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孩子的教育与健康 |
案例3“你行!一定行!”
女儿听老师这么一说,没了信心,垂头丧气跑回家问我:“妈妈,你说我参加数学组行吗?我又不是老师挑选上的,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参加的,如果被淘汰下来多没面子啊!”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笑着说:“你比妈妈小时候强多了,妈妈可没有你这样的勇气,也没有你的决心大。你行!一定行!妈妈相信你!”女儿眼睛里放出了异彩,没说一句话,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从那天起,女儿晚上不再看动画片,做作业也不再用人督促,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看书。我静观女儿的变化,不动声色。
过了一周,到了数学组考试淘汰的日子,女儿显得很紧张,晚上睡不着,饭也吃的很少,我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语气格外坚定地对女儿说,“你放心大胆地考试吧,妈妈是最佩服你的,你比妈妈小的时候聪明多了。你行,你行的!妈妈的女儿一定行!”
“一定行”三个字,给孩子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背着书包到学校去了。可我的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因为我心里最清楚,这次考试对女儿意味着什么……我熬过了一个上午。中午女儿一进家,就搂着我的脖子,使劲在我脸上亲了一口——不用说,我也知道她成功了。女儿不但考出了好成绩,而且有一道题是用独特的方法来求解的,把那个数学老师都惊得目瞪口呆,拿着卷子琢磨了好半天才算明白。女儿从此更加拼命学起数学了,最后参加了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拿回全县唯一的一块奖牌——全国二等奖。
通过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孩子的潜能是无穷尽的,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已。
中考时,女儿学习成绩在她们班上是第九号。一上重点高中,我就帮她制定了一个赶超计划,我对女儿说:“你行的,不要说追上班级这八个人,就是全校前五十名,也一定能追上的,你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最了解了,你是最棒的,只要努力一定能行!”
我把她们班的第一号到第八号的同学列了一个名单,画了一个图表,计划每一次考试要最少超过一个人。先从第八号做起,我和孩子一起进行实力分析,找出和这个孩子的差距。一共是五科,女儿的数学、物理、化学都远远超过那个第八,只是语文和英语差一些,女儿就想办法在这两门功课上下工夫,尤其是语文。
自从有了追赶目标,她的学习劲头上来了,上语文课时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认真记了,平时最不喜欢的古文和阅读也下了一番工夫,结果第一次月考就考了全班第七名,不但追上了老八,还带上了一个老七。
女儿从此信心大增,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你说得真准,我行,我真的能行的。妈妈你看着吧,我下次还会追上两个!”我连忙使劲儿夸奖了她几句。接着她把第六和第五又做了活靶子,不久又如愿了。到了高三的最后阶段,女儿从高一的全校第五十名追到第五名,最后以六百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名牌大学。
[评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是当家长的最重要任务。家长不要逼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只要孩子发自内心,他就一定能做得好,也一定能学得好。
相信孩子,是发挥孩子潜能的绝招,我们要经常对孩子说“你行!”就像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母亲凯利相信克林顿一定会成为总统那样。
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母亲弗吉尼亚·凯利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在克林顿15岁时,她就坚信比尔将进入白宫。但是对于她来说,承担整个家庭的生活也许并不是那么容易。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她怀孕的时候去世了。为了攻读护士文凭,她把儿子丢在父亲开的食杂店里。后来,她再婚,但这一任丈夫嗜酒如命,还打老婆,于是弗吉尼亚和他离了婚……在她所爱的男人当中,真正使她感到幸福的只有一个人,这就是她的儿子克林顿。1992年,弗吉尼亚就身着一件T恤衫,上面写的字样是:“克林顿将成为总统。”1994年,在安葬弗吉尼亚的时候,克林顿呜咽地说:“没有她,我是不可能获得这最高职位的。她为此贡献了一切。”
比尔儿时的朋友卡罗琳·斯特利回忆说:“弗吉尼亚在比尔15岁的时候起就曾经要我们深信,他会成为总统,我在给他寄祝福卡的时候,只选择有白宫的那种寄给他。”白宫将是小比尔今后工作和居住的所在,在弗吉尼亚看来,这是一个信条,是她坚信不移的一件事情。
比尔的成功,难道不应该归功于母亲那极大的乐观主义和钢铁般的意志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