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孩子们都考完试了.学期结束,孩子们背着书包,拿着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轻松而又紧张地回到父母身边。说轻松是孩子们放假后可以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说紧张是孩子们将学习成绩呈现给父母,其父母对此持怎样的态度和评价不好预料。这两天不管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在单位,我总是能碰上一些熟人或同事见面就问,孩子这次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得了第几名?每每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只是笑着搪塞过去,说实话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很反感,尽管我的铭铭这次考试考得很好,全班第一.
我之所以对这样的问题反感是因为我有切身体会.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父母的一些同事们总是在一起对我们这些孩子的成绩品头论足,纵着比,横着比,张家的孩子成绩如何如何,李家的孩子排名又如何如何.他们不知道,对于分数和排名,我们做孩子的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心理压力。当时的我们多么希望父母了解孩子的感受,能更加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要死死地盯住分数。所以今天做了父母的我,真的不希望给我的孩子太大的压力了.
但是希望归希望,现实还是现实."上次考试前三名,这次才考第十五名,你怎么搞的!""上次考试第十名,这次排名第二,照这样学习,上名牌大学没问题"。"你学习这么差,反正也学不好,我看你不愿上就算了"。如此的谈话,想必我们做家长们都很熟悉。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进,不能退。成绩上升,教师表扬,家长奖励,孩子高兴,皆大欢喜;成绩下降,老师批评、家长训斥,孩子紧张、自卑,悲歌一片。家长要求孩子积极上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重看分数,只能进不能退,孩子考得不好,就一点优点也没了,未免对孩子太苛刻了。孩子学习退步,或学习差一些若能正确对待,今后发愤努力则罢;若孩子心理无法承受,自暴自弃,或更甚者,感到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希望,出现"意外伤害"事件,那时追悔莫及就晚了。因此,我们应以理智、平静的心态善待子女的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是孩子自身综合素质的阶段性体现,不是单凭家长的需求和孩子主观愿望就能取得的。我们不能以分数论子女的成败,应将学习成绩与操行评语相结合,综合分析子女的素质发展情况。
教育的长远之本应该在于提高素质,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地只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孩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家长应持的教育观念。
想想铭铭昨天开完家长会在回家的路上给我说的那句话--“爸爸我下学期还要考双百,还要得第一”.我对铭铭学习的那个执著劲儿和竞争意识很欣慰,但是我心中同时也有一丝隐忧.于是晚上等铭铭洗漱完躺在被窝准备睡觉时,我给铭铭谈了我关于她这次期末考试成绩的看法.我说,首先铭铭这次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是你认真学习的必然结果,爸爸妈妈为你高兴.但是成绩只是代表上学期你学得不错,下学期如果不认真学习,你可能就取得不了这么好的成绩了,现在你是其他同学的榜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以后学习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所以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满分,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你没有得满分,没有得第一而责怪你,只要你学习努力了,学到知识了,这就够了.听完我的话,铭铭很认真地点点头.
不知道我的这席话铭铭听懂了没有,小丫头很快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坐在铭铭的床头,尽管这次考试铭铭很好,但我的心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现在的孩子有太重的思想负担,源于父母过于殷切的希望,老师较高的要求,源于社会经济相对落后造成的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源于中国传统教育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此时我的心情是矛盾的,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一向向往并试着进行松散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尽量的要让她对学习感到轻松和愉悦,在学到知识之后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知识会产生一种欲望和渴求,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要求她必须学这学那,不是强调学习的成绩和分数,我知道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但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年代,我们也很无奈,无法完全置分数于不顾,只好找一个平衡点了.如果女儿能在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有个好的学习成绩,当然最理想不过了.
看着孩子那张可爱的小脸,我希望女儿快乐地成长,她自己不要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而是轻松愉快地学习,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那才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