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克的介绍和认识的文章,我已经在我的BLOG上写过了,可以说博克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克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博克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博克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克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关于博克的理解和评说不一而足。
因而现如今,在某家网站开个博克,把自己用电脑码出来的文字随意往上贴之,已成为一种时髦,或曰时尚。不但许多名人大腕要开博,能写点文字并懂电脑会上网的人也要开博,致使一些网站的博克犹如庞大的农贸市场,摊位云集,顾客如潮,热闹非凡。
不喜赶风潮的我,还是赶了风潮,不知不觉也写博克已经有大半年了。那时我建好自己的博克,呼朋唤友去我的小巢看看,那时的情形,好不热闹。不想,时日一过,我的博克便逐渐冷清,任我再用心写也找不来回应,我可真是急了。
我在想,人家来博克看什么?当然是分享自己的心情,欣赏自己的文笔呀,可事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初我匆匆建好博克,只是三言两语地写,朋友们也还挺捧场,每文必复,但到了后来,我写得越发用心,篇幅也越长,看客倒还少了,写上两千字,阅读量却只有三两次的窘迫滋味,不说也知。
有一次,我偶然入到一个朋友的博克内,你看人家,访问量早就突破一万了,我甚是羡慕,赶快向他求教,没想到他开口的第一句就让我感触颇深:“博克是一件网络产品,你要学会推销自己。”
推销?怎么推销?我很是疑惑,朋友在电话里耐心地跟我解释,并且列出一串推销术,启我以明——首先,要开拓别人来的渠道,比如加入搜索引擎,找关系把自己的博克链接放到显要的位置等,然后呢,就是把页面做得漂亮些,背景音乐选得好,并且不断换,也能留住一些人,再有就是博克交往了。“博克交往是最重要的,你到别人那儿多逛逛,信手写条浏览心得,人家碍于面子,肯定会回访,没准儿你就招来忠实的访客。”朋友特别强调了这一招数。
我果真照做了。那段时间我的博克浏览量是刷刷往上蹿,可我也被弄得身心疲惫——为了提高点击率,我不得不每天疲于奔命于众博友家中,匆匆一瞥后就给人家留言,不得不为每天的博文绞尽脑汁,写了今天,必须得为明天的博文考虑,然后依朋友之计,到人气旺的论坛不厌其烦地宣传,客人来了,我还得回访,以求“稳固友谊”。博克就如同情人一般,让我欲罢不能,越陷越深,变成了一种负担。
是啊,如果我照旧“推销”下去,没准儿我也能收获上万点击量的快感,可我换来了什么呢?是虚荣,还是朋友满天下(且不说这是不是真友谊)?朋友当初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在博克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点击率。现在我回头想想这句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的确,原来经常光顾我博克的朋友也很少来了,也许是光顾着推销自己的博克,反倒没有真正用心写博吧。
闲暇、郁闷或欢快时写博,我爱那种感觉,博克给喜欢它的人带来愉悦和一种满足的成就感,但要为它页面上点击量的数字疲于奔命,那样的博克,不要也罢。
现在对博克,我从初始的狂热已经归于平静。写过博克的人,大都有一种经历,那就是写到一定的时候,突然找不到方向,而且会突然厌了这一切。我发现许多博友的博克也很久没有更新了。我想我正处在这一时期。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就像我们总穿一种颜色的衣服,某一天你就会突然质疑是否适合自己。
现在是重新定位自己的博克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采的普通人,博克于我,已不单纯是一种心路历程的记录。很多时候,它已经和我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写手,我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写那些华美的文章。我所做的只是把日子里的琐碎和工作中点滴记录在我的博克里。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脑子,堆积的东西过多就会有遗漏。有了它,多年以后回顾现在,就会发现曾经的岁月并没有虚度。我从不期望什么,只是希望有一天,回忆起这段日子,可以拿出点图片或是文字的记载来印证,这就足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