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医学影像世界--病例:前脑无裂畸形

(2007-04-08 15:06:40)
      前些天值班,我碰到一个病例,比较少见,是一个大脑发育畸形的孩子。这个孩子才6个月,是由家长抱过来看病的,是家长发现孩子各方面比同龄孩子发育晚才来医院看病做CT检查的。孩子的CT片子出来了,看完片子我诊断孩子为前脑无裂畸形(半脑叶型),按照文献资料上说这种病的孩子一般都伴有颅面畸形,而且存活率很低,一般活不到婴儿期。可是我检查这个孩子时孩子眉目清秀,而且十分令人怜爱,光从孩子的外表根本看不出这个可怜的孩子患有脑发育畸形的病。当孩子的家长拿着CT片子问我情况时,我真有些不忍心告诉他们实情,只是很委婉的告诉他们孩子的脑子有点问题,让他们去找医院的儿科专家。真不知道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
 
以下便是这个病例:
男,6个月 ,足月顺产,一个月前发现患儿竖头不稳
查体:患儿发育落后,精神可,认人差,双手不能握物,不能吃手,不会翻身,四肢活动少,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我的医学影像世界--病例:前脑无裂畸形
  CT表现:中央单脑室较小,已初步形成了额角和枕角。胼胝体、大脑镰,透明隔仍缺如。大脑半球和背侧丘脑仍互相融合,但后部的半球间裂业已形成.已可见第三脑室。CT准确地显示单脑室、背方囊腔及胼胝体发育不全。
我的医学影像世界--病例:前脑无裂畸形
诊断:前脑无裂畸形(半脑叶型)
讨论:

    全前脑畸形(holoprosencephaly),也称前脑无裂畸形(prosencephaly),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前脑发育障碍引起的一组复杂的颅脑与面部畸形。本病由Rudius于1588年首次报道。1882年Kundrat曾以无嗅脑畸形(arhinencePhaly)命名这类疾病,而实际上本病几乎累及幕上所有结构。
    本病病因不明,畸形发生于胚胎4--8周,部分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
    妊娠4—8用,原始前脑经过分裂与憩室化,形成端脑(大脑半球)、间脑(背侧丘脑和下丘脑)并分化出脑宝系统,其过程发生障碍,即引起前脑无裂畸形。
全前脑畸形根据脑分裂的程度分为三种形式:
    无脑叶型:是最严重的形式。病理表现为小圆球形脑。中央单脑室;背侧丘脑融合:正常中线结构如大脑镰,胼胝体均缺失;50%以上伴多处颅面畸形;周围脑组织的数量少,常伴有色觉染色体异常(三倍体,13和18三倍体最常见);结果总是死亡。
    半脑叶型:表现为单脑室,但枕、额角存在;有残存的大脑镰和半球间裂;背侧丘脑融合,并凸入侧脑室腔内;面部轻度畸形或正常。
    脑叶型:前脑的分裂近乎完全.但前部半球间裂较浅;脑室系统形态良好;透明隔缺如;大脑镰存在;视泡和嗅球可能发育不全。
    视隔发育不良:1956年由de Morsier首次报道,也称de Morsier切综合征。是脑叶型前脑畸形的轻度形式。表现为透明隔缺如;视神经和视交叉细小;垂体柄可表现为增粗(2/3有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脑裂畸形占50%。
 
    前脑无裂畸形常伴发面部中线结构畸形,如独眼畸形、头发育不全畸形、猴头畸形、中线唇裂,以及眼距过窄等.但轻型者不一定伴发中线性面部畸形。其他伴发畸形的还有三角头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脑膜脑膨出及丹迪—沃克畸形等。
    前脑无裂畸形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临床之所以少见,是由于婴儿多数死于流产或出生后不久。无脑叶型和半脑叶型者一般活不到婴儿期,而脑叶型和视隔发育不良者可活到成年期,常表现出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精神迟钝等。视隔发育不良患者则表现为癫痫发作、视盲,尿崩症以及其他下丘脑功能障碍.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等。
  CT表现:
     无脑叶型:是最严重的一种前脑畸形,几乎均合并有明显的中线性颅面畸形。原始前脑根本未分开或分裂甚少,仅有一个大的位于中线的脑室,代表未分开的侧脑室与第三脑室。大脑前部的灰质较薄,后部可见脑脊液囊腔,但无大脑镰、胼胝体及透明隔,后颅窝结构正常。CT能准确地显示单脑室、背方囊腔及胼胝体发育不全。单脑室在冠状面上显影最好.还可显示半球间裂与大脑镰完全缺如,单例无脑叶常呈盾形,胼胝体缺如,鞍上单脑室呈马靴形,第三脑室缺如,上、下矢状窦和直窦缺如,伴大脑内静脉缺如,单大脑前动脉伴大脑中动脉发育不良等。
     半脑叶型:畸形程度较无脑叶型轻,但其基本病理改变相同。中央单脑室较小,已初步形成了额角和枕角。胼胝体、大脑镰,透明隔仍缺如。大脑半球和背侧丘脑仍互相融合,但后部的半球间裂业已形成.已可见第三脑室。面部畸形不严重.仍可见腭裂,嗅球与嗅束缺如或发育不良。CT可见大脑后部半球间裂,大脑镰及有关硬膜已部分形成,胼胝体仅具雏形,或未发育。侧脑室额角、枕角部分可辨,第三脑室初步形成,脑深部静脉发育尚差,形态异常。
     脑叶型:CT可见近乎完整的半球间型及大脑镰。在浅的半球间裂以下,即额下回区,双额叶部分融合,灰、白质直接相连。侧脑室体部狭窄,枕角和额角发育良好,双额角融合成方形,伴透明田缺如。脑叶型的cT表现比无脑叶或半脑叶型要轻微得多,虽然可见轻度中线缺陷,但一般均无面部畸形。患者均有明确的测脑室.背侧丘脑被发育完好的三脑室分开,侧脑室常扩张。额角顶部扁平或呈方形,冠状面cT显示良好。透明隔一般缺如,但大脑镰和胼胝体至少已部分形成。半球间裂形成,但仍有残存的脑叶融合现象.常发生于半球前部及扣带回处。
    视隔发育不良:CT可见透明隔缺如,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中度扩大,双额角上方呈方形.尖端向下。视神经和视交叉小,第三脑室视隐窝扩大,视交叉位置异常,呈垂直状而非正常的水平状,以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显示最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