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在延续历史文脉中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2022-07-30 17:21:14)庙头村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祭海神庙“南海神庙”矗立1400余年,讲述着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神秘故事;长洲岛上,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巍然耸立,叙述着“将帅摇篮”背后的革命传奇;萝峰山中,广州现存最早的古书院“玉喦书院”历经800余年烽火,传承着广州文脉;知识城里,700年古村“莲塘村”藏身山林,荷香弥漫,粤剧声声……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城镇化滚滚向前的时代进程中,古村、古树、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等历史文化遗产,始终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城市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只有这些文化载体得到有效保护,城市的文脉才能得以延续传承。留住这些记忆,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栖身于城市中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就像是在翻开城市的文明发展史,从中可以鲜明感受到城市的价值品质和文化特色,这种感受是属于一座城市所独有的。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更新中,必须延续好城市文脉,也就是要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哪怕进行了重建,其中所积淀的历史文化气息也会荡然无存。
近年来,国家对城市建设中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已经开始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很多石库门、老弄堂等特色建筑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有的还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让历史遗存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接续历史、传承文脉,并不等同于一味复古。历史文化遗产既承载过去,更面向未来。一座城市的发达,不止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更需要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事实证明,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百姓生活。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只有在延续文脉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延续文脉,城市才能既富有历史底蕴,又生机盎然,让人们记住历史、留住乡愁,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振中一)