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铭铭的第一次家长会

(2006-10-01 00:24:30)
分类: 我家有女初长成
        9月30日下午4点铭铭开学以来第一次家长会,我早早就请假来到学校。首先全体家长集中到二楼多功能厅听大队部马老师的讲座《更新理念  科学教子》,其实这是拖二小家长学校的讲座内容之一。
     马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好,我认真作了笔记并作了整理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要有独立的小的学习空间,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柜即可,要调整好桌子和椅子的高度,灯光以15瓦至25瓦为宜,避免直接照射孩子的面部,书桌的摆设要少而精,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打搅孩子,此外要教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推荐使用橡皮筋固定法。总之要给孩子一个整洁,安静,明亮和通风的家庭环境,保证孩子健康的生活和快乐的学习。
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勤于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都是不行的。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的习惯
不懂就问的习惯
复习和预习的习惯
认真检查的习惯
定时休息的习惯
**训练孩子学会听讲的方法:
1 “只说一遍的原则”:
    对孩子说话要语言简练,如果孩子不听的话,不理他,只说一遍,不重复,只管进行,然后再惩罚他。比如叫他吃饭,而他却玩得正起劲,这时只叫他一次,如果他不来,家长就只管自己吃饭,不给他留好吃的饭和菜,等他来吃饭时看到饭菜没了,算是对他的惩罚,等下次再叫他吃饭时就会很快来吃饭了。
2 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孩子听话的能力: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叫孩子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第一次只叫他办一件事情,第二次交代他办两件事情,以后再逐渐增加要办的事情,逐渐训练孩子听话的能力和办事的条理性。
3 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可以叫孩子记住一些事情和所见到的物品,回家后叫孩子讲述一下,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每天回家后要求孩子谈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同学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今天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等。
三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要从日常点滴生活做起,比如规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休息等等。
**   《回家八步曲》

  
放好书包换鞋衣,讲究卫生把手洗;
   一定喝水吃东西,赶紧坐定先复习;
   再做作业心有底,检查对错须仔细;
   明天学啥先预习,收拾准备好欢喜。
 
** 如何建立建立错题档案?
1 准备一个比较好的笔记本。
2 在本子的左边写下自己做错的题和答案。
3 在本子的右边写下正确答案并作对比。
4 分析错误的原因,用红笔记下今后学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便今后着重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做到“缺啥补啥".
注意:
    发现孩子做错题时,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数落孩子笨,应该安慰他”你只是偶尔做错了一道题”,要教孩子检查的方法和技巧。在给孩子辅导讲题时,如果讲三遍孩子还是不会,那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你自己出了问题,此时你就不要继续讲下去了,而是休息一下,换一种方法或换一个人来讲这个问题,不能一味只怪孩子笨。
四搞好家校配合
   家长和孩子要搞好和老师的关系,要及时可学校老师保持联系。
  家校同心 , 黄土变金 ;  家校同向 , 天天向上。

       马老师的讲座一直讲到五点半,然后家长们到孩子所在班的教室有各班班主任接着开会。于老师首先向家长们汇报了孩子们开学一个月来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且分别点名指出哪些孩子表现好,哪些孩子存在哪些问题,希望家长们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铭铭的表现还不错,于老师表扬了铭铭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干净整齐,而且铭铭的小红花也很多。会上于老师还特别提到一个叫潘艺鸣的小男孩,表扬他善于思考和观察,上课时会提问题,我想铭铭应该向他学习。会上于老师还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谈到她刚刚参加的一个有关家教的报告会的感想和经验。
 
1 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说出来。
2 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
3 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父母的感觉。
4 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
5 要常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
6 要与孩子一起谈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于老师布置了国庆假期的作业和对孩子的要求。等会结束时天已经黑了,看看表已经六点半了。铭铭的第一次家长会结束了,我的感受是作为家长我的收获很大,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学问,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做家长的先要接受教育,教育永远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
        铭铭的第一次家长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