节是大脑皮质下的一组神经细胞核团,它包括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屏状核、杏仁核。内囊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之间,是大脑皮质与下极中枢之间联系的重要神经束的必经之路,内囊可分三部,额部称前肢,介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枕部称后肢,介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两部的汇合部为膝部。
1、  纹状体(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手足徐动症(舞蹈病)、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
2、  内囊:
1)  前肢有额桥束通过,受损时表现为双侧额叶性共济失调。
2)  膝部有皮质脑干束通过,受损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
3)  后肢由前向后依次为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放射和听放射纤维等结构通过。受损时分别引起对侧肢体偏瘫;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偏盲和听觉障碍。
                     

八、间脑病变
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从功能和发生上分作丘脑部、丘脑底部和丘脑下部。丘脑部分为丘脑、丘脑上部和丘脑后部。丘脑为感觉的皮质下中枢,丘脑上部与生物昼夜节律调节有关。丘脑下部与内脏和代谢活动有关。
1、  丘脑部:
1)  丘脑上部:病变累及松果体出现性早熟及尿崩。常见松果体区肿瘤。
2)  丘脑后部:累及外侧膝状体出现对侧同向偏盲,累及内侧膝状体出现听力减退。
3)  丘脑:刺激性症状引起对侧半身丘脑痛,破坏性症状为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还可引起共济失调、舞蹈病、多动症和丘脑手等。
2、  丘脑底部:累及Luys体致对侧投掷症。
3、  丘脑下部: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  与丘脑和下丘脑相关的综合征。
1)  无动无语缄默症:下丘脑网状结构受损。
2)  间脑癫痫:脑外伤、第三脑室肿瘤和丘脑肿瘤均可引起,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发作症状:面部潮红,大汗淋漓等。
               
           

九、小脑病变
1、小脑半球: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辨距不良,轮替障碍。指鼻和跟膝胫试验阳性,同侧半身肌张力降低。
2、蚓部:躯干性共济失调,小脑暴发性语言,少有肌张力降低和肢体异常。
3、齿状核:运动过多,肌阵挛。
4、小脑脚:小脑上角(结合臂)病变引起同侧小脑性共济障碍,对侧红核病变引起不自主运动,头偏向对侧;小脑中 脑(脑桥臂)病变出现额叶性共济障碍;小脑下角(绳状体)损害引起同侧小脑性共济、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及书写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